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与大气试题[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宇宙与大气试题[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10-12 22: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宇宙、大气专题训练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214044)李 树 民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测量队于2005年5月22日成功登顶。回答1—2题。
1. 登顶队员在北京时间13时前撤离,主要是为了避开
A.大量冰雪融化 B.泥石流爆发 C.强对流天气 D.强紫外线辐射
2.珠穆朗玛峰峰顶比同纬度海平面
A.白昼略长 B.黑夜略长 C.自转线速度略小 D.自转角速度略大
二战中日本为了报复美国飞机经常轰炸日本本土,就采纳了一位气象学家的建议,利用氢气球携带炸弹,当氢气球到达美国上空时气球中的氢气泄露,炸弹落到美国本土爆炸,据此回答3一4题。
3.与气球炸弹进入美国上空有关的是
A.东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极地东风
4.如果用相同气球在不同纬度进行施放,升空最快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 B.副热带地区 C.副极地地区 D.极地地区
分析甲,、乙、丙、丁四地气象资料,完成5一7题。
5.有关四地气温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 B.甲地年均温高于乙地
C.丙地雨季的开始早于丁地 D.丙地降水季节变化小于丁地
6.若乙地纬度与丙地大致相当且大气环流形势相同,则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乙地处于山地北侧,丙地处于山地南侧
B.乙地受暖流影响,丙地受寒流影响
C.乙地受海洋影响小,丙地受海洋影响大
D.乙地海拔低于丙地
7.有关四地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可能位于埃及南部 B.乙地可能位于美国西北部
C.丙地可能位于印度西北部 D.丁地可能位于我国南部
2004年7月28 ,中国首座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8055'N,11056'E)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奥尔松落成,连同位于南极的长城站(62013’S,58058'W)、中山站(69022'S,76023’E),我国已有三座极地科考站。据此回答8-10题。
8.3月21日,当黄河站临近正午时
A.我国领土最西端落日西沉 B.我国领土最东端正当子夜
C.中山站日照西斜 D.长城站曙光初露
9.北京分别位于黄河站、长城站的
A.东南、西北 B.东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西南、东北
10.我国三大极地科考站中
A.黄河站自转线速度最大 B.长城站自转角速度最大
C.中山站极夜天数少于极昼 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中山站
读江苏省四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图。回答11~12题。
11.反映夏季的图是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季节时,全省由南向北先后进入收麦季节
B.梅雨和伏旱是乙图所示季节的主要天气现象
C.丙图所示季节时,因受气旋的影响,全省各地降水稀少
D.丁图所示季节全省吹偏南风
13.飞机于当地时间9月23日5时从(400N,1700E)地起飞,以1100千米的时速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目的地。若不考虑飞行高度和大气的影响,在8小时飞行时间里,飞行员所见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无法确定
14.某天文兴趣小组在M地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的高度如下图所示。次日,当太阳位于M地的正 南方时,收音机里传出“现在是北京时间14点整”。那么,M地的地理坐标是
A.30°N,90°E
B.60°N,150°E
C.36°34′N, 90°E
D.53°26′N,150°E

15.关于地球的热量收支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不断吸收太阳辐射,结果终将变得越来越热
B.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低、高纬地区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地球热量收支总体处于平衡状态
C.高纬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少于其支出的长波辐射,高纬地区将变得越来越冷
D.高纬地区热量的收入少于支出,但因温室效应的作用,高纬地区并不会越来越冷
16.北半球各地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
A.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 B.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D.太阳直射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
17.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两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8.夏半年,当我国东部的雨带移到海河流域时,出现的一般天气现象是
A.东北、华北降雨,华南连绵阴雨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B.华北、华南降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
C.东北、华北降雨,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旱
D.东北、华北、华南降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图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的晨昏线,①点以西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约为3330千米,据此回答19-20题。
1、图中②、③两点的地方时分别是:
A.昨天8点,4点 B.16点,昨天20点 C.8点,12点 D.20点,16点
2、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双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与纽约的昼夜长短一样 B.广东地区的四季更加分明
C.大气环境将改变,两极变暖 D.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气温将变低
22.关于地方时,正确的说法是
A.地方时是因地理纬度而变化的时刻
B.地方时是因地理经度而变化的时刻
C.上海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的时刻要早
D.北京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图(图中虚线表示省级行政区的界线)。读图回答23~24
23.有关甲地的正确说法是
A.年降水量多于400mm B.年降水量少于400mm
C.位于祁连山地 D.可能是河套平原
24.甲地降水主要来自
A.西风带 B.西南季风 C.太平洋 D.东南季风
25.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其他天文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圈环流仍存在 B.各气压带的气压性质反向变化
C.各气压带的纬度范围改变 D.近地面风带、风向发生改变
读“1150E沿线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率图”,回答26~27题:
26.M、N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M为热带沙漠气候 B.M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N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N为温带季风气候
27.M地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率相对较少的原因是
A.M地的降水为冬雨型,夏季降水少 B.M地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较少
C.M地夏季受反气旆影响 D.M地全年温和多雨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回答28~30题。
28.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29.图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0.图中四地风力大小相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第II卷 (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为80分)
31. 读中纬某地剖面示意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该地区正受_______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若P处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________________。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
(2)P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和酸性气体等,则:①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降水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②降水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走,则P处空气质量是否会明显改善?为什么?

