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2 10: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目标:?
1.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的看法,理解文章表达的人生追求。??
2.体会作者通过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的写法效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介绍?
课文注释有关资料。?
补充: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显示幻灯片2)?
三、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罗素为何而生,具体内涵是什么??
2、划出文中有疑惑的或印象深刻的句子。?(显示幻灯片3)?
学生自读思考后回答第一问。?
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的苦难的同情,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
四、具体分析?
1、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明确:有三个理由:爱情给作者带来狂喜,给作者解除孤寂,令作者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古今中外,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对爱情的追求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感受过“双玉”爱情的凄美,体味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热烈,也领略了张生与崔莺莺的执著缠绵,同样罗素这位伟大的人物,他一生虽经历过几次婚姻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一直在努力追求爱。?
(显示幻灯片4)
2、罗素追求哪些知识??
明确:人的心灵,星星为什么闪闪发亮,毕达哥拉斯是思想威力。?
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第二个方面,说“星星为什么闪闪发亮”,实际上就是说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说“毕达哥拉斯是思想威力”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罗素是个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写了70多部著作,还有若干篇文章,涉及哲学、数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可谓著作等身,知识庞杂。特别是临近80岁的高龄,即1951年才开始创作小说,居然在文学方面又取得了不匪的成绩。真的令我们感叹啊!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显示幻灯片5、6)?
3、如果说,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入了美好的理想境界,那么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则把罗素带回尘世,带回现实,那么现实世界怎么样??(显示幻灯片7、8)?
明确:现实中有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折磨者,孤苦无依的老人,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4、这样的世界令罗素感到很痛苦,他“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他又“无能为力”,“自己也深受其害”。罗素不仅仅是渴望“减轻这些不幸”,更是身体力行。下面我来读一则材料,看看罗素是怎么样同情人类不幸,保卫世界和平的吧。????(显示幻灯片9)?
的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我们也应该向罗素一样关心、同情这个世界,用爱来改变世界,冰心老人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请把这句话记在心里!?
(显示幻灯片10)?
5、小结:文章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具体说这三个方面,最后一段又是总结。所以,全文采用的结构是总——分——总。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严谨,表明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尽可能地帮助人类减少苦难,是“我”生活的意义所在,表现了作者崇高而博大的胸怀。?
(显示幻灯片11)?
五、感受非凡的语言魅力:含蓄,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回答自读思考题二,划出文中有疑惑的或印象深刻的句子。?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明确:这用“飓风”设喻,表明这三种激情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比强大而不可遏抑,是作者永恒而无悔的追求,“在深深的苦海中”是说这些追求而面临种种挑战,但无论如何,“我”都将任由这三种激情支配,去面临人生。这句话实际上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明确: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有三方面:爱情给予人类的巨大安慰和力量,爱情能使人摆脱孤寂,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美好体验。?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明确: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他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一方面是知识能引领他进入美好的境界,另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给人类,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苦难,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显示幻灯片12)?
六、课文发散思考:?
罗素活着的意义无疑是崇高的,有价值的。在罗素面前,我们无疑是渺小的,无论是就其成就而言,还是其思想而言,我们不能不景仰他。学习了本文,我们每个同学也应该叩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又是为什么而活着?(显示幻灯片13)?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小结:大家活着的理由大致如下:一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人,作为生命形式中的一种,也如植物动物一样,首先维持机体,保全生命,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活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莫里哀所说的“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就是这个意思。古语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因此,大家活着的第二个理由是情感——亲情、爱情和友情,它们如一盏盏明灯,驱走了黑暗,照亮了前程,让我们体验到喜悦和温暖。当然,人活着的更高的境界,乃是超越自我利益,把目光投注到更广阔的范围,这样的人生目标升华为一种崇高的信仰。?
最后把居里夫人的话送给大家:“愿你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显示幻灯片14)?
七、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名人随笔,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古今中外名人的生存观。?
2、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阅读罗素的这篇随笔,你是否也感到快乐,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