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地质地貌、陆地环境(专题复习)
万州实验中学 冯天尧考纲解读:
陆地环境是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该知识板块的考试要点有:
(1)岩石及相互转化,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板块学说内容及理论运用
(3)生物分布与环境关系及生物在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4)土壤的形成、作用、特性、组成等
(5)自然带的形成、分布和分异规律,非地带性现象及解释
(6)世界海陆分布、海底、陆地地形;中国地形特征、分布及对自然、经济影响。
地质、地貌、生物、土壤与气候的相互影响及其和人类活动的关系是人地关系的重要方面,并能结合当今社会出现的重大事实问题、热点问题、生态环境的变化等,这些知识的渗透是考查的重点。
分析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表示地壳的物质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桂林地区多③类岩石,泰山多④类岩石
B.根据海底扩张说的观点,
海洋地壳中多③类岩石
C.生物出现后,参与了①类
物质的形成
D.e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2.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生产者,④表示消费者
B.b、c、d、e表示物质以有机分子的形式进行流动
C.a表示植物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矿物
D.当生态处于平衡状态时,a、b物质流动量相近
AC下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 读图回答1—2题。
1. 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
2.图示山岭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
DB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 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沉积 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 D.搬运,沉积,侵蚀
DA(05江苏)读图2回答1—2题。
1.九州一帕劳海岭 ( )
A.位于亚欧板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C.位于太平洋板块上 D.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界线
2.因板块挤压引发的地震多位于图中的(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附近
CA点析:1.要记住教材提到的几种岩石分别是哪种成因类型,六大板块的分布及边界,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教材提到的外力地貌的景观图片,从而作出准确判断。2.地壳物质循环图关键要把握岩浆喷发一定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和沉积岩都会形成变质岩;生物循环关键把握到植物和动物都会被微生物分解,分解的产物一定归还到环境,从环境里获取物质和能量的只能是植物。3.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高大山脉的形成和地震、火山的爆发与分布时要说出具体的板块名称;要能把握不同的外力作用主要发生的区域。4.要理解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成的不同效果;要结合实例,特别是我国的某些地形区进行地貌的成因分析,分析时要具体,要从内、外力两方面全面分析。再看下面示例:
(04江苏)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CD(04西南)图2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再来两个试试)渭河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地壳断裂形成断层,两断层下降形成谷地,渭河水携带泥沙发生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读黄河流域沿某纬线的局部地区剖面图,回答问题:(1)A地形区为 ;B地形区的地貌特征为 。
(2)试用地质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A、B两地形区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在内力作用下,
AB之间的关系是:
?
?
②在外力作用下,AB之间的关系是:
在内力作用下,华北
平原地壳不断下沉,
黄土高原不断上升在外力作用下,黄土高原由于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不断受到流水冲刷侵蚀,在河流的搬运作用下,至华北平原由于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破坏和建设作用同时进行。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华北平原植物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对环境有很好的适应性和指示性,并能深刻影响环境。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植物对环境指示作用的应用价值,不正确的是( )
A.干旱地区可以借助植物找水源
B.了解气候的季节变化安排农业生产
C.某些植物可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
D.植物根系越发达,表明气侯越湿润
2.下列环境对植物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硕大
B.亚寒带的植被是耐寒冷的苔藓、地衣
C.从赤道到两极形成不同的植被主要是因为热量不同
D.因光照条件不同,热带雨林形成多层次结构
3.城市绿地具有的环境功能有 ( )
①吸烟除尘、过滤空气 ②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④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BA土壤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影响深刻。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土壤就是陆地的表层部分
B.肥力是土壤的本质特征,其高低取决于有机质的多少
C.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越利用损耗越多
D.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2.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合理经营管理、用养结合的是( )
A.南方红壤区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
B.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C.青藏高原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D.黄淮海平原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3.土壤与气侯、植物间的关系表现在 ( )
①生物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 ②气候是影响植物分布和土壤类型的最重要因素 ③热带雨林指示湿热的气候和酸性土壤 ④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是由于淋失作用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AA(03全国)读右下图,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1—2题。图中①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
C.热带沙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 ?
2. 右图中①②③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 )
A.②地降水量多?
B. 只有③地的植被为森林 ?
C.①地年均温度低?
