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作者简介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诗集》。作者简介: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身诗书之家的杜牧十分希望能够施展平生才学,为改变晚唐的局势出力献策。然而,他却处于藩镇割据,吐蕃(bó )、回纥(hè )入侵、统治阶级苟且偷安的风雨飘摇的唐王朝晚期,他空有才华和抱负,却无处施展。然而,济世情怀总使他的心不甘寂寞,总是在失望中怀有一份希望,渴望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做出一番事业。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关羽、刘琦等汇合。 赤壁之战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葛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曹。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迎战曹操于乌林、赤壁。 曹操为了方便训练水军,提高水军战斗力,将战船用铁索相连,周瑜发现曹军弱点,设计施以火攻,火船乘东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军丢盔弃甲,败走华容。 时周瑜年仅33岁!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战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败曹操十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次战役也是对三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战役。
赤壁地理位置勇闯新路,打破常规,给人新颖别致的感觉,这是杜牧诗歌的另一特点:清新常规思维,下面几个比较题应如何选:
1.一首咏史诗,由重大入手还是小事件入手好?
2.一篇文章事件叙述之后,直接抒情还是曲折抒情好?
3.对重大历史事件描写评论,庄重些还是浮薄些好?杜牧思维:重大<渺小;直接<曲折;庄重<浮薄以小见大思考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沉沙的折戟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这样也很自然的为后文诗人对历史的咏叹做了铺垫。以小见大的手法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不直接表明战争的胜负,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一般议论较抽象,但诗人在议论中用具体形象来点缀,使得表达既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富有情致。
1、前两句写了哪些事、物?前后两句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何内在联系?
“折戟”,含蕴了惊心动魄的厮杀,“沉沙”让我们想起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漫漫沉沙,淹没了多少英雄豪杰,沉没了多少动人往事,凝聚了多少沧桑岁月、融入了多少感慨怅惘。多少往事已随风,但物依然。在折戟的“铁未销”里,我们看到了一种韧性,一种坚持,一种岁月摧残不了、沉沙销蚀不尽的东西。作者细心地磨洗,细致地辨认“前朝”。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努力地扒开岁月的沉沙,寻找着什么。到底作者执意地要从前朝找回什么呢?那种韧性,那种岁月销蚀不了的力量又是什么呢?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 4、本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那么抒发的作者什么样的”怀“呢?周瑜:雄姿英发机遇
客观条件好赢得了赤壁之战的伟大胜利杜牧:英姿勃发无机遇无法赢得像赤壁之战这样的伟大胜利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还有一层意思:
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一层意思:
现实情况是我具有周瑜一样的才华,却没有周瑜那么好的客观条件,没有良好的机遇——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其一,杜牧崇敬曹操,千古之上,灵犀心通,视为知己。在人生抱负以及对理想无成的深深忧虑等方面,杜牧和曹操极为相似,使杜牧对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利深为同情。
其二,杜牧和曹操俱精研军事,推崇《孙子兵法》。曹操对《孙子兵法》的评价,杜牧非常同意,也敬佩曹操注解《孙子兵法》,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由于杜、曹二人在人生抱负、志趣以及对《孙子兵法》的推崇和研究,使杜牧在《赤壁》诗里戏抑周瑜,对曹操的遭遇无限同情和惋惜。赤 壁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兴感之由议论感慨咏史诗怀古伤今赤壁的写作特色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观点新奇独特,议论生动形象,富有情致
③咏史抒怀:两种感情
折戟 赤壁之战 英雄人物 国家命运 历史思考学完《赤壁》,你得到什么人生启示?总结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