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讲 工业地域形成、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讲 工业地域形成、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下学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11-05 14:16:00

文档简介

第26讲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考纲要求]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知识讲解]
企业的空间发展
(1)企业增长的策略
①扩大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向与原产品有关的功能或技术方向扩展
③向与①和②有关的新市场(国际市场)或新客户类型扩展
注意:需研究客户的消费特点、文化传统等
①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生产阶段扩展(原料)
②向原生产活动的下游生产阶段扩展(下游产品)
注意:纵向一体化把市场交易转化为企业内部交易,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多样化:向相关不大的领域发展。
(2)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3)跨国公司
2、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联系
生产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
空间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信息上的联系:如计算机联网——非物质联系
(2)工业的集聚和分散
作用: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
传统工业: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
新兴工业: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
复杂产品原料零部件由许多工厂供应,每一种零部件销售到许多地区,为减少市场上交 易费用,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跨国公司根据市场、原料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 找最优区位。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最为典型
(3)工业地域
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规划建设形成: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
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3、传统工业区
(1)概述
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2)鲁尔区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区位优势 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
广阔的市场
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落也最明显
衰落原因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
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附:(1)法国洛林地区的产业转型:法国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渐走向低谷,洛林地区发挥本地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发展家电制造等轻工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火车头”
(2)匹兹堡工业的变迁:美国的“钢都”,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如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N公司。
4、新兴工业区
(1)概况
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大批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发展条件 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普拉托小区:靠近佛罗伦萨、著名的毛纺业小区,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3)高技术工业区
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
崛起因素 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
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便捷的交通: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军事订货: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
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
发展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注意: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
②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
③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
[能力训练]
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
(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下图是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判断2—3题。
2.该工业区位因素可能是下列中的
A.原料     B.技术 
C.劳动力素质   D.交通运输
3.最能说明上题所选答案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
C.机械制造工业  D.煤炭工业
读下图,判断4—7题。
4.图中属新兴工业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中①工业区开始衰落,下列关于衰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结构单一
B.劳动力素质下降
C.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D.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6.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图中③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和东南  B.西北和西南  C.西北和东南 D.东北和西南
7.图中①工业区所在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关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B.水量丰富,变化较大
C.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D.运河沟通,河网稠密
8.与上海港相比,广西北海港的区位优势是
A.经济腹地广阔 B.航道深 C.交通发达 D.城市经济发达
9.下列工业区中属于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的是
A.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 B.苏州工业园区
C.上海宝山冶金工业基地 D.深圳蛇口工业区
10.下列以工厂为主的工业地域中,发育程度较低,往往形成不了工业城市的是
A.甘蔗制糖厂 B.石油化工厂 C.汽车制造厂 D.钢铁厂
关于工业集聚的优越性的正确选项有: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⑤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⑥减少污染,改善环境(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11.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利条件:①生产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部门越来越复杂;③生产工艺日益专业化和自动化;④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正确选项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12.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   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   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
13.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最终目的是(  )   A.充分利用各地资源    B.实现经营全球化
C.使产品接近消费地 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14.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  )   A.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D.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15.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  )   A.优质的铁矿   B.丰富的煤炭   C.充足的水源  D.便捷的交通
16.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  )   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  
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   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17.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  )   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   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   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   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
18.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煤炭、钢铁  B.电力、化学  C.机械、电力  D.钢铁、化学
