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环境单元综合测试[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宇宙环境单元综合测试[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6-30 23: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宇宙环境单元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属于天体的是( )
A.北极星 B.平流层中的飞机
C.未发射的人造卫星 D.河外星系
2.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区时为20点的城市是( )
A.悉尼(150°E附近) B.上海(120°E附近)
C.洛杉矶(120°W附近) D.阿克拉(0°经线附近)
3.地球上南北极圈的纬度是南北纬66°34′,它是由( )
A.日地距离决定的 B.地球公转周期决定的
C.地球自转周期决定的 D.黄赤交角决定的
4.在下列地点中,一年中昼夜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漠河 B.中国南极长城站
C.曾母暗沙 D.北京
5.当北京时间为10月1日什么时间,全球各地日期皆为10月1日( )
A.8点 B.12点 C.20点 D.24点
6.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正确的有( )
A.尼罗河的西岸比东岸受流水侵蚀更为强烈
B.恒星日的时间比太阳日的时间少3分56秒
C.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不同而有差异,最大纬线圈线速度为每小时1670km
D.昼夜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月22日当伦敦日出时,东经90°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
B.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88个星座历历在目
C.北京7月1日白昼时间比6月1日的白昼时间长
D.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
8.下列关于流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
B.大群的流星体叫流星群,也叫流星雨
C.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叫做陨星
D.流星体撞入大气层燃烧发光,叫流星现象
9.纬度相同的地方,可能不同的是( )
A.地方时 B.正午太阳高度角
C.昼夜长短 D.地球自转角速度
10.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
A.4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D.11月1日
11.类地行星的特点有( )
A.都有大气和水 B.距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
C.有固体表面,平均密度小 D.卫星数目多,都有光环
12.某人今晚9点观察到的星空图,于明晚相同观察地点的什么时刻可以再次看到( )
A.晚上9点 B.晚上8点56分4秒
C.晚上9点3分56秒 D.晚上9点56分4秒
13.某人从上海乘船去旧金山,他在甲板上连续两次“从正午到正午”的时间间隔是( )
A.等于恒星日 B.等于太阳日
C.大于太阳日 D.小于太阳日
14.地球上能够观测到88个星座的地方是( )
A.赤道上 B.回归线 C.南极地区 D.北极地区
15.北京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北京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北京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地球上有甲、乙两座城市,甲城位于北纬32°、东经122°,乙城位于北纬32°、东经30°,有关两城市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天日出日落的时刻相同
B.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降水季节刚好相反,昼夜长短变化相同
D.甲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于乙城
17.下列现象中,能正确反映或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  )
A.两艘在海洋上相向航行的船只,最先看见的是对方的桅杆
B.自高处垂直下落的物体,必须坠落在偏东的地方
C.钱塘江水位有周期性涨落现象
D.铁路两侧铁轨的磨损程度往往不同
读图1-37“本世纪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示意图”,回答18~20题。
18.说出太阳活动极大值出现的平均周期,并据此推算最近一次极大值出现的年份( )
A.约16年 B.约11年 C.2000年 D.2007年
19.当太阳风暴到达地球时,地球上具有可降低太阳活动对其影响的保护层是( )
A.水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地球磁场
20.日全食时,能看见的太阳大气及相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
A.色球、日珥 B.日冕、耀斑
C.光球、黑子 D.日冕、太阳风
图1-37
二、综合题
21、读图1-38,该图表示的为40°N线上某地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的太阳高度及昼夜变化(夜弧在地平线下),填充并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条太阳升降路线中,代表6月22日的是________。
(2)C路线所表示的昼夜长短是_________。
(3)B路线,太阳从__________方向升起,从_______方向落下。
(4)∠2=50°,那么,B线表示正午太阳直射______(纬线)。
22.如图1-39(彗星绕日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绘出A、B、C、D四处彗尾示意图。
(2)四处彗尾最长的是________(代号)。
(3)彗尾的方向和太阳的关系是怎样的?
(4)彗星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彗尾的形状是什么样?彗星公转轨道的形状是什么样?
(5)彗星的结构是怎样的?
(6)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哈雷彗星,那么公转的周期是多长?请在图上标出其公转方向?