32.下面为未完成的地球光照图(侧视),根据所给条件完成光照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条件:①12月22日,A点昼夜等长,B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0。
②C点为球心在地表的投影。
(1)在图中画出12月22日的光照图(要求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南回归线、南极圈)。
(2)若 a 变大,则12月22日无锡各地的夜长将_____________填“变长” “变短”或“不变”)。
(3)根据所作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所画晨昏线为______________(晨或昏)线。
②B在C的_____________方向。
③写出此时A、C二地的地方时:A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④若此时全球各地属同一个日期,则B地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读北美O℃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此图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
(3)请分析0、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34、图1、图2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昨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图计算并回答问题。(12分)
(1)6月1日绿洲的气温日较差约 0C,荒漠的气温日较差约 0C。
(2)与荒漠相比,绿洲全天风速较 ,风速日变化幅度较 。
(3)22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白天(6时至18时),绿洲的气温比荒漠 ,风速比荒漠 。
(4)上述现象表明,绿洲植被可以 气温日变化幅度,还可以 风速。由此可见,绿洲能够在一定温度上抑制邻近荒漠的侵袭。
(5)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察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小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
气象要素: 。
课题名称: 。
35、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以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写出实验用材、实验步骤和所得结 论。(共12分)
36、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小实验,观测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写出实验步骤和方法。(共15分)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7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C 2、A, 3、C 4、A 5、C 解析:如果将降水量大于lOOmm的月份定为雨季的话,丙地5月份进入雨季,丁地6月份进入雨季。6、D解析:丙地可能位于山地,故气温较乙地低,且多地形雨,降水多于乙地。7、D解析:丁地可能位于我国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区。
8、C解析:当黄河站近正午时,即太阳直射在12。E经线附近,此时中山站应比它早4个多小时,已是夕阳西照。9、B解析:将这几地画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上就可一目了然。10、D解析:长城站的纬度低于中山站,因此离太阳直射点更近,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中山站。
11、B 12、B 13、C 14、C 15、C 16、C 17、D 18、A 19、A 20、A,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解答该题需明确六个隐性条件,一是根据纬度递变方向判断出该区域大部分在北半球;二是根据①点以西是东半球。判断出①点所在的经线为1600E;三是根据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判断出②、③两点的经度分别是1700W、1300E。判断的依据是:①、②、③都在赤道上,赤道的周长为2×3.14 ×6371=40000千米。在赤道上经线相互平行,即经度间隔相同,距离相等。通过计算可知,经度相差10,距离大约相差lll千米。由①点与②、③两点的最短距离约为3330千米,可计算出③点的经度为1300E,②点的经度为1700W。四是根据地球此时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判断出北半球夜长昼短。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正值1月初,北半球为冬季,夜长昼短。图中虚线左侧为夜,右侧为昼。五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虚线为晨线。六是根据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且任意一天任意一点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由此可推测出①点正值6时,挖掘出上述五个隐性条件,就不难推算出②点的地方时为昨天8点,③点的地方为4点,④点的昼长为8小时。
