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地图一[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地图一[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4-17 08: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复习]地球和地图一》
1.人类认识的宇宙
(1)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宇宙的概念:一般当作天地万物的总称。古代人们把空间称为“宇”,时间称为“宙”
?
(2)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一颗普通行星——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分类
成员
距日距离
表面温度
体积质量
平均密度
类地行星
水金地火
?
由近到远
?
由高到低


巨行星
木土


远日行星
天海冥
不一致

地球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
?
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概况:巨大的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6000K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能量来源:411H42He+Q+2e
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类型
?
名称
概念
特点
周期
黑子
光球上一些暗黑的斑点
实际并不黑,只是温度比表面其他地方低,多少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
11年
耀斑
色球上出现的一块突然增亮增大的斑块
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月相及其变化
概念: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
形成: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变化
主要月相状况与三者位置关系
月相
三者位置关系
同太阳出没比较
月出
月落
夜晚见月情形
新月
月球位于日地之间
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彻夜不见
满月
地球位于日月之间
此起彼落
黄昏
清晨
通宵可见
上弦月
三者垂直
迟升后落
正午
半夜
上半夜西天
下弦月
三者垂直
早升先落
半夜
正午
下半夜东天
作用:变化的周期性给人们提供了计量时间的尺度,农历月以月相周期变化为基础。星期最早由朔望两弦每相7日的现实演变而来
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宇宙探测的发展?
?? 中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经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行列;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99年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升空,2001年发射“神舟”二号飞船;2002年3月25日,发射了“神舟”三号
作用:进一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而且还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如利用卫星进行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以及寻找资源、为飞机导航,从中获得许多实际利益
(2)开发宇宙
空间资源:人造卫星从高空观测地球,迅速收集各种信息;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物理条件进行科学实验,如在生物卫星上研究失重对昆虫、微生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影响
太阳能资源:是地球最重要的能源
矿产资源: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约60种矿藏,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3He,火星和木星之间轨道上的不少小行星富含矿体
4.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
①地球自转 ?
周期
?
概念
时间
内涵
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的原因
恒星日
天空中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23时56分4秒
真正
周期
?
所选参照物的远近不同;地球自转公转同时同向进行
太阳日
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24小时
昼夜交替周期
②地球公转
中心: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焦点之一,1月初位于近日点,7月初位于远日点
周期:真正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太阳直射点回归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速度:角速度平均每日1°,线速度每秒约30千米。近日点时较快,远日点时较慢(近快远慢)
③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定义:地转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与地球自转的轨道平面(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地球公转时地轴与轨道平面斜交成66°34′的夹角,并且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移动情况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直射点位置
节气
3月21日前后
赤道
春分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夏至
9月23日前后
赤道
秋分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