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地质灾害一轮复习[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4.6地质灾害一轮复习[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7-01-02 19: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4.6 地质灾害 地震 、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 (一)地震1.定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震中距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质量、经济技术水平、防灾意识等2.地震构造3.地震分布①环太平洋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的大小 里氏震级表示。 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增加约30倍。 震级分类为: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3—5级的地震,人们有不同的感觉,称为弱震或小震
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5.地震的危害1900年以来世界发生的大型地震(二)火山喷发 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1.定义2.火山构造3.火山分类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
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
没有喷发过的火山。
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
突然喷发的火山。4.火山危害 强烈火山喷发有很大的危害性;主要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熔岩造成的。(三)滑坡和泥石流1、定义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石块以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2、危害滑坡会破坏或淹没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一个地区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 2、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科学研究:
预报准确、加强监测
加强管理:
宣传教育、制定法规
预防措施:
工程建设、植树造林
地质灾害的防御6、2005年11月26日上午8时49分,甲地附近发生5.7级地震。此次地震的产生是因为
A、位于板块碰撞边界
B、地球内部岩浆侵入
C、地壳内部岩层断裂 D、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 7、对甲、乙、丙、丁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是西安市,位于秦岭南侧
B、丁处属于背斜构造
C、甲市有铁路线与长江交汇
D、乙湖水与长江水不能互补
8、两图中河流的共同点是
A、都有冰期 B、都有春汛和夏汛
C、都发源于“三江源”地区 D、都以雨水补给为主 CDC2005年10月8日当地时间8: 50左右,南亚地区发生了里氏7.6级的强烈地震,震中距伊斯兰堡约95km。读南亚地区图,回答3-11题。 3.这次地震的震中所在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地震发生时,美国西部时间(西八区)为
A.7日19: 50 B.8日19: 50
C.7日2 1:50 D. 8日7: 30
5.此次地震发生在什么地形区
A.青藏高原 B.德干高原
C.克什米尔地区 D.帕米尔高原 BAD6.图中的黑点表示重要的城市,其中以麻纺织产业著名和信息产业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分别是
A.P和N B. P和Q C. R和S D.Q和O
7.该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比我国小,是因为
A.人口比我国少 B.人口密度比我国小
C.国土面积比我国大D.耕地比重比我国大DD8.下列地区降水最少的是
A.① B.③ C. O D. Q
9.下列地区有大规模盐场分布的是
A.⑤地区的沿岸 B.R以南的海岸地带
C.S地区的沿海 D.Q地区的沿岸地带 BA10. Q地区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严重 B.海面上升淹没土地
C.海水侵蚀 D.洪涝灾害
11.南亚两个大国首都所在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化 B.洪涝灾害
C.酸雨 D.水土流失
AA13、2006年2月17日上午9时许,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南部山区发生特大泥石流,2000余人遇难,导致本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乱砍滥伐    B.连续暴雨 
C.地震   D.山体断层发育
14.读“埋藏在地下的热能图”,判断正确的选项:
①地球是个巨大的热库 ②地热的分布是均匀的
③断层处地下热水容易出露于地表 ④地热集中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BB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回答21—22题。
21.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是( )
A.Ⅰ B.Ⅱ
C.Ⅲ D.Ⅳ122.与其它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①干旱 ②台风 ③泥石流 ④滑坡(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B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旱灾1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无不及。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更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1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为严重。
(1)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原因是(4分) 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夏季风的强弱、迟早都会造成水旱灾害,另外,西北内陆地区深受大陆影响,降水较少,易造成干旱。 (2)两种灾害中,受灾面积较广的是 灾害,其频繁发生反映出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干旱水资源短缺 (3)依据材料 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有 、 、 等。(4分)

(4)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旱面积大规模扩大的原因是 。(4分)
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干旱缺水降水量减少、人口增多、大耗水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消费量剧增、浪费水资源和水污染严重等。 2006年8月5—10日在西北太平洋上先后生成“玛利亚”、“桑美”、“宝霞”三个热带气旋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在登陆期间遭遇强天文潮汐与台风“黑色组合”。读图回答4—7题。 4.下列四幅图正确表示上述台风系统的是 100080
5.图中台风形成后,最初都向西北方向移动,其主要原因是 ( )
A.受天文涨潮的影响 B.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受海陆轮廓的影响
B6.按图中路径预计,最需要做好台风“桑美”防御工作的省份是 ( )
A.台、琼、粤 B.浙、闽、赣
C.浙、苏、皖 D.苏、鲁、豫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