双项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A C 22、B D 23、A C 24、C D 25、A D 26、B D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M为亚热带季风气候,N为温带季风气候。 27、B C 解析:M地雨季长,且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有较长时间的伏旱,故夏季降水百分率要低于全年降水大多集中于夏季的N地。28、B D 29、A C 30、A C
第II卷 (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为80分)
31、(16分)解析:读懂图是解题的关键。该图为剖面图,图中等温线其实是等温面。从垂直方向看,空中等温面弯曲明显处的气温上暖下冷,并且其位置从B向A逐渐升高,说明这里是一个锋面。分析得出此结论是正确解答本组试题的基础。
P处的气温在零度以下,所以。其降水形式应该是降雪(降水形式不等于降水类型。故答“锋面雨”是不对的)。绘制锋面剖面图包括画锋面、云、降雪(符号可同降水,用一组平行的虚线)。图示信息不能确定锋面的性质,即不知道是冷锋还是暖锋,故冷暖空气的水平移动可以不画,或画出它们的相对移动方向即可。
空气中的尘埃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是空气中水汽凝结的核心。空气中的尘埃多,即凝结核丰富,能促进水汽凝结;同时,尘埃随降水降落,使空气中的烟尘减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溶于水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性降水;同时,这个过程也使空气中的酸性气体减少。
如果图中锋面向A方向移走(则为暖锋),则该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但P处的盆地中原来的冷空气因重量较大而出不来,从而导致P地上空空气出现逆温现象,它抑制空气对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上升扩散;而且盆地地形阻止大气污染物向四周扩散,从而使P地区空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
答案:(1)锋面 降雪
(2)烟尘充当凝结核,促进水汽的凝结,酸性气体溶于水,产生酸性降水(或酸雨、酸雪)烟尘、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到地表。使空气变得清新。
(3)空气质量不会改善,一定时期内还会恶化。原因,锋面向A侧移走后,p处上空受暖空气影响:而P处盆地中的冷空气难以移走,从而使P处空气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抑制空气对流,加上盆地地形的影响,使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大气中污染物积聚,空气质量下降。
32、(15分)(1)见下图:(每画对一项得0.5分,共3分)
(2)变长 (3)①昏 ②西南 ③0(或24)时 18时 ④ 00 23026,S
33、(10分)(1)冬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2) 0>Q>P,(3)0地位于400~600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且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所以气温最高;Q地位于的400~600大陆东岸,虽受高纬度寒冷气流影响,但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气温较P高;P地位于大陆中部的平原地带,容易受高纬度寒冷空气南下影响,气温最低
34、(22分)(1)12.5(11.5到13.5均可) 16(15到17均可)
(2)低 小 (3)高 小 低 小
(4)减小(降低) 减缓(降低)
(5)湿度(降水、气压等)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应包含: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示例“绿洲和戈壁湿度(或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
35、(17分)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可选用有轴的球状(面)物,如地球仪. 塑料球. 撑开的雨伞等;墨水.清水等。
实验步骤:1.将球状(面)的虚拟北极点向上,在球状(面)物上滴适量的墨滴(或水滴)
2.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进行旋转;
3.观察并描述墨滴(或水滴)流痕的偏转方向;
4.再将虚拟南极点向上,重复2 . 3步骤,但旋转方向与2 .步骤相反
(3)实验结论 : 通过本实验,可证明地球表面的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36、(1)在观测处选一平地,将一根有刻度的标竿竖立地上,使标竿与地面垂直,量下标竿在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2)利用日影来测定地理子午线。其方法如下图所示。以地面标竿AO的O为圆心,作几个同心圆弧aa’、bb’ 、cc’ 在午前观测时,竿影逐渐移动和缩短,当竿影末端刚好接触到cc’ bb’ aa’等圆弧时,在接触点一一画出m、n、k诸点。在午后观测时,竿影由短增长,并逐渐东移,当竿影末端再次与aa’、bb’ 、cc’ 等圆弧时,在接触点一一画出m、‘、n‘、k’诸点。平分kk’、nn’ 、mm’弧于1、2、3点,连接1、2、3、0诸点,并取其平均值画一直线,这条直线就是真正的地理子午线。
(3)观测并记下竿影与地面画的地理子午线重合时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4)设观测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X ,则
标竿高度(厘米)
tanX=
标竿影子与子午线重合时的长度(厘米)
(5)查三角函数表,即可得出当天观测的正午太阳高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