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区位选择[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复习: 区位选择[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03-15 12: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专题复习: 区位选择
2006-03-26神舟6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区 位1、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区位选择以最少的投入(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产出)为目的,确定最有利的行为场所。
考虑区位因素的部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聚落城市、商业、旅游业等。
2、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光、热、水)地形、土壤、水文、生物、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学技术、政策、民族宗教、历史、投资者个人喜好等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资源 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运输
劳动力
政策
技术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光、热、水灾害性天气对自然条件的
改造社会经济条件
的变化一、农业区位选择例1 下图表示某地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完成1--2题。
1、上图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 ( )
A、农业机械、化肥、农药
B、饲料加工、科学技术
C、灌溉水源、大棚
D、优良品种、城市
2、本地区的小麦种植改为蔬菜种植,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的变化 B、国家政策的变化
C、交通运输的变化 D、科技的发展
例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类型,并说明理由。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答案 (1)混合农业类型。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
(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经过,满足用水需要。
二、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工业的
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土地技术水源动力政府主要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指向类型及强弱变化)主要经济因素信息与通讯的通达性技术(型)廉价劳动力(型)动力(型)原料(型)交通运输枢纽(型)市场(型)例2??下图为黄河沿岸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分析
1、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呈狭长形,城市功能分区呈--------布局。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2、石化工业区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答案:分散疏松式 地形
不合理。理由包括三个方面:①位于河流谷地,工厂废气不易扩散;②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西北风是该地的盛行风);③位于流经城区的河流上游,污染城市水源三、交通运输业区位选择线:水路、铁路、公路、管道运输
点:港口、航空港、车站
交通枢纽:京九铁路的区位因素影响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自然因素合理布局铁路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缓解南北铁路运
输的紧张状况活跃整个路网促进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跨越长江黄河等河流,穿过江南丘陵
等地形复杂地区,充分考虑自然因素
的影响航空港建设的区位因素区位因素地形地质气候与市区
的距离平坦开阔坡度适当少雾盛行风向条件良好利于跑道建设利于排水地基稳定飞行安全起飞、降落城市用地交通联系环境距离适当1 、右图 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该地区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 沿经纬线延伸
(2003 年地理科新课程卷) 例2 读图,描述台湾岛上的铁路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影响因素。图中A、B、C三地为全岛最大港口的是——,该港口成为全岛最大港口的区位优势
有哪些?
铁路呈环状沿沿海平原地区分布;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形和经济因素。地形平坦(岛西部主要为沿海平原),有较好的陆域条件,经济腹地广阔,铁路线连接岛屿西部和东部的主要城市。
风浪较小,航行条件较好。
四、城市区位选择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等城市区位因素城市
区位
因素地形矿产交通气候政治、军事、
宗教中心河流2005年6月11日,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在杭州举行。会议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①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其形成的区位
因素是——,现在该城市发展区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2)①城市目前向南发展,影响其发展的限制条件是什么?该 省重要的港口位于②地,为何①地不能成为著名港口?
海答案:靠近河流 ,低处平原 临海的地理位置,沿海开放城市,便利的水陆交通,发达的经济,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沪宁杭经济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浙江省的省会。
(2)越江交通。②地位于沿海,港阔水深;①地位于钱塘江沿岸,河水较浅。
小结:区位分析要点 1、判定位置
2、抓主导因素
3、找相关因素
4、注意变化因素
谢谢!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