第4节 免疫调节
学 习 目 标
核 心 素 养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其关系
3.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模型分析能力与建模的思维能力
3.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三、特异性免疫的方式
1.体液免疫
(1)抗原和抗体的概念
①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②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2)体液免疫的过程
①参与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②结果: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
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多数情况下,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细胞免疫
(1)阶段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再呈递给T细胞。
(2)阶段Ⅱ: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效应细胞,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3)阶段Ⅲ: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内部的抗原。
四、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失调疾病
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系统可以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2.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及疾病(连线)
提示:A→③→a→Ⅱ A→②→c→Ⅰ B→①→b→Ⅲ
五、免疫学的应用
1.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检测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
2.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3.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
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
5.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则需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体液免疫将释放出来的抗原消灭。( )
6.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7.自身免疫病指的是抗原入侵机体后破坏机体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
提示:1.√
2.× 胃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3.√
4.× T细胞受到刺激后先经过增殖,然后部分分化为效应T细胞。
5.√
6.× 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功能。
7.× 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功能过强,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某种结构引起的疾病。
(备选习题)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非免疫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
2.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细胞数目增加
B [在胸腺内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称为T细胞,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也参与体液免疫,所以胸腺先天性缺失的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T细胞减少,B细胞无明显变化,无细胞免疫功能,但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3.下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
(2)图中的d是__________,它能够跟____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人体的稳态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统协调配合的结果。
解析:(1)图中依赖抗体消灭抗原,属于体液免疫的过程,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c细胞产生抗体,表示浆细胞,则b细胞的名称为记忆细胞。
(2)图中的d是抗体,它能够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人体稳态维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答案:(1)体液 记忆细胞
(2)抗体 抗原
(3)神经—体液—免疫(缺一不可)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问题探究]
1.图示为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读图探讨以下有关问题:
(1)B细胞、T细胞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形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形成T细胞。
(2)B细胞、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别形成图示中的哪几类免疫细胞?(写标号及名称)
提示: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形成④记忆细胞及③浆细胞。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形成①效应T细胞及②记忆细胞。
2.艾滋病人因左脚被铁钉扎伤后感染了破伤风。该患者治疗破伤风的时间比正常人要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艾滋病毒(HIV)会破坏T细胞,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减弱,难以抵抗感染。
3.溶菌酶杀菌一定为第二道防线吗?为什么?
提示: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若在唾液中杀菌,则为第一道防线,若在血浆中杀菌,则为第二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特点
无特异性、作用弱、范围广
有特异性、作用强、范围窄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机体的防卫功能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和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细胞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C [分析题图可知,a为T细胞,b为B细胞,c为效应T细胞,d为浆细胞,①为T细胞的增殖、分化,②为B细胞的增殖、分化;a、b、c三类细胞及记忆细胞都能识别抗原;能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可由记忆细胞或B细胞分化而来;c、d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内的DNA相同。]
2.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A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为第一道防线,包含非特异性免疫。]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问题探究]
1.阅读教材P37相关文字及图示,思考下列问题:
(1)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哪些?其中哪些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哪些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提示: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这些细胞除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外,其他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
(2)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提示: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接受吞噬细胞传递的抗原,同时会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迅速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3)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彻底清除抗原吗?
提示:不能,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需要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2.感冒自愈过程中,参与病毒识别与清除的免疫细胞有哪些?合成并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的是哪几类?
提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以及效应T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源头
B细胞
T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特异性抗体
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器官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联系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具体表现:
①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
②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2.产生浆细胞的三条途径
(1)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2)抗原B细胞浆细胞。
(3)记忆细胞浆细胞。
3.体液免疫中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可用下图表示:
1.塞卡病毒病是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疾病。如图表示塞卡病毒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Ⅰ-Ⅳ表示细胞或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为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Ⅱ和Ⅲ
B.该病毒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
C.Ⅲ为记忆B细胞,参与二次免疫
D.Ⅳ的化学本质是多糖
C [Ⅰ为B淋巴细胞,A错误;Ⅱ为浆细胞,该病毒不能与Ⅱ发生特异性结合,B错误;Ⅲ为记忆B细胞,再次遇到塞卡病毒时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Ⅳ为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
(1)抗体抵抗塞卡病毒的机制与溶酶菌杀死细菌的机制是否相同?