19.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0.关于鲁尔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连成一体  B.这里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   C.高速公路交织成网   D.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
2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甲地气候的________(大陆性或海洋性)显著,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500米以上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地形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
⑶丙、丁两城均是该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其中丙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与丁城钢铁工业兴起条件相似的著名钢铁工业城市(区)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城市或工业区)。
⑷乙地的主要农产品是__________,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答案]
D 2.D 3.B 4.D 5.B 6.C 7.B 8.B 9、C 10、A
11、B 12、D 13、D 14、D 15、A 16、B 17、B 18、A 19、A 20、D
21、(1)大陆性 距离海洋较远 (2)阿巴拉契亚山脉 煤 (3)接近铁矿产地(五大湖西部铁矿资源丰富),五大湖便利的交通,接近消费市场。英国 伯明翰 (4)乳畜产品 接近消费市场。
课件65张PPT。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投入—产出联系(1)零部件生产与组装厂之间的联系一、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投入—产出联系(2)前一道工序与下一道工序之间的联系(生产流水线联系)一、工业联系2.非生产上的联系—地理空间(基础设施)联系一、工业联系3.信息联系 工厂之间的信息联系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将越来越重要。二、工业的集聚1.概念: 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称为工业的集聚。二、工业的集聚2.集聚的两种形式:传统的专业化生产集聚区 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聚集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二、工业的集聚2.集聚的两种形式:新兴产业集聚区 在生产上没有联系,是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二、工业的集聚3.集聚的有利影响: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三、工业的分散1.老工业区的分散现象 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使得新建企业迁移出老工业区用地、用水紧张
环境状况差
许多社会问题三、工业的分散2.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的分散现象。 元器件轻、薄、短、小,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 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结 果跨国公司趋向全球化;中小型四、工业地域1.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2.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自发形成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自发的在地理上相互接近,以降低生产成本。规划建成先建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我国许多地方的新兴技术开发区)四、工业地域3.类别:(1)发育程度较低(小范围)的工业地域面积小,发育程度较低
潜力小,多为原料加工型四、工业地域3.类别:(2)发育程度较高(大范围)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
潜力大,多为综合型四、工业地域4.钢铁工业的区位指向变化:早 先煤炭区位20世纪初铁矿区位二次大战后港口区位时 间区位指向举 例英国伯明翰中国鞍山宝钢及日本传统工业区一、传统工业区的概念 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一般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型化,生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高度集中以降低运费和能耗发展基础工业部门生产规模工业分布以纺织、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美国东北部英国中部德国鲁尔区我国东北部一、鲁尔区 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鲁尔区包括了11个县市,其中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等比较有名的工业城市。鲁尔区有全世界最大的内河港口、繁忙的内河航道和欧洲最密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鲁尔区的工业有近200年的历史。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多次提到的钢铁康采恩克虏伯公司1811年建于埃森市。随近,蒂森公司、鲁尔煤矿开采和钢铁生产,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的重工业和资源对德国发动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克虏伯公司在二战中积极从事军火生产,为纳粹制造武器。蒂森公司在二战中成为希特勒政府的财政支柱。
战后这一地区进行了重建,鲁尔区年产煤约占德国西部总产煤量的90%。鲁尔的钢产量占德国西部总量的70%。鲁尔区密集着炼钢、轧钢、制铁、炼油、汽车、造船、机器和电气设备制造等工厂。一、鲁尔区一、鲁尔区二、鲁尔区的区位特点鲁尔煤田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法国东北部铁矿
来自国外的铁矿二、鲁尔区的区位特点2.离铁矿区较近二、鲁尔区的区位特点3.充沛的水源莱茵河利珀河鲁尔河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二、鲁尔区的区位特点4.便利的水陆交通莱茵河上的铁矿运输德国、西欧二、鲁尔区的区位特点5.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三、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 鲁尔区经历了约一个世纪的繁荣之后,经济开始衰落。钢铁工业煤炭工业资料: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鲁尔区的煤炭开采成本大大高于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加上石油和核电的应用,对煤炭的需求量有所减少。1957年鲁尔区共有141家煤矿,雇用了50万以上的矿工。从60年代起,鲁尔区的煤开采量逐年下降。同时,技术的发展使钢铁、汽车、造船业需要的人减少。煤炭工业就业人数从1962年起开始下降,到1996年已减至7万人。炼钢业失去了4万个工作岗位。造船业的就业人数减少2/3。70年代后,大工业衰落的趋势已十分明显。80年代问题越来越大,到80年代末期,鲁尔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自从70年代末期,这个工矿之都再也不敌随后崛起的日、韩和拉美等国钢铁价廉倾销,快速走向经济衰败之路。煤矿和钢铁厂逐个关闭。三、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钢、出口钢越来越多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新技术革命的冲击衰落的原因三、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煤炭和钢铁工业是全区经济的基础三、鲁尔区的综合整治三、鲁尔区的综合整治1.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2.调整工业布局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三、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旧厂改造的现代商业园区钢铁厂废墟上新建的展览馆铸铁厂旧址改造科技产业园区杜伊斯堡的生态景观公园 德国经济部人士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鲁尔区目前已从“煤钢中心”逐步变成了一个煤钢等传统产业与信息、生物技术等“新经济”产业相结合、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的新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仍然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新兴工业区阅读书本P35第一段,说出新兴工业与传统工业(德国鲁尔区)的区别意大利的位置--南欧的中部 德国N农业区经济活动中心第三意大利农业区第三意大利意大利和希腊同为西洋文明源泉希腊
—罗马文化的诞生地。宗教信仰给予
意大利国民的日常生活很大影响。如:
天主教徒在意大利不准许离婚。 米兰(Milano)
米兰是国人熟悉的意大利经 济重镇,也是意大利最摩登的城市。不只有雄伟古迹,更有居于流行尖端的服饰,喜欢逛街的人有福了。
1、大教堂及教堂广场(Duomo & Piazza del Duomo):雄伟壮观的歌德式建筑,为欧洲第三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完成于1813年。
大教堂的屋顶展现了米兰人戏谑的一面。这个没有屋顶的洞穴别有一番洞天。装饰的尖塔如石笋般矗立着,而雕刻的玫瑰花形饰物如珠宝般散布在地板上。 教堂的景观极其壮观,天气晴朗时还可以看见阿尔卑斯山。
2、维多利亚二 世拱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古典又华丽的购物区,有许多Bar及高级的餐厅。回廊呈十字交叉,有象征美洲、亚洲、非洲、欧洲四大陆的镶嵌画。
3、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della Scala):位于拱廊的另一端,是声乐家们梦寐以求的表演舞台。4、圣玛丽亚.德.葛拉齐亚教堂(Santa Maria delle Grazie):内有达文西的旷世钜作「最后的晚餐」, 1999年中刚修复完成,现已开放参观。
佛罗伦萨建于公元前59年,是罗马帝国连接罗马和意大利北部的交通要道。
佛罗伦萨有4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60多座宫殿和许多大小教堂、广场,收藏了大量的优秀艺术精品和精美文物。 首都罗马建筑在台伯河下游的 7个小山上曾是古罗马帝国的都城。
古罗马斗兽场 pisatower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在20世纪50年代前,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这里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区.