23.读图1-40的星座示意图回答。
图1-40
(1)A是______星座;B是_____星座。
(2)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看起来几乎总是不动的,原因是_________。
(3)仰望晴朗的天空,A、B等星座围绕北极星作___________方向的转动。
24.读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图(图1-41),回答下列问题。
图1-41
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图
(1)该日为_____月______日太阳高度分布图。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
(2)此日,南回归线太阳高度是_______。北极圈上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3)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________,接近_______点。
(4)此日前后,印度半岛盛行________风;地中海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我国气候特点是________。
25.读图1-42的两幅图。(图(1):春秋二分、夏冬二至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图;图(2):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1-42
(1)图(1)表示的地点应位于哪条纬线上?
(2)图(2)中当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度,我国共有_______省(区)可受到太阳光的直射。此时,北京盛行________风,我国北方河流水位进入_________期(丰水、枯水)。
(3)图(2)中当地球运行到B位置时是_______月____日前后,在图(1)上是哪一点_______(代号)。
(4)图(2)中当地球运行到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_______(纬线上),这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季节是_____。图(1)所示点的昼长达_______小时。
26.读图1-43(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设北京为7月1日20时,完成以下要求。(提示:先判定经线的经度)
图1-43
(1)在图上标出位于东半球、昼夜等长的一段A。
(2)A地日期为_____月_____日。
(3)A地地方时应在_____时_____分至_____时_____分之间。
27.读图1-44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44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1)在E图下括号内填上二分二至;在A、B、E旁括号内填上纬度。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______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______。
(3)B图左侧表示地球在轨道上的_______日点附近,这时地球公转速度_________,我国是____季。西方国家准备欢度______节。
28.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图1-45),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到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B.圣保罗昼渐长,夜渐短
C.北京白昼时间比广州短
D.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
(2)当太阳直射B点时,地球、太阳与银河系中心三者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图1-45
(3)当太阳直射C点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_______(方向)。
29.读图1-46,当A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46
(1)若此刻A点正值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_____(纬度),______(经度)。
(2)分析图中B、C、D、E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按大小顺序用“>”排列出来。
(3)分析图中A、B、C、D四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按白昼时间长短用“>”排列出来。
(4)分析图中B、C、D三点所受地转偏向力的大小,用“>”排列出来。
(5)将图中B、C、D各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
30.读图1-47(东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47
(1)图中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C点的位置是______。
(2)图中太阳光直射点的位置是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
(3)图中D点昼长______小时,夜长________小时;B点昼长____小时,夜长_____小时。
(4)关于图中A点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由A往东是东半球,往西为西半球
B.A较B、C、D三点的昼均长,夜均短
C.A点位于南极的正北方向
D.A点在E地(40°N,40°W)东南方向,且与E地季节正好相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此题可用于考查学生对天体概念掌握的情况。所以此题可根据天体的概念来衡量每一个选项。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B选项不是宇宙间的物质,C选项也不是宇宙间的物质,D选项是天体系统,不是天体。而只有A项符合天体之概念。此题B、C两项的排除需要明白“宇宙物质”的含义,是指以人类存在的地球为基准点,包括地球的大气圈,因此,可以理解为“宇宙间物质”指的是地球大气上界以外的一切物质。而B在大气层中,C在地面上,都不是“宇宙物质”。此题中D选项的排除需要明白“天体”和“天体系统”的区别,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河外星系”是天体系统,是由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的“天体”组成,但不能说天体系统就是天体。另外,C选项如果改为“已发射的人造卫星”,那么就属于天体,而且为人造天体,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天体可分为(2种)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2.B从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看,区时为20点的城市比伦敦(0度经线)早8点(20-12=8时),再根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的原理得出区时为20点的城市应为东经120°(×8=120°),因该城市比伦敦早8点,故为东经度。