提示:不同。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的形式消灭病毒,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的作用主要是把病原体溶解掉。
(2)塞卡病毒侵入人体时往往是先通过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再通过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才能将其消灭。
提示: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2.(2016·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由题干可知,动物乙感染病毒甲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和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使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丧失,特异性免疫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接种的甲疫苗相当于抗原,可刺激机体的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病毒甲)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依靠膜的流动性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答出两点即可)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问题探究]
1.生活中常有同学发生过敏反应,皮肤出现湿疹。
(1)为什么会出现过敏反应?
提示:因为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
(2)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会发生过敏反应吗?
提示:不会,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到过敏原而产生的反应。
2.器官移植常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属于哪种免疫反应?说明理由。
提示:在移植排斥反应中效应T细胞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应属于细胞免疫反应。
3.甲流康复患者体内的血清有治疗作用,原因是什么?
提示:血清可以起治疗甲流的作用,因为血清中含有抗体可引起免疫反应。
(1)三种免疫失调类型的比较
类型
项目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发病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毒等攻击破坏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滋病
(2)艾滋病
①发生机理: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这种病毒能特异性侵入T细胞,并在T细胞内繁殖,导致T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②传播方式: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③HIV不能制备疫苗的原因。
a.HIV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在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即使制备出疫苗,也很难对机体内所有的HIV产生有效的预防。
b.HIV是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
1.有一种疾病被称为“重症肌无力”,病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做抗原而受到攻击,致使神经冲动传递速率低下、病人肌无力,其发病机理与哪种病最为相似(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艾滋病
C.过敏反应 D.骨质疏松症
A [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给定的选项中B属于免疫缺陷病,C属于免疫功能过程导致的过敏反应,D不属于免疫病,A项符合题意。]
2.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A [HIV为RNA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进入人体细胞后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合到人细胞染色体DNA上,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所以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一般不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RNA)不可能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由于大部分的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的参与,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所以患者全部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丧失。]
[课堂小结]
知 识 网 络 构 建
核 心 语 句 归 纳
1.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
2.B细胞和T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但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3.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4.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
5.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6.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7.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8.自身免疫病常见的例子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9.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以及癌变的细胞。
10.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B [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可释放淋巴因子,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且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2.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A [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先天性的,能够遗传,如皮肤和黏膜的免疫,A正确;过敏反应是免疫过强,如花粉过敏,具有特异性,B错误;记忆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产生的,C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D错误。]
3.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
A.a B.b
C.c D.d
D [分析题图可知,a为T细胞,b为B细胞,c为浆细胞,d为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故D正确。]
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B [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A项错误;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机体免疫反应中分泌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而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分泌抗体,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发生的是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5.下面是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d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病。
解析:(1)由题图可知,抗原刺激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2)a、b、c、d分别为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其中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3)④⑤过程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
(4)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与人体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结构很相似,当酿脓链球菌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抗体不但攻击酿脓链球菌,还会对心脏瓣膜发起进攻,引发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答案:(1)体液 B细胞或记忆 (2)a、c、d (3)数量多、速度快 (4)自身免疫
(备选习题)
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的只有B细胞
B.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加强免疫功能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A [由题图可知,图示为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浆细胞)的有B细胞和记忆细胞;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如损伤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课件78张PPT。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 免疫调节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七) 免疫调节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A [结合有关免疫的知识,逐项分析解答。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以及它们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相关细胞,故A项错误、C项正确。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进入血液,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也随淋巴液进入血液,故B项正确。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其出膜方式为胞吐,故D项正确。]
2.如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效应T细胞
D [据题图分析,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则X细胞代表效应T细胞。]
3.人体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病原菌
B.口腔黏膜对病原菌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C.吞噬细胞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吞噬作用
