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件 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件 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23 12:2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春秋战国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诗经 楚辞

诗歌

小说


预习检测
梳理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主流形式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节选自《国风·魏风·硕鼠》
特点: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节选自《诗经·大雅·生民》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学
1.《诗经》
内容:
风、雅、颂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节选自《诗经·周颂·噫嘻》

四言为主,语言丰富,音节和谐
地位及影响:

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
2.楚辞
含义:
特点:
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战国时期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采用楚国语言,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节选
影响:奠定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文学史上常以是“风”“骚”并举。
二 汉赋
简介:汉赋源自楚辞。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代表人物及作品: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倡,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司马相如《上林赋》节选
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三 唐诗
唐诗的发展历程
分期 代表人物 代表诗作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盛唐 边塞诗人:岑参、高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诗仙:李白 《将进酒》、《蜀道难》
诗圣:杜甫 “三吏”“三别”
中唐 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晚唐 李商隐、杜牧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三 唐诗
1.唐诗的发展历程
2.主要代表人物:李杜
(1)诗仙李白
代表作:《将进酒》《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
作品特点:
①诗风狂放,想象丰富,语言率真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②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评价:
①李白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的浪漫主义诗人。
②其诗歌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顶峰,是盛唐在文学上的体现。
三 唐诗
1.唐诗的发展历程
2.主要代表人物:李杜
(1)诗仙李白
(2)诗圣杜甫:
代表作品: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特点:
①诗风:沉郁顿挫,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
②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唐诗繁荣的原因?
问题探究:

政治:
经济:
文化:
国家统一强盛和统治者的推崇
封建农业、手工业活跃,经济繁荣。
科举制度的促进,唐朝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交流:
各民族、中外之间文化交流加强。
四 宋词
(一)简介:
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别称:曲子、曲子词、歌曲、诗余、长短句等)
(二)词的沿革:
1.唐、五代十国时期:白居易、韦庄、李煜
2.北宋:词的辉煌时期、词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

(三)代表
李清照
柳永
苏轼
辛弃疾
婉派约
豪放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词繁荣的原因?
问题探究:

政治:
经济:
教育:
两宋时社会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思想情感。
城市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主要条件)
政府重视教育,学校制度完备,学院兴起,读书风气浓厚。
印刷业:
宋代印刷业发达,刻书藏书盛行。
阶层:
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练习题
1.“在中国古代社会集权专制的氛围中,他狂放不受拘束的纯真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当然,他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幻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世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是(  )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柳永
B
练习题
2.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
A. 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 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 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 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C
背景
五 元曲
城市经济繁荣,元曲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主要原因);
因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用散曲以抒发愁闷情怀;
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
有固定的演出场所,称之为“瓦肆”或“勾栏”。
五 元曲
简介:广义的元曲,包括 和 两大类,即通常所说的“剧曲”与“散曲”。

杂剧
散曲
1.散曲
兴起:
主要形式:
小令和大令
代表: 张养浩,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五 元曲
1.散曲
2.杂剧
简介:
(1)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2)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
(3)表演场所:勾栏、瓦肆
代表人物: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地位:
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练习题
3.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被誉为元杂剧“四大悲剧”。这些优秀作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 元代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D. 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增加
D
明清小说
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1.魏晋南北朝——
(兴起)
志怪小说——
《搜神记》
《世说新语》
2.唐朝——
传奇(短篇小说)——
《柳毅传》
《莺莺传》
3.宋代——
话本
(新阶段、奠基)
4.明清——
小说(蓬勃发展、空前繁荣)
作品 作者 成书时间 体裁特点和价值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施耐庵 元末明初 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 明朝 历史小说
《封神演义》 许仲琳 明朝 神魔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神魔小说
冯梦龙 明朝 短篇白话小说
二拍 明朝 短篇白话小说
曹雪芹 清朝 优秀长篇小说
《儒林外史》 清朝 讽刺小说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朝
《官场现形记》 李宝嘉 谴责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 晚清 谴责小说
《孽海花》 曾朴 晚清 谴责小说
《老残游记》 刘鹗 晚清
罗贯中
《水浒传》
凌濛初
三言
《红楼梦》
晚清
谴责小说

讽刺小说

吴敬梓

明清时期小说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
富,文学成就大大超过前代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问题探究:

政治:
经济:
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商业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主要条件)
文化:
小说自身的优势和日趋成熟。
阶层:
市民阶层的壮大,要求文学进一步通俗化。
春秋战国
汉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清

诗经 楚辞

诗歌

小说


归纳
【探究】
1.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呈现怎样趋势?
2.所呈现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趋势:平民化、通俗化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和相应的文化需求的增长;文学自身的不断变革。
练习题
4.中国古典文学极具时代特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诗经》艺术感染力很强,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B. 楚辞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为主,更适于表现丰富情感
C. 杜甫的诗以臻于化境的严整格律、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D. 南宋的词增添了慷慨悲壮、低迷伤感的情绪,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