3.D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南北极圈到南北极之间,有极昼、极夜现象,南北极圈的纬度应等于90°减去黄赤交角。
4.C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昼夜变化幅度最小。纬度越低,昼夜变化幅度越小。以上四个选项中,曾母暗沙纬度最低(4°N附近)。
5.C当东十二区为10月1日24点,西十二区为10月1日0点,全球各地才可能皆为10月1日,由于北京位于东八区,所以此时北京时间为:24-(12-8)=20(点)。
6.C选项A的叙述是错误的,尼罗河是北半球向北流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的东岸受流水的侵蚀更为强烈。选项B所叙述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同时绕日公转。选项D中的昼夜更替现象是自转的结果,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公转的结果。
7.C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容易排除的是B和D。只有在赤道地区,有可能看到全天的88个星座,若在中纬、高纬地区是不可能的。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不是顺时针。A选项有一定难度,要求同学有较好的空间想像能力。东经90°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则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6点,但是6月22日时,只有赤道上6点日出,伦敦早已过了日出时间。
8.B 本题考查流星体、流星现象、流星雨、陨星的概念和形成。审题时要注意选择“错误的”,A、C、D三个选项正确地表达流星体、流星现象和陨星的概念和形成,不能选择。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叫流星群。流星群可能导致流星雨,但两者并不等同。
9.A这道题的命题意图是要求学生正确判断地球自转及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属于“地球的公转”一节中不同的知识点。通过回忆、分析,就能联想起相关的地理规律性知识。如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各点的自转角速度是相等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而变化,而地方时则表现出明显的沿经度变化方向而变化的规律。
10.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等长的日期是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日期是6月22日和12月22日前后,选项B中的7月1日,距离6月22日最近。
11.B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然后结合各自的特点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A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在九大行星上找到适合于人类生存的大气和水,故A错。B项类地行星距太阳相对较近,表面温度比巨行星和远日行星都高,故B正确。C项类地行星都有固体表面,平均密度大。类地行星中平均密度最小的火星也比其它行星的密度大得多,故C错。D项类地行星的卫星少或没有光环,故D错。
12.B一个太阳日时间比一个恒星日多3分56秒,在一地点上观测除太阳以外的恒星,日期每推迟一天,时间应提前3分56秒,同样,每提前一天时间就延后3分56秒。解此题要注意两点:①所问的时间是在已知时间前、后要分清,若是在前,应是延后,每天3分56秒;若是在后,应是提前,每天3分56秒。②时间的变化原因是太阳日、恒星的长度不同,平时用的时间是太阳日(24小时),而观察的星空,恒星为参照物的是恒星日。③要清楚某恒星或星空重复出现在天空中同一位置的现象是地球自转的反映,是周日运动的结果,其周期为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
13.D此人从上海乘船去旧金山,即向东运动。如以宇宙空间为背景,其“自转”运动的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速度。所以其“恒星日”和“太阳日”都要比地球自转的恒星日和太阳日小。解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
14.A只有当北极星的仰角为0°,北天极和南天极附近的星座都能出现在地平线以上,这个地方的纬度为0°。因此,正确选项是A。
15.C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由于广州的纬度比北京低,因而广州的自转线速度比北京大(快)。
(二)双项选择题
16.BC 同一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甲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城属地中海气候。
17 BD A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河水的涨落与补给有关。
18.BC 19.BD
20.AD 耀斑位于色球层上;日全食时看不见光球层。
二、综合题
21.精析:6月22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所以,代表6月22日太阳升降图的,应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因为图中用数字1、2、3代表的三个角分别代表C、B、A三条路线中的太阳高度,三个角中∠3最大,也就是A路线是代表6月22日的太阳升降路线。C路线太阳高度角最小,应是12月22日太阳升降路线。从图中可以看出C路线昼弧短于夜弧,所以C路线表示昼短夜长。
答案:(1)A
(2)昼短夜长
(3)正东 正西
(4)赤道
22.精析:本试题全面地考查学生对于彗星及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1)、(2)、(3)三个问题的解答以彗星的形成及其规律知识为基础。(4)是从三个角度来认识彗星及轨道的形状,以加以区别。(6)目的是让学生对于著名的哈雷彗星公转周期和方向有所了解。此部分知识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①彗星彗尾的方向背向太阳,彗尾的长度与和太阳的距离有关,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②彗星的彗核的冰物质不能理解为是水凝固而成的冰。③彗星公转的周期和方向因不同的彗星而不同,勿以哈雷彗星的顺时针公转理解为所有的彗星都是顺时针,犯以偏盖全的毛病。
第22题图
答案:(1)见图。
(2)A
(3)背对太阳。
(4)云雾状。形像扫帚。扁长轨道。
(5)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外有由彗核冰物质升华而成气体,成云雾状,称彗发;当彗发被太阳风推斥,形成彗尾。
(6)76年。见图。
23.精析:天球运动是地球自转的相对运动,由于地球自转时,南北两极不动,而地轴的北端点是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看起来几乎是不动的,其它天体围绕北极星转动,转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北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的,因此,天体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答案:(1)大熊 仙后