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的意大利,其发展中小企业的模式被日本学者誉为“新世纪工业发展模式之一”。
意大利传统中小企业及其技术创新  
意大利是当今世界工业大国之一,也是中小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欧洲委员会的资料,在制造业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占99.87%,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首屈一指。意大利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的意大利皮革、服装、玻璃、家具、卫生陶瓷、大理石、鞋类等,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以家具行业为例,家具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该行业约有34000家企业,其中10人以下的达6000多个,以生产床为主的福络公司仅有50多名员工,1996年营业额达3600万美元。 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和亚德里亚海沿岸。在北部和中部,以一些中小市镇、甚至村落为中心,为数众多从事丝绸、纺织及服装、玻璃制品、陶瓷面砖等生产的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星罗棋布。这些企业中,过时的“古董”设备和先进的新型设备并存。从20世纪80年代初,这些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在意大利新技术、能源和环境委员会的组织和帮助下开始将微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引入生产过程,变革传统的生产工艺,进行工艺创新。 普拉托(Prato)纺织区自1107年起,就是意大利重要的纺织基地。它覆盖普拉托、佛罗伦萨和皮斯托亚三个省的12个城镇,居民32. 3万,劳动人口为15万。布料、纱线和纺织机械的生产是该区的经济命脉。从事纺织和服装生意的公司有8800多个,从业人员达4.4万人。该区的布料产值为24.5亿美元左右。其“市场趋势研究中心”经过对国际市场形势的了解分析,在最近开幕的普拉托博览会上,特意设立一个全新的潮流展示区,及时推出纺织科技尖端产品,以此招徕世界各国的客户。以普拉托地区为例,普拉托地区是意大利典型的分散型传统产品生产区。区内从事毛纺织业的中小企业共有15000多家,这些企业分别从事毛纺织行业的各个工艺流程,如纯新羊毛的洗、梳、纺、织、印、染及成品的后整理等,还从每年多达10多万吨的旧地毯中回收羊毛。1983年,这些企业通过用新型电子设备对诸如洗、印、染、烘干等能源消耗最大的工艺流程的控制系统进行“嫁接”,淘汰了沿用了多年的功能极易受工作环境影响的电气控制等设备,使纺织行业的能源效益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普拉托毛纺织区也在众多的毛纺织企业中引进、利用了电子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从而达到了生产过程经济性和产品灵活多样的目的。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中小企业的发展条件发达的
信贷体系70年代
原料和能
源涨价政府的
大力支持经济的
高度开放大批廉价
劳动力比较新兴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特点对我国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借鉴(1)重视工艺创新。  
(2)促进科研机构与乡镇企业合作。 (3)提供必要的资助,拓宽融资渠道。
(4)发展为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社会网络。
(5)引导乡镇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6)加强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 二、美国的“硅谷”列出你熟悉的分布在美国西部的硅谷工业区内高科技企业
为什么这些该科技工业企业都集中在硅谷呢?
硅谷的高科技工业企业与意大利的新兴工业有什么区别?
