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1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11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0 18: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人生的征程不会是一路鲜花坦途,高歌猛进,也会遇到坎坷荆棘,人生低谷。即便是我们宋朝才华横溢的大文豪苏轼,也遇到了他人生的巨变和转折。正如他在《水调歌头》中所叹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文意,掌握重要的字词含义
2、赏析优美的词句,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鉴赏力
3、感悟作者在逆境中达观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解题
记承天寺夜游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体
地点
时间
事件
人物
本文作者是 ,字 ,号 ,他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父亲 ,弟弟__ 合称 ,也是___________
之一,本文选自 。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洵
苏辙
“三苏”
“唐宋八大家”
《东坡志林》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
并称 为 “书法四大家”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读美
内容:熟读课文。
方法: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韵味,第三遍读熟练。
时间:5分钟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读读出以下句子的停顿。

一读正字音。
遂( )????藻( )??荇( )
suì
zǎo
xìng
疏通文意

方法: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有疑问的地方可做标记。然后同桌相互翻译。
时间:5分钟


⑴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⑵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⑶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
这样的闲人罢了。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
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比一比,谁翻译得最好,谁发言的声音最洪亮。

1.请找出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子。
2.苏轼用了什么手法把月亮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和诗意?
合作探究 品“月色之美”
品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方法:思考后,小组交流。
时间:4分钟

如何鉴赏散文中的“景语”?
1.从用词的角度 动词 形容词……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联想 想象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透过“景语” 揣摩“情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水——月色
藻荇——月影(竹柏影也)
皎洁空灵清澈透明
疏影摇曳清丽淡雅
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虚实相生 动静结合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庭院的月光比作一池清水,把庭院中交错的树枝比作水中的水藻、荇菜。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空灵,环境静谧的特点,再现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表现出作者愉快闲适的心情,同时流露出淡淡的孤寂失意愁绪。
文言句子赏析步骤(修辞、字词)
翻译+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句中的运用+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翻译+词义+带词解句+突出事物特点+表达的情感

背景1.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说苏轼以诗讪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被长时间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以“闲人”自嘲。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悟“闲人之情”
政治上遭受打击、不被重用的闲官,会有怎样的心情?


背景2.苏轼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无薪俸,故租五十亩荒地经营。有诗云“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草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自笑平生为口忙”。
具有闲情雅致、热爱生活,懂得自我排遣、自我释放,乐观豁达。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悟“闲人之情”
生活如此艰难忙碌,为何还称自己是“闲人”呢?

闲人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光彩!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

悟“闲人之情”,说人生道理

忍得住孤独
挺得住痛苦
挡得住诱惑
受得起打击
担得起责任


耐得住寂寞
顶得住压力
经得起折腾
丢得起面子
提得起精神

悟“闲人之情”,学人生道理
人生的征程不会是一路鲜花坦途,高歌猛进,也会遇到坎坷荆棘,人生低谷。我们要学会自我排遣,自我调节,要有在逆境中披荆斩棘的勇气,迎风破浪的决心,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勇于迎接人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