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课件)(打包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课件)(打包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0-20 12:02:26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原因,验证呼吸作用 释放能量
2、利用氧气有助于燃烧的特性,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3、运用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根据实验结论,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1) “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
2)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若干火柴、蜡烛、烧杯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教室外的温度的怎么样?
生:冷
师:今天的温度很低,外面特别冷,我看到同学们冻的哆哆嗦嗦来到教室,这时你会觉得教室比外面暖和些,你现在有这种体验吗?
生:有
师:为什么?下面我告诉你们一下原因,教室里比外面暖和的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不停地呼吸,主生了较多的热量,才使室内的温度升高一些的。其实植物也象我们人一样要进行呼吸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实验探究,获取新知
回顾“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如反应式、原料、产物、场所、条件 、实质。提出本节课就以萌发的种子为例,来验证呼吸作用是否消耗氧气?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一、验证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1、学生观察保温瓶内温度计 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中温度计哪一个温度升高了?说明什么问题?让学生说出得出结论呼吸释放能量
2、深入探究
、植物呼吸释放的能量,来自于种子中的什么物质?
、植物体中,只有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吗?呼吸作用主
要场所在哪里?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来于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深入探案。
实验二:验证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两个问题:
、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乙瓶煮熟种子的作用是什么?
、利用氧气有助于燃烧的特性,思考如何验证甲乙两瓶内有无
氧气?
2、了解实验原理及步骤后,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原因
让学生观察把点燃的火柴放入盛有煮熟的种子和萌发的种子的瓶中,观察现象,发现放入盛有煮熟种子的瓶中的火柴燃烧,而放入萌发种子的瓶中的火柴熄灭了。
3、得出实验的结论:种子呼吸时会消耗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验步骤分析,明确实验原理,同时形成敢于探索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实验三:验证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1、、了解实验原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2、教师出示实验,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
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现象,探案实验结论,可以更好地实现能力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知识构建,形成概念
根据实验结论,尝试描述呼吸作用,并写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小组 成员交流以上问题,并进行阐述:)
教师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此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 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 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一过程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有机物(储存能量)十氧气 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板书)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光合作用,总结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与区别: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呼吸作用的产物,而呼吸作用的原料又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教师进行引导梳理。进一步巩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并引导出只有活细胞才进行呼吸作用,而且植物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点出呼吸作用没有其它条件,活细胞即可。)
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化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 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
【设计意图】通过过程分析,形成概念,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回归问题,学以致用
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生自学教材:1、农田松土:
2、农田排涝
3、刚收获的粮食要晒干。
教师引导学生对呼吸作用的应用进行归纳,并组织学生 列举农业生产 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呼吸作用的例子。
1:农田土壤板结,为什么要及时松土?
2:为什么萝卜放久了会空心?
3:晚上 卧室放入大量的花卉,这样做法科学吗?
(五)、课堂检测,目标达成
1.植物体进行吸作用的部位是( )
A.只在叶片中 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
C.只在根系中 D.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白天 B.只在光下
C.在白天和黑夜 D.只在晚上
3.浇花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这样会导致根烂掉,植物死亡,其原因是。 ( )
A.水分过多,根毛无法吸收 B.水分过多,根无法呼吸
C.水分过多,使细胞能大量繁殖,导致根烂掉
D.根吸收的水分过多而死亡
4、潮湿的稻谷堆中温度较高,这些热量来自于稻谷种子
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5、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呼吸作用的原料的一组物
质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水和氧气 D、水
























D

c

B

B

B



(共21张PPT)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原因,验证呼吸作用
释放能量
2、利用氧气有助于燃烧的特性,验证呼
吸作用消耗氧气
3、运用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原理,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根据实验结论,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知识回顾
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实验1萌发的种子在呼吸作用中发热了吗?
实验1萌发的种子在呼吸作用中发热了吗?
观察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内的温度升高。装有煮熟的种子的暖水瓶内温度不升高
实验说明了什么?
萌发的种子产生了热量。
实验2: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消耗氧气
(1)观察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说明了什么?
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火焰立刻熄灭了。燃烧的蜡烛放进乙瓶里,继续燃烧。
萌发的种子消耗了氧气
实验3: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 +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实验3:探究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是否释放二氧化碳
1
2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 +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1)观察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说明了什么?
甲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说明甲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萌发的种子能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一:萌发的种子呼吸时释热量
实验二 :萌发的种子呼吸 消耗了氧气
实验三:萌发的种子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

细胞内有机 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有什么的意义呢?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除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如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
区别
叶绿体
所有活细胞

有光、无光都进行
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条件
过程
实质
区别
联系:
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
项目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过程 实质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氧气、有机物
(储存能量) 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 所有活细胞 有机物
(储存能量) 有光无光均可 二氧化碳、水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学以致用:
1:农田土壤板结,为什么要及时松土?
2:为什么萝卜放久了会空心?
3:晚上 卧室放入大量的花卉,这样做法科学吗?
小结
植物的呼吸作用
你有何收获?
小结
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概念:
二:反应式
三:意义
四:应用
氧气+有机物(淀粉) 二氧化碳+水+能量
为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农业生产中粮食、水果、蔬菜的贮存等
细胞内有机 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D
C
B
考考你


4、潮湿的稻谷堆中温度较高,这些热量来自于稻谷种子
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6、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呼吸作用的原料的一组物
质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水和氧气 D、水
B
B
7、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装有正在萌发的种子,每隔一
段时间测定其内的温度和氧气含量,并将结果绘制成曲
线。如果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温度和氧气含量。下
列曲线 能够正确反映温度(A)氧气含量(B)随时间变化的是( )





C
二、识图作答
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明用黑布遮住大烧杯,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装置内小烧杯里的石灰水变得
__________,说明大烧杯内的
___________ 浓度增加了。
(3)将燃烧的蜡烛放进大烧杯内,蜡烛会立
刻_______,说明大烧杯内减少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了结论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让光透入,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浑浊
二氧化碳
熄灭
氧气
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三、资料分析
现代养生学研究发现,人每天进行一小时左右的有氧无运动,对身体健康及长寿很有好处。很多中老年人习惯每天清晨到树林中去锻炼身体,主、你认为科学吗?请说明理由,并为他们选择最佳锻炼时间。
答:不科学。晚间树林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清晨时不易飘散,不利于有氧运动。
适宜锻炼时间以下午4——5时最佳。从外界环境讲,此时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氧含量比较充足,气温也比较适中,利于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