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活动和工业区位的选择[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工业生产活动和工业区位的选择[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7-01-04 23: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工业生产活动及工业的区位选择本章考点
1、工业区位因素
2、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3、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4、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特点和形成条件工业生产部分知识归纳与整合
①主要工业部门的区位因素比较
②城市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则
③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对比
④世界主要工业地域的类型、分布、发展条件
对比
⑤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的特点与发展
条件对比 1、工业的投入——产出 基础知识2、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的影响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
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电气化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和微电子技术在英国起源由英国扩展到德国(鲁尔区)、美国(东北部)等西方国家由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工业分布仍表现为集中分布的特点,就世界而言集中分布在欧洲、北美、日本,就国家而言,分布在少数地区和少数城市蒸汽机动力代替水力,采煤、冶金、纺织、机器制造工业迅速发展煤、铁资源开采规模扩大;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飞机制造等新工业部门出现出现高分子合成工业、核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等工业部门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
?
?(1)依据图,简要说明
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
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
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
的历史知识,分别说明发
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①变化:19世纪中期,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
,煤的使用呈上升趋势。19世纪后期,石油
的使用呈上升趋势。20世纪中后期,以煤为
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下降,核能开始使用并
呈上升趋势。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煤的开采和使用。第二次工业
革命,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技
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快了核能的使用。(2)从图中可看出30年后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将超过石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天然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 依据生产对象可以分为两类
(1)采掘业:是指直接采取自然物质资源制造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如开采矿石、石油,或是利用太阳能,矿泉水等。
(2)加工工业:对农产品及工业半成品进行加工,获取新的产品的部门。如将棉、麻加工制成纱和布,将畜产品的乳、肉等加工制成罐头食品,将钢铁加工制成机器等。3、工业的分类 工业如果按其投入的主导因素,可分为:
资源密集型、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工业就其产品性质,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两类。
(1)重工业是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采矿、冶金、机械、电力、建筑材料、化学工业等。
(2)轻工业是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如纺织、皮革、造纸、化学药品、钟表、家用电器、自行车等工业。轻工业产品大部分是生活消费品,也有一部分用于生产方面,如工业用的织物、纸张等。1、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2、影响区域工业生产的自然条件?⑤环境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的影响;对环境污染企业区位的影响①矿产资源:发展钢铁工业的矿产——铁矿、锰矿;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钨、锑、锡等;化学工业原料——海盐、钾盐、煤、石油、天然气、磷矿等?②能源资源: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非矿物能源——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海洋能等③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土地数量、价格;水资源数量④ 交通运输:沿海、沿江有便利的水运条件、海岸线曲折有天然良港;平原便于发展稠密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3、城市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则①有严重污染的企业(钢铁、石化)等应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工业用地一般建在城市的外围和郊区,并考虑风向和水源②对城市轻度污染、用地大、货运量大的工业企业布置应布置在城市边缘。污染较小的企业布置在河段的上游及风频最小方向的上方;污染较大的布置在河段的下游或风频最大方向的下方。③污染小、用地少、运量不太大,需要接近消费市场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区及居住区内。如小型食品工业(牛奶、糕点厂)等。④高科技园建在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文化教育发达、环境清洁优美、交通便捷的地区4、主要工业部门特点、区位因素、环境因素科学技术进步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的提高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原料动力的依赖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扩大生产规模,工业集聚对劳动力知识、素质要求提高对信息通讯网络的发达性、完备性、通达性要求提高原料的来源扩大,可替代原料增多工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工业的区位选择更为灵活,地域分布更为广泛5、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高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型传统工业衰落,新兴工业的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市场交通信息技术人才成为影响工业发展主要因素 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最宜靠近钢铁厂的是
A.食品厂 B.造纸厂
C.造船厂 D.电视机厂2006年江苏省高考综合考试文科综合试卷答案:C 图 7 中甲、乙、丙、丁表示了我国四个地区的优势产业形成的要素,这四个地区的优 势产业依次是 (2006 广东卷)A.电子信息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水产品加工业
B.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
C.旅游业、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
D.电子信息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羊毛衫加工业、旅游业 答案:B四川某家电生产集团在广东某市建立了规模化的家电生产基地,其战略目的是
A.利用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降低劳动成本
B.利用该市接近原材料产地的优势,减少原料运输成本
C.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更大的国内市场潜力
D.利用广东靠海临港的优势,建立以出口为主的生产基地 答案:D??? 11. P2是企业乙的运费最低点。以P2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是企业乙的等运费线,即企业乙从P2点移动而产生的单位产品运费(货币单位:元)增加额相同点的连线。假设劳动力费用(货币单位:元)从P2点向周围降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劳动力费用在P2点为50元,L1点为42元,L2点为28元,L3点为20元,L4点为15元。当综合考虑运费和劳动力费用时,企业乙将从P2点移向L1点?? B. L2点??