(2)地球自转时,地轴的北端点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逆时针
24.精析:此题是把太阳高度纬度分布光照图变成了坐标图,关键是根据坐标找到此日太阳高度最大的线是南回归线,时间是12月22日,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答案:(1)12 22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
(2)90° 0°
(3)快 近日
(4)东北 温和湿润 寒冷干燥
25.精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公转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小题要求学生能根据给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推算出当地的地理纬度。第(2)小题要求学生掌握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即:H=90°-(直射点与所求点地理纬度的夹角)。依此公式能很快地求出本题的正确答案。当地球运行到A时是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所以我国北回归线通过的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及北回归线以南的海南、香港、澳门都有太阳的直射现象。由于此时是我国的夏季,所以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北方河流进入汛期。
答案:(1)北纬40°
(2)90 4个 偏南 丰水
(3)9 23 F
(4)23°26′S 冬至 冬天 8.5
26.精析:解题时首先按提示,先判定经纬度,根据题意北京为7月1日20时,可判读出图中各条经线的经度,如图(1)。并根据日照状况确定每条经线的地方时,再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和全年昼夜等要求在赤道上画上A点,如图(2)。A的日期显然是7月1日,然后在赤道上划出20°W的位置,A的范围是20°W~0°,故顺理成章地计算出A地的地方时是10时44分~12时0分。
第26题图
答案:(1)A点正确位置应在图中加粗的范围内(占两条经线间范围的2/3),如图(2)。
(2)7 1
(3)10 40 12 0
27.答案:(1)填图略
(2)赤道 等长
(3)近 较快 冬 圣诞
28.精析:第(1)小题,从题干与示意图的分析入手,明确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到北回归线上,其时段是3月21日(春分)至6月22日(夏至),然后将各选项逐一与此时段相对照:黄河中下游地区每年春季出现春旱现象,符合题干要求,是正确的。圣保罗位于南半球,3月21日至6月22日期间,昼短夜长,白昼渐短,选项B是错误的;北半球的各地,在题干要求的时段内,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京的纬度比广州高,白昼应比广州长,选项C是错误的;选项D中所说的南极洲的极夜现象,3月21日开始到6月22日由极点逐渐扩大到南极圈,与题干相符。第(2)小题力图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太阳直射B点时,是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在晴朗的夜晚,可以清晰地看见星空中的银河,可以推断地球运动到太阳与银河系之间,夜半球对着银河系的中心,便于观察。此题把课文中的“银河示意图”与星图知识结合起来。第(3)小题,运用我国劳动人民观察星象的知识:“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它揭示了星座的周年视运动规律,是对“九月星空”图的动态分析。
答案:(1)A、D
(2)地球位于太阳与银河系中心之间
(3)西
29.精析:依据题意,当A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时,也就是南极圈上出现极夜,应是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N,若此时A点正值正午,即太阳直射A点所在经线。从图上可根据C点经度为0°,推算出A点经度为120°E,因此,(1)小题答案应为23°26′N,120°E。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应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所以位于北回归线上的C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愈远离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愈小。B与C的纬度差为23°26′,E与C的纬度差为46°52′,D与C的纬度差为43°08′,所以,按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应为C>B>D>E。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大于夜,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半球昼小于夜,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所以,应是愈往北,昼愈长,正确顺序为D>C>B>A。地球上各点受的地转偏向力大小,应是纬度愈大,地球偏向力愈大,所以,正确排列应是D>C>D(B处为0)。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向两极逐渐缩小,所以,B点线速度最大,B>C>D。
答案:(1)23°26′N 120°E
(2)C>B>D>E
(3)D>C>B>A
(4)D>C>B
(5)B>C>D
30.精析:此题集中考查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考查根据经纬网判断图中各地点经纬度位置的知识,相对位置的知识。
(2)考查根据经纬网和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知识,各地昼夜长短的知识。
(3)考查根据经纬网、晨昏线等知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解题的思路有:①该题考查的图形和内容均为最常见的,但设问条件与一般问题有所不同。考查的内容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和能力,其二是关于最基础的地图经纬网知识,两部分内容的结合点是太阳直射点的确定,这是解题的总思路。②图中关于各点的数理位置和各点之间的相对方向的确定,其基础是先确定经纬网中经纬线的度数。经纬线度数的确定依据是题干中“东半球”三个字,这里试题又考查了划分东、西半球的概念。解这部分的思路应该是:东西半球概念→东半球→经纬网识别→各点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确定。③关于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要借助于经纬网的判读,其基本思路是:根据晨昏线的位置(南寒带出现极昼,北寒带为极夜),确定图中所示日期和节气(12月22日前后,冬至),然后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各地昼夜长短均决定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和图中经线同晨昏线关系的读图结果。
答案:(1)20°W、60°S 140°E、0°
(2)20°W 23°26′S ①根据晨昏线位置判断直射点的纬度;②根据“东半球”确定其经度
(3)5小时20分 18小时40分 12 12
(4)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