D. ②、③两地均受暖流影响 ?CA某地有一座相对高度为4500米的高山(如下图),山顶上存有永久性积雪和冰川。①②③④为不同的自然带,虚线为雪线,N、S分别为北方和南方。据此回答1~2题。1.该山的位置可信的是( )
A.该山可能位于北美洲
B.该山位于南极洲
C.该山可能位于亚洲
D.该山可能位于南美洲
2若该地最热月正常温度为24℃,
去年却偏高1.2℃,下列说法
可信的是( )
①该山冰川正常雪线海拔为4000米
②该山冰川正常雪线距山顶约500米
③去年该山雪线海拔降低了200米左右
④去年该地雪线上升到距山顶约300米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DD点析:1.要理解、记忆环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指示,掌握植物对环境形成的作用,特别是森林对不同地区的作用;土壤的特性、土壤的形成的理解关键在于把握有机肥力。2.要理解气候、植被、土壤形成和分布的关系: 3.关于自然带:(1)理解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形成是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同一自然带体现了自然景观的相对一致性(气候、植被类型相同),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显著分异;(3)描述一个自然带的特点要从气候、植被、动物、土壤、水文、地貌等方面全面分析; (4)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最主要因素,记忆自然带的分布要与气候类型的分布结合起来,一种气候对应一种自然带,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5)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根据纬度和海陆位置去判定纬度地带性还是经度地带性;(6)山地垂直地带性是山麓到山顶的分异,它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一致,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
(7)由非地带性引起的非地带性现象无处不在,不具备前面三性的是突出表现:
A、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亚寒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B、地带性分布环境的斑状景观:荒漠中的绿洲。
C、使地带性分布发生改变: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景观,东面为巴塔哥尼亚沙漠;非洲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没有形成热带雨林却形成了热带草原。
D、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限制而发生改变:北美西部和南美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都紧逼海岸的狭长形态。
读右图回答1—3题:
1.造成该地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及海浪的侵蚀作用
B.河流水的冲蚀作用
C.物理风化和风蚀作用
D.人类的活动
2.图中B地面积不断发生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人类的围海造田
C.气候变迁,河水减少 D.沙漠侵吞水面缩小
3.A地自然景观与我国下列哪一地区最相似 ( )
A.塔里木地区 B.青藏河谷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CAA读下列甲、乙两地植被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乙两地植被分布的
主导因素分别是 ( )
A.地形和热量
B.降水和热量
C.降水和光照
D.地形和降水
2.海底最深、坡度
最陡的是 ( )
A.甲地东岸
B.甲地西岸
C.乙地东岸
D .乙地西岸
DA17. 读“某大洲沿5°S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为经度(单位为度),纵坐标为海拔(单位为米)。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是____________(自然带类型),该自然带在世界其他地区还有分布,如 (列举一个地区),其植被特点是 。
(2)B地与A地纬度相当,但自然带却明显不同的原因?B地区表现出来的自然带分异规律主要有哪些?B处地势高,不能形成高温多雨的雨林气候。
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带亚马孙平原(印度尼西亚)常绿、阔叶、高大、茂密(3)甲乙分别是某一河流的两处断面,从理论上分析,它们东西两岸容易形成沙滩的是甲的________岸,其原因什么?
?
(4)A处地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B处附近地区多火山的原因是什么?
?
西 因为乙处河流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半球)冲刷西(左)岸、淤积东(右)岸,甲处河流向南流,淤积西(右)岸;甲河西岸坡度较小,乙河东岸坡度陡。A处原来是内陆湖泊,因地壳上升,冈果河下切,湖水外泻而形成盆地 B处处于板块张裂的东非大裂谷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
?
?
?
?
?
?
(1)A、B两处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
?A处为温带草原景观,B处为温带落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景观 因距海远近不同而形成降水差异(2)A、B两处土壤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开发利用中应分别注意哪些问题?
?
?
?(3)C山脉东侧不合理开发土地,会对哪些地质作用产生影响?会造成哪些危害?
(4)地形区A是 ,B是 ,
C是 。
?
?
?
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A处要注意保护草场,防止土地荒漠化;B处要防止黑土流失,增施有机质。 山区流水侵蚀作用增强,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增强
山区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平原地区水旱灾害加剧。 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大兴安岭读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
?
?
(1)自然带①是 带,它在北纬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 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判断理由是什么??
(3)自然带③是 带,在我国主要分布
在 以北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比
东岸 ,其原因是什么?
南半球适宜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内绝大部分为海洋 苔原带约4000--5000无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高西岸受温暖的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较温暖;东岸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冬季气温低。 (4)④在大陆东部和西部的典型土壤不同,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
?
(5)⑤所在自然带在全球分布最大的地区是 ,该自然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
(6)从图上可看出,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
(7)雪线高度最高位于 纬度地区,为什么?
?
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发育形成酸性红壤;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下发育形成;褐土。 南美的亚马孙流流域;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常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影响而形成。 纬度越高,山地垂直自然带越少;纬度越低,山地垂直自然带越多越复杂 20—30o的副热带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雪)少;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且晴天多,积雪易融化。
20o—30o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