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7-04-10 16: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环境问题与
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说明: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高考永恒的热点。追求人地协调,建立和谐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高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目的在于让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思考环境问题的成因,探讨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并上升到环境观念和环境行动。高考命题特点:
高考对各种主要环境问题都有过考查,考查的一般
思路是:
结合一个具体区域或一种环境问题图表,考查主要的
环境问题是什么?表现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里?
主要危害是什么?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高考典型例题回放  (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
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6分)
(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3分)
(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
(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
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9分)
(5)大量引Rl、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
(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
的主要来源。(6分)
读图7-9“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图7-10 “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 1)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 。
(2)上图所示十国中,CO2人均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 ,最少的亚洲国家是 。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 ,其能源消费结构以 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CO2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52.5%、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 (5)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6)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
因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7)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8)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二条)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
低 ℃和 ℃。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
么?为什么?
?
?
?
?
图7-4BC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
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人类
社会环境环
境ABCD右图是“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
图并回答:
(1)图中箭头B表示 ,
C表示 。
(2) 将下列①—④的选项代号
分别填入下面代表图中箭头的
A、B、C、D 后的空格内。
① 铁矿石、水产品 ② 煤渣和污水
③ 酸雨、光化学烟雾
④ 植树造林、治理污染
A 、B 、
C 、D 。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重点知识分析2、世界三大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人口压力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
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本质
是发展问题。注意我国各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分析当前世界典型的环境问题
1、三类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
2、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3、厄尔尼诺——海气异常现象。
4、海洋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赤潮现象、石油污染)。
当前我国突出的环境问题
1、我国北方的沙尘暴愈来愈频繁,严重(影响范围,出现季节、
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问题(结合东部季风区雨带的移动
来分析,重点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北方的春旱,长江流域的
伏旱对农业的影响)。
3、我国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壤的侵蚀(水土流失)问题。
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趋紧张。
5、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赤潮、咸潮)
从分布的典型地区、成因、后果、措施等方面分析。
相关资料: ①咸潮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区
域的自然灾害,不仅危害植物生长,而且影响人体健康。 ②2005年12月31日,地球、月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
2006年1月2日,月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咸潮肆虐珠
江三角洲地区,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分析形成咸潮的自然原因: 此时珠江流域为少雨期,所以地表径流小,珠江进入枯水期,如果水位低于海平面,就会出现海水倒灌珠扛;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处于海河交界地带,海水容易倒灌;当地球、月亮、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会出现天文大潮,而月球、太阳位于地球同侧,将会加大引力作用,使大潮更大;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加大了“咸潮”出现的几率和程度。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盆地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盆地周围绿
洲区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
在此经济作物生产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2、B、C两处平原的名称分别是
、 。主要农业类型
是 。 B平原从上世纪
五六十年代开始大量种植水稻,但是近年来由于黄河断流而大量
减产。从对水资源的利用上看,种植水稻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分析该地种植水稻可能诱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D地区典型的环境问题是 。目前,该地区为了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在退耕还林还牧的过程中改种粮食为种苹果。
分析该地种植苹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土地荒漠化长绒棉土壤盐碱化,土地荒漠化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灌溉农业持续性土壤盐碱化,导致黄河中下游断流。水土流失种苹果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4、E河近年来经常发生断流,该
河断流给三角洲地区带来的生态
环境问题是什么?
5、F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形成该环境问题
的主要原因是:
6、G盆地典型的环境问题是 ,分析此环境问题南方比
北方严重的原因:
7、去年夏天在J群岛以东地区发生大面积赤潮。赤潮的主要危害是
,可能诱发赤潮的人为原因有 。
①沿海地区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 ②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排放大量的
生活污水 ③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大量化肥农药随径流入海 ④长江
流域内水土流失,人海泥沙使海水营养物质增多 (5)持续的高温天
气(6)沿海地区大规模的水产养殖,造成水体污染
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渔业减产1 2 3 4 6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理解
3、当前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主要问题。
4、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
开展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收益,减少污染,净化环境,保护土地资
源;广开源流,充分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形成一个不同时空分布、
多层次、多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
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环境问题的分析:1、温室效应问题;
⑴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氟氯烃等。
⑵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
原因:①海面因温度上升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b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十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3)产生原理:C0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C02增多的原因: 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C02,②森林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02减少,使大气中C02的含量增多.
(4)解决措施: ①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③推广使用绿色能源。 2.臭氧层空洞 3.酸雨(酸雨、酸雾、酸雪)(1)产生原理:
(2)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3)南极地区的臭氧在9一11月含量最低(我国秋季)。
(4)近十多年来.青藏高原上空也出现了臭氧低谷(约比同纬度地区低11%左右),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大部分地区气温有所上升. ②大部分地区降水有所增加,
③山地雪线上升,冰川消融量增大,河流水位猛涨,
④藏羚羊、野牦牛等动物的分布区域发生明显改变。
(5)措施:减少并逐渐禁止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1)形成条件:大量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和湿润的气候。 (2)主要污染源: (3)危害:(4)十几年来.我国酸雨危害为什么越来越突出? (5)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江西、
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
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6)解决措施:①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②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
气体的排放,③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 收S02气体制成硫酸
(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 4.赤潮问题 (1)赤潮爆发的主要原因:①丰富的营养物质,
②强烈的阳光,③较高的水温,④停滞的海水等。 5.入海口的咸潮问题6.沙尘暴7.海洋沙漠化效应(石油污染问题) (1)成因:人类以各种方式向海洋中排放大量石油,并使
海洋表面漂浮一层很厚的油层所产生的。该油层可以强
烈吸收太阳辐射,使自己本身强烈增温,抑制氧气的溶
解和海水的蒸发,阻止上下层海水之间热量的交换,导
致了海洋上的油层表面象沙漠一样炎热而十燥,人们把
这种现象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2)危害:海洋沙漠化,可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
气而大量死亡,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十燥,干
旱面积将会扩大. (3)治理:及时清理石油泄漏、石油生产排放到海洋中的
    石油。 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图例: 工艺流程么   主产品 废弃物综合利用
(1)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 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 D 科技发达地区
(2)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
(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它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乌兹别克斯坦某一灌溉良好的绿洲上,土壤表面日平均温度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13℃一15 ℃ ,近地表 (0.5—2.0米)的日平均气温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3 ℃一5 ℃绿洲的影响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小,但在200米的上空仍能感到绿洲的影响。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把下列备选答案填入图中的方框内,使之联系成立:
A.蒸腾作用增强  B.土壤热容量增大  c.空气湿度增大
D.最高温度降低  E.土壤湿度增大 (2)分析说明灌溉对土壤退化和沙化的作用。 (3)在干旱地区如果灌溉过度,分析可能会产生的生态
 环境问题. 读甲、乙、丙三幅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丙图中的点,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区降
水特征的依次是 和 ,试比较两地区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差异及形成原因。
2、甲、乙两地区比较,地质灾害严重的是
,说明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3、甲、乙两地区中,旅游业发达的是 ,
分析其发达的原因。
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直接导致该地区
沿海国家的 业受挫;甲地区易发生
灾害。
5、分析说明甲、乙两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
地位有何不同?水文特征:流量、水位的季节变化、流速、含沙量、冰期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坡度陡,降水变率大冰雪融水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水温异常,两岸地区降水异常。参考必修下册92页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7-7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风力作用为主 b. 流水作用为主
c. 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 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
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乱砍滥伐森林、过度
樵采、水资源利用不
合理、工矿城镇建设
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
土地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