美国斯坦福大学介绍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为,由于其声誉和水平与哈佛不相上下,所以它有"美国西部哈佛"之称。然而,这仅是就两所私立大学的水平和地位而言。事实上,这两所地理位置正好处于一东一西的著名学府存在着许多差别。从建校年份上说,哈佛成立于殖民时期的1636年,历史悠久,沉积深厚;斯坦福则成立于1891年,年岁“幼稚”,功底尚浅。此外,就建校目的而言,哈佛建校年代是神学观念盛行时代,因而哈佛之建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和造就“上帝的仆人”-神职人员。斯坦福则不同。它的建校年代正是美国西部开发、工业革命蓬勃向前发展的时期,因而当时人们关注的中心不是灵魂的拯救,而是人类文化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授。因此,同是享誉世界的名牌私立大学,哈佛和斯坦福在建校目的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说起斯坦福大学的成立情况,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追根溯源的话,斯坦福原来是个人名,其全名为利兰德.斯坦福。利兰德o斯坦福年轻时在中西部的威斯康星州从事律师工作。美国大西部的开发号角吹响之后,利兰德.斯坦福放弃了在威斯康星州的律师工作,决定加入西进的人流,去美国西部闯荡一番。凭借其聪明的经商脑袋,利兰德.斯坦福在西部很快"发"了起来。积累了一定资金之后,利兰德.斯坦福在铁路建设上大量投资,并且又一次"马到成功",成了一名富翁。随着财富的不断增长和名声的日益隆起,利兰德.斯坦福在当地民众的威信节节升高。面对这一新的情况,利兰德.斯坦福又一次调整自己的生活航标,弃商从政,先后成为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的国会参议会和领导加利福尼亚州的州长。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尽管利兰德.斯坦福在事业上蒸蒸日上,名利双收,但他和他怕爱妻始终有一"心病",那就是他们结婚数年后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于是,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直到结婚的第18个年头才好不容易"喜得贵子",并为他名为小利兰德.斯坦福。1884年,利兰德o斯坦福夫妇兴高采烈地携子去欧洲旅游,不幸,年仅15岁的小利兰德.斯坦福因患上伤寒病而客死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爱子之死对斯坦福夫妇的心理打击可想而知。他们从欧洲返回美国之后不久,便向公众宣布了这样一条既令人兴奋不已,又使人肃然起敬的消息:既然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已做不了任何其他事情了,他们决定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献出来建造一所学校,用于培养其他人的孩子。这样,为了纪念一位过早夭折的儿子,一所命名为斯坦福的大学便应运而生了。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帕洛.阿尔托镇又是一块"风水"相当不错的地方。它坐落在旧金山南面30英里左右的一块开阔地带,从圣克拉拉古地一直伸展到靠近太平洋的圣克鲁斯山山麓。利兰德.斯坦福在帕洛.阿尔托镇拥有一家农场,主要用作遛马之用,面积达8180英亩。在决定兴建斯坦福大学时,利兰德.斯坦福决定把整个农场全部捐献出来,其中5000英亩用作校舍建设,其余的部分出租出去,把全部租金外加2500万美元现金放在一起,作为斯坦福大学的永久性基金。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笔捐款也许算不了什么惊人的数字,但在19世纪末,它美国有史以来捐助高等学校的最大一笔捐助基金。下列一组数字也许可以比较直观地告诉我们一些有关斯坦福大学师资队伍的雄厚实力:14人获得过诺贝尔奖;4人获得过普利策奖;1人获得过国会荣誉勋章;20人获得过全国科学金质奖;2人获得全国技术金质奖;6人获得过沃尔夫(Wolf)基金会数学奖;18人获得过麦克阿瑟(MacArthur)奖;208人为全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110人为全国科学院院士;70人为全国工程院院士;20人为全国教育院院士。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林纳斯·保林195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是全世界极少有的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学者之一,而在两个方面获奖的仅有他一个人,被誉为“生物化学之父”。
亚瑟·空伯格 1959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这年,他合成了脱氧核糖核酸DNA,但是非活性的;以后的十年里,他继续研究,1967年,又在试管中复制出活性的DNA。
罗伯特·霍夫斯达特 196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亚历山大·苏沃正宜春 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肯尼斯·阿罗 获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利希·海克 1974年,因与一瑞典学者共同建立了货币和经济涨落理论,共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伯顿·理奇得 和另一名科学家分别发现了亚原子,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米尔顿·弗里德曼 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保罗·伯格 198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他是病毒繁殖、侵袭正常细胞并使之癌变的最早研究者。
亚瑟·许瓦楼 获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58年与其姐夫一起发表一篇论文,论文研究了激光,是激光的发明者之一
乔治·斯泰勒 1982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亨利·桃布 198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无机化学巨匠。硅谷迅速崛起的主要区位条件军事订货高校集中交通便捷
气候适宜
环境优美
小结:比较高新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