D.B细胞对病原菌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D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4.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C [由于小鼠两次注射抗原A,由图可知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C正确。A、B、D项不能从图中得出。]
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C [在体液免疫中,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形成浆细胞;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相当于抗原,可刺激动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6.下列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是( )
A.注射胸腺激素和口服抗体
B.注射卡介苗和输入抗体
C.注射麻疹疫苗和口服球蛋白
D.移植胸腺和输入淋巴因子
B [免疫预防主要通过口服或注射疫苗,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免疫治疗主要通过注射抗体和免疫活性物质加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抗体为球蛋白,口服会被消化酶分解失去活性。注射卡介苗和输入抗体分别属于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移植胸腺、输入淋巴因子等都是免疫治疗。]
7.健康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一般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
B.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效应T细胞和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
D.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产物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C [健康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会进行细胞免疫,因此不会发生效应T细胞和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C正确。]
8.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A [A项,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被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与胰岛B细胞接触,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这是损伤了自身正常的组织细胞,因此此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项,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死亡,胰岛素分泌减少,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较正常人低。C项,效应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而是把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自身靶细胞),并与之结合,使其裂解死亡;呈递抗原的细胞为吞噬细胞。D项,用免疫增强剂促进T细胞增殖后,效应T细胞仍会与胰岛B细胞接触使其死亡,此方法不能治疗该病;治疗该病应抑制T细胞被过度激活。]
9.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
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
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E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D [E细胞是浆细胞,只能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而不能识别抗原。]
10.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______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__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解析:(1)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经过抗原的刺激后,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3)在体液免疫中,抗原可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使受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淋巴 B 抗体
11.下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为________,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____免疫。
(2)d细胞为________,在机体中该细胞可由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
(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以上免疫过程的同时,还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即________。
解析:b细胞能吞噬入侵的抗原,是吞噬细胞。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多种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因此是效应T细胞。c细胞是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有重要作用,T细胞死亡,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图中所示细胞免疫过程时,抗原进入靶细胞之前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答案:(1)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
(2)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3)c细胞被大量杀死,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4)体液免疫
12.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请回答:
(1)DC细胞接受病毒、细菌等外来物质刺激后,可通过__________方式将其摄取并进行处理、传递,由此推测DC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功能与__________细胞类似。
(2)DC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其通过细胞外特定的结构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激活T细胞内的信号分子,从而引起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T细胞受DC细胞激活后所表现出的免疫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C细胞具有长的突起,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特异性免疫中与DC细胞功能相似的是吞噬细胞,可通过胞吞的方式将抗原摄入细胞内进行处理、传递。(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能会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发生细胞免疫;也可能通过产生淋巴因子引起B细胞的增殖分化。(3)DC细胞可以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其长的突起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利于DC细胞传递抗原。
答案:(1)胞吞 吞噬
(2)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或分泌淋巴因子引起B细胞增殖分化
(3)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利于DC细胞传递抗原
[能力提升练]
13.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表述,错误的是( )
A.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B.淋巴因子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不能消灭抗原
C.吞噬细胞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D.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D错误。]
14.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C [A对:呼吸道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对:T细胞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错、D对: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
15.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用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16.人乳头瘤病毒(HPV)6和11型、人乳头瘤病毒β属(5和8型除外)和γ属都能致癌,易引发子宫宫颈癌,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为彻底征服HPV带来的危害,中外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如图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
(1)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__。图中4是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清除HPV。
(3)目前,针对HPV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我国普遍使用四价疫苗,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三次注射疫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HPV是可以诱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图中4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具有释放淋巴因子的功能,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2)图示过程只是将抗原从靶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不能清除HPV,HPV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
(3)首次注射疫苗人体可产生初次免疫,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机体内的记忆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形成更强的免疫反应。
答案:(1)抗原 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分泌淋巴因子 (2)细胞免疫 不能 (3)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再次免疫会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