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 地理必修2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xwxlg@126.com※ 重点难点
※ 课文分析
※ 考点练习连 州 中 学 徐 文 新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的提出: 地球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状况的恶化;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一)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2.简单的定义: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为环境承载力。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读图思考: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该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同学能不能举例说明资源数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资料1:我国计划把长江上游的水调往西北地区,预计调水成功后,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将增加1个亿。资料2: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工业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想一想:
目前世界上有没有资源稀少,人口容量较大的国家?科技发
展水平生活和文化
消费水平决定开发数量决定消耗数量资源最主要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二)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1.主要制约因素 :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生活消费水平
文化消费水平2.主要制约因素 ——资源: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资源的种类繁多,一般在研究中主要考虑的是几种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二)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3.主要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二)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4.主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二)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5.其他制约因素 : 如社会分配制度,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二)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1.不确定性 :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三)、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2.相对确定性 : 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和对外开发程度的相对稳定,消费水平变化不大。(三)、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3.估计值 : 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例如土地、淡水、能源等。(三)、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4.合理容量 : 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标准不同,不确定性也较大。(三)、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讨论:现阶段,地球究竟能够容纳多少人口的问题上,存在几种不 同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科技发展;尚未被开发利用的领域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会引发多种问题既看到人口增长产生的问题,也对科技充满信心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 的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讨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 政策的意义:人口
问题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2、对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 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套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的持续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的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
专家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大极限为17亿,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这就是说,16亿或者说17亿是中国的一条生命线。科学家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提出我国生态的理想负荷能力应为7亿到10亿。主要基于以下5点(见图):我国的资源承载力(生态方面)单位:亿人课本P14活动:
阅读课文,结合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现实,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材料: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增长模式基本实 现了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1/4
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1/3
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的13%
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的32.3%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过多。 我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数却是 “地少物缺”,还会继续下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 我们必须要正视我国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现实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走上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但目前13亿人口已使我国的许多资源不堪重负。所以,我国必须在今后较长历史时期内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资源观
环境观
发展观人口、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合理容量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和含义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影响因素:资源(主要)、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概念和含义现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人口数量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指它的确定性
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练习C2.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有( )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获取量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AB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文化 D.生活消费水平A 4.环境人口容量( )。
A.不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
B.主要取决于环境空间的大小
C.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D.可随生产力发展而无限扩大C 5.环境人口容量具有( )
A.不确定性和绝对稳定性
B.确定性和绝对稳定性
C.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能容纳的人越多
B.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小人口数
D.科技越发达,地球所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D7、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取决于该区域在目前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该区域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C.科技越发达,该区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具体估计值是建立在环境人口容量相对确定这一基础上的A8、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人口容量不断变化,不能估计
B.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土地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