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课题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3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索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科学态度1、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2、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 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 回答:气温、多云、风。降雨量等 初步认识整理天气日历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整理天气日历1、引导学生把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展示出来2、在我们的记录中,晴天、阴天和多云的天气分别有多少天? 云的情况统计各种天气情况最常见的天气(√) 晴天 天晴天□ 阴天 天阴天□ 多云 天多云□ 其他 天其他□ 【我的发现】引导学分寻找归纳:①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②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在我们的记录中,哪一天风速最大?刮风的有几天?不刮风的有几天? 风的情况统计刮风的天数不刮风的天数风最大的那天的风速和风向 【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①这段时间刮风天气多吗?②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分析气温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的最高和最低气温,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①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②气温变化:低-高-低5、降雨量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降雨的情况统计降雨天数不降雨的天数雨量最大的一天 6、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范例】天气变化的特点: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呈由低到高再到低发展趋势;雨水较多;晴天少;刮风天多。二、了解气候1、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不同地区有着怎样不同的气候? 2、气候与天气有着怎样的区别?引导学生回答。 天气 气候 概念 时间 稳定性 教师点拨: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内的天气平均状况。从时间上看,天气是短时间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状况。从稳定性上看,天气是时刻在变化,不稳定;气候是一般变化不大,稳定的。三、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正误1、整理和分析天气日历上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2、制作天气日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即可,不用天天记录观察。( ) 3、“一日三秋“描述的某地气候现象。( ) 4、二十四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 ) 5、气候就是天气,只是说法不同罢了。( )四、拓展提高:二十四节气1、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载。《周礼》一书中记录了土圭测日影的情况:“土圭见有五寸,以至日”“日至之景,尺有五寸”,都是对夏至日杆影长度的记录,这和我们现代测定的尺寸相一致。中国古代利用士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冬至,日影最短为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ニ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2、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3、二十四节气介绍立春: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春雷惊醒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展示天气日历 填写统计表 寻找、归纳、交流 填写统计表 寻找、归纳、交流分析归纳 分析统计 描述 回答: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常年干旱 回答交流 独立完成 认真听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检测学习情况 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课堂小结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在科学探究中,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总结课堂
板书 云量 风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气温 降雨量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_____。
2、整理、分析______,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气候有所不同,有的地方______,有的地方______,有的地方______。
4、长时间对天气进行观察、记录、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____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整理和分析天气日历上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2、制作天气日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即可,不用天天记录观察。( )
3、“一日三秋“描述的某地气候现象。( )
4、二十四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 )
5、气候就是天气,只是说法不同罢了。( )
三、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描写气候现象的是( )
A.一日三秋 B.大雪纷纷 C.冬暖夏凉
2、要读懂天气日历中的天气信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整理( )
①降水量 ②阴晴 ③气温 ④风向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3、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首先见于( )
A.《淮南子》 B.《太初历》 C.《周礼》
4、表示夏季开始的节气是( )
A.夏至 B.立夏 C.小暑
5、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的下一句是( )
A. 冬雪雪冬小大寒 B. 秋处露秋寒霜降 C. 夏满芒夏暑相连
四、读图题
一般情况下,阴晴、风可以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降雨量、气温可用柱状图整理。分析该同学的两个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气柱状图我们发现,这段时间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是( )
A.13℃、19℃ B.16℃、20℃ C.13℃、17℃
(2)分析气温柱状图我们发现,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这段时间气温规律的是( )
A.无规律 B.气温変化较小 C.气温有上升趋势
(3)分析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发现,这段时间有降水的日期是_____日。
(4)分析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发现,这段时间不下雨的天数是_____天。
(5)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气候
2、天气日历
3、四季分明 四季如春 常年干旱
4、气候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选择题
1、C
2、C
3、A
4、B
5、C
四、读图题
(1)A
(2)A
(3)13 14
(4)8
(5)这段时间气温比较稳定,后面几天气温有所升高,降水量较少,后两天在下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6张PPT)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科学教科版 三年级上
新知导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我们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新知导入
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
新知讲解
把我们记录的天气日历展示出来
新知讲解
云的情况统计
?月?日- ?月?日
各种天气情况 最常见的天气(√)
晴天 天 晴天□
阴天 天 阴天□
多云 天 多云□
其他 天 其他□
新知讲解
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
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我的发现
新知讲解
风的情况统计
?月?日- ?月?日
刮风的
天数 不刮风
的天数 风最大的那天的风速和风向
新知讲解
这段时间刮风天气多吗?
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
我的发现
新知讲解
分析气温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的最高和最低气温,说说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新知讲解
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
气温变化:低-高-低
我的发现
新知讲解
降雨量柱状图,找出一个月以来降雨的有几天,不降雨的有几天,哪一天的降雨量最大?
新知讲解
降雨的情况统计
?月?日- ?月?日
9
21
15日和16日
降雨
天数 不降雨
的天数 雨量最大
的一天
新知讲解
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天气变化特点
地区:_____ 时间 :____至___
最低气温20 ℃,最高气温30 ℃,呈由低到高再到低发展趋势;雨水较多;晴天少;刮风天多。
新知讲解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不同地区有着怎样不同的气候?
四季分明
四季如春
常年干旱
长时间对天气进行观察、记录、统计,可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气候。
新知讲解
气候与天气的区别
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一个地方多年内的天气平均状况
短时间
长时间
时刻在变化,不稳定
一般变化不大,比较稳定
天气 气候
概念
时间
稳定性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整理和分析天气日历上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2、制作天气日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即可,不用天天记录观察。( )
3、“一日三秋“描述的某地气候现象。( )
4、二十四节气是从立春开始的。( )
5、气候就是天气,只是说法不同罢了。( )
√
√
?
?
?
拓展提高
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载。
小资料:二十四节气
拓展提高
《周礼》一书中记录了土圭测日影的情况:“土圭见有五寸,以至日”“日至之景,尺有五寸”,都是对夏至日杆影长度的记录,这和我们现代测定的尺寸相一致。
拓展提高
中国古代利用士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冬至,日影最短为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ニ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
拓展提高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歌
拓展提高
二十四节气介绍
课堂总结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在科学探究中,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总结了不少气候谚语,比如 “一冬早,三季好”“春雷响,万物长”“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你还知道哪些呢?把它整理出来,大家一起分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