C. L3点???D. L4点答案:B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
图3中M1,为能源地,M2为原料地,M3为市场,P1、P2分别为甲、乙两企业所在地。据此回答10~11题。10. 当企业甲选择在P1时,则该企业可能是
A.印刷工业? B.电解铝工业?
C.电子工业? D.制糖工业答案:D(2004,北京卷)读图4,回答10-11题。10.合理的棉纺织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一②一③一④排列的是
A.山东一四川一西藏一江苏 B.河北一新疆一青海一广东
C.浙江一辽宁一湖北一北京 D.安徽一重庆一湖南一河南图4 人口密度与棉花产量关系组合示意图AB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
原理回答18~20题。
18.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19.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力因素
20.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比较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BCA下图是美国本土某种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下题。
、?
1、 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 )
A.资源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
2、.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 )
A.飞机制造工业 B.机车制造工业 C.瓶装饮料工业 D.高档时装工业
3、.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图中 (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4、.下列各组食品,其加工厂靠近原料产地的是 ( )
A.鲜奶、蔗糖 B.面包、食盐 C.鱼干、饼干 D.豆浆、酱油
BCCA图2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读图2,回答下题。
1.工厂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A.①生物制药厂 ②食品罐头厂 ③电脑装配厂 ④玻璃厂
B.①彩印厂 ②造船厂 ③纺织厂 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 ②造纸厂 ③家具厂 ④烤烟厂
D.①啤酒厂 ②炼铝广 ③缚丝厂 ④榨糖厂
2.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A.① B.② C.③ D.④
DB 读“工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 ,完成下题。
1、从扩大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出发注重发展的工业部门应属于
A.模式一 B.模式二 C.模式三 D.模式四
2、下列工厂的区位选择中,属模式三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北京首钢在河北迁安建炼铁厂 D.世界一些汽车生产集团在中国建
汽车生产基地
BD 某企业集团计划新建有色金属冶炼厂。图是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
分析图(单位相同),读图回答下题。
?
1.从企业生产的经济成本考虑,最适宜建厂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企业集团最终选择在乙地建厂,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A.接近原料地和市场 B.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 D.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
?
AD图4—12
读图,影响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图,回答下题:
1、符合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工业区位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素质
C.技术 D.原料
2、最能说明上题所选答案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
C.机械制造工业 D.煤炭工业
图4—12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
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
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 )
A 炼铝、服装、家具制造
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DBD某钢铁企业100年来,厂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读图4-13,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
?
?
?
?
表一
(1)第Ⅰ阶段,钢铁厂选择了
哪里布局?为什么?
(2)第Ⅱ阶段,厂址又迁到了
哪里?请说明理由。
(3)试分析100多年钢铁厂选
址的区位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起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C 因为①煤铁比为4:2,应接近露天煤田;
②C地位于露天煤矿附近;
③C地位于河流与运河交汇处,水运便利。
(2)G地 因为①露天矿已枯竭;
②煤铁比为2:1.8(接近),可接近铁矿;
③G地位于铁矿附近;
④G地位于两条铁路的交汇处,运输便利。
(3)从接近煤产地到接近铁矿产地,再到接近海港(交通条件)。
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发展
图4-15
图分别为某高科技园区空间结构和用地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是功能区,其环境绿化用地比例大,
主要原因是
(2)除环境绿化用地外,该高科技园区用地所占比例最高的是 用地,
其主要原因 。
(3)高科技产业地域分布一般具有集聚的特点,这有利于

?
生产对环境质量要求高。
科研与教育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高科技产业的依托。 共用基础设施;企业间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