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可持续发展[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8.3可持续发展[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5-29 23:0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8.3 可 持 续 发 展 学习重点 1、认识到人类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2、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三大问题而出现的。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分为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人类对自然的适应,对发展的认识都是各不相同的 采猎文明:崇拜自然
农业文明: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征服自然
新技术革命时期:谋求人地协调各个时期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类文明的演进 思考: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有何特点?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很有限,在这一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环境对人口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关系。
农业文明: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开始大规模低改造自然。
工业文明时期:世界各国先后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主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大量财富,人地关系前面呈现不协调。
新技术革命时期: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各国的重视,这样,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了公认。 实例:1、崇拜自然: 人类环境制约恐惧 依赖(采猎文明)(农业文明)行为:
开垦耕地,冶炼,制陶、机械迁徙,逃避自然的惩罚,思想:
天命观、有神论,保护生物、因地制宜,2、改造自然:3、征服自然: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
危及人类生存人口激增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A、传统的以高消耗,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B、先污染、后治理(工业文明)(后工业化时期)4、谋求人地协调:农 业 文 明 时 期崇拜自然 人类听天由命,依赖自然,畏惧自然.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是自然的奴隶,被动地去适应环境.公元18世
纪初 公元前
8000年 距今300
万年 约6亿人 约0.1亿人人类出现改造自然 人类是自然的主人,简单地消费着自然界提供的物质和能量.采 猎 文 明 时 期新技术革命时期 时 间 公元2000年人 口60.6亿人 不 同 的 认 识谋求人地协调 人类已达成共识:只有善待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下去.公元20世纪60年代初 工 业 文 明 时 期约30亿人征服自然 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的征服者和主宰者.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及特点天命论(宿命论)采集、狩猎、人与环境恐惧和依赖的关系。天命观、有神论,科学开始萌芽耕作、灌溉技术得到发展;人与自然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征服论各国先后工业化;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和谐论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内涵: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2、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3、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可持续发展把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考虑和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在动态的平衡中发展。 显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以往对发展的理解,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科技发展等是有本质区别的。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原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的问题往往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方的决策行为,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1、公众参与2、实行清洁生产 公众积极地以可持续的发展观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并以"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实施可持续的生产,促进政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人类社会在观念和行为方面的深刻变革。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来评估和管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3、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 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可以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目的是:( ) A. 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B.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C. 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D.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2. 下列做法不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 ) A.荷兰围海造田 B.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限产 C.非洲国家进口粮食弥补口粮不足 D.日本为保护本国森林大量进口木材3. 读“可持续发展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持续发展、_____持续发展和______持续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______持续发展。 (3) 片面追求经济持续发展最终必然导致 。如果单纯强调经济发展,没有把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势必出现 ,并潜伏着 和______危机。课 堂 练 习BCD社会经济生态生态经济效益丧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破坏生态4. 欣赏漫画“开发”,回答: (1) 漫画反映了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的 现象。 (2) 这种开发利用方式必然导致:
① ;② 。 (3) 这种"利用"方式严重地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原则和______原则。5.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为:( ) A. 宁可停止发展,也要保护环境 B.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C. 满足人类的需求可以不惜代价 D. 省吃俭用,留给子孙后代B对资源的破坏性开采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公平性持续性6. 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 A.要想富,上山去砍树 B.讲卫生用一次性饭盒 C.过日子,多子多孙多福寿 D.买菜去,自备菜蓝子7.“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所持的人地观是:( ) A.天命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征服论 D.协调论8.目前,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面临的问题有:( ) A.耕地的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 B.各地尚有大量荒地急待人去开垦 C.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 D.农业结构中,种植业的比重仍然还低9.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 ) A.参与环保活动 B.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商品 C.树立环保意识 D.以后再接受环境教育DDACAC 希同学们作好课后复习,以扎实的知识顺利通过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