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从朴素自然的语言中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体会父爱的深沉。
2.学习文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环节与活动】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如果想定格校运会中运动员们努力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目标的场面和文艺汇演中精彩的瞬间,你会采用什么办法?(拍照片)请欣赏几组照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背影),请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背影。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也跟“背影”有关,它就是朱自清笔下的父亲的背影,打开书本72页。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了解作者
朱自清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初一时已学过他的散文《春》。谁来对他作个简单的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等著作,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关于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一起来了解一下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三、检查预习
1.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交卸、狼藉、簌簌、游逛、妥帖、踌躇、奔丧、 颓唐、琐屑、惦记、迂腐、蹒跚、拭干、栅栏、不禁、搀
2.需掌握的多音字(这几个是课文出现的多音多义字,你能读准确吗?)
差使、差不多、差别、参差;奔丧、丧失;奔波、投奔;妥帖、字帖、请帖
四、探究感情基调的把握
P72“预习提示”中提到:本文语言平实,饱含情感,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那么,在朗读中,感情基调该如何把握呢?其实,很多名家都诵读过《背影》这篇课文,下面我们先来听一段李亚鹏在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中深情朗读《背影》的片段。
李亚鹏朗读得好吗?因为他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语调、语速、情感控制得非常好。他的语调高不高,语速快不快?情感属于“喜怒哀乐”中的哪一种?所以,朗读这篇课文语调要缓慢、低沉而满含深情,千万不要太快,读出一种“哀”来。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事不宜迟,我们也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吧,尽量读出“哀”来,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浦口送别
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
四次;父疼子、子爱父 父子情深
六、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寻找“背影”
“背影”是课文的文眼和线索,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请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描写背影的句子。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思念父亲】
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望父买橘】
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父子分手】
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别后怀念】
四人小组讨论哪一次“背影”写得最详细、最具体、最感人?
七、品读“买橘背影”,感受父爱
(一)既然大家都说“望父买橘”背影最感人,那就请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男同学思考:
1.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
(外貌描写<衣着> 、动作描写,还用自己的情感反应烘托这个背影)
外貌(衣着):黑布小帽、大马褂、布棉袍
动作:蹒跚地走、探、穿、爬、攀、缩、倾
情感: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父亲送儿子上车,前后只说了四句话,请把这四句话找出来。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二)探究: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儿行千里父担忧!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由此可见,这4句话虽然朴实、简洁,但却包含着父亲那浓浓的爱子之情。在这里,老师要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写作,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感情;选材,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
八、细数泪水,品味生活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要说,“只是未到情浓处”!在课文中,朱自清作为一个20岁的血气方刚的青年,却多次流泪。现在,请大家跳读课文,数一数他流了几次泪?分别是什么泪?
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这是什么泪?)
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这是什么泪?)
依恋之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这是什么泪?)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这是什么泪?)
九、总结全文
纵观全文,一共四个背影、四次流泪。表达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父子情深。
十、拓展迁移,爱要大胆写出来
常言道“父爱如山”,可是我们对父亲的爱意却始终说不出口。
近年来,某报社在每年父亲节前夕都发起主题为“写给爸爸的三行情书”父亲节诗歌征集活动,鼓励把对父亲无法言表的爱写出来。
小知识:三行情书”源自于日本汉字协会为推广汉字教育而发起的一种诗歌体裁,往往以某事物为主题,要求作者以60字以内、排列成三句的诗歌形式表现出来。
请看几组示例。
下面请给爸爸写三行情书, 把对父亲无法言表的爱写出来。
十一、作业
1.与父亲分享写给他的三行情书。
2.深入品读课文,体会饱含深情的语句。
3.完成课后“思考探究” 和练习册。
板书:
背影
朱自清
四次背影 四句话 四次流泪
父 情深 子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