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11-17 20: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说一说这些论述中都蕴含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国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理由:中国人地关系面临的重大问题①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人口素质总体不高1/4的新增产值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7%的耕地养活
21%的人口1份的世界平均财富养活6倍的人口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种类多,总量大、 类型全 利用率低,长期存在相对短缺 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但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0%~30%,单位产值用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 主要资源人均量不到世界的1/3,资源的利用率低世界七个水资源总量丰富国家比较资料二:跟全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比其他国家都还要依赖灌溉。美国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作物从依赖灌溉的农地上收成,而中国从依赖灌溉的农地收成的粮食,则占了中国所有作物生产的十分之七,甚至更多。每练一吨钢,德国、日本等先进的工业国家只需6公斤的水,但在中国却要23到56公斤左右;造纸工业中,中国每生产一吨纸最少要用掉456公斤的水,但在已工业化的国家则只需要不到200公斤。资料三:我国1953年至1986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6倍,而同期能耗却增长了27.4倍;化肥消耗量增长了465倍。科技增长率不足30%,远远低于日本70%,美国65%的增长水平。资料一: 1995年,黄河断流122天,下游灌区小麦因少浇水减产约15亿公斤以上;山东德州有139家工厂因缺水停产减产;山东胜利油田工人的饮用水实行限时、限量供应;曾有人将一吨黄河水卖到40元钱…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表现: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造成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农村: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减少,
生物多样性减少 1998年,在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前十个城市里,贵阳、重庆、太原、兰州、北京、广州等中国城市榜上有名。深刻的环境危机——大气污染 1988年初上海市发生的甲肝大流行,使几十万人遭殃,就是水污染的结果。深刻的环境危机 ——水污染土法上马开采石棉矿深刻的环境危机——固体废弃物污染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沙尘暴频繁发生深刻的环境危机——荒漠化深刻的环境危机——森林破坏深刻的环境危机——水土流失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南——《21世纪议程》发布时间:1994年3月背景:中国总结了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只有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 为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我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循环经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清洁生产: 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病可实现资源持续利用,控制污染,提高效益。获得较好的“三效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生态农业: 是一种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2)开展综合利用净化环境,保护土地(3)广开源流,开
发利用新能源不同时空、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生态农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促进粮食、牲畜生产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节省以往购煤等开支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因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保持水土,维护生态平衡农副产品综合利用降低污染,保护环境开发利用沼气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传统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比较丝厂养蚕业养鱼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示意图人口压力资源短缺环境危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 必然性《中国21世纪议程》生态农业战略措施农业模式小结:工业模式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