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 说课课件共23张PPT、授课课件共12张PPT、授课教案、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 说课课件共23张PPT、授课课件共12张PPT、授课教案、说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5 11:25:08

文档简介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5课。教材用“水能溶解食盐和红糖”的话题引入,唤起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物质能否在水中一直溶解下去”,从而开展探索活动“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从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出发,引出本课的主题“如果把物质不断地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它们能持续溶解下去吗”。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交流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哪些;其次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然后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量是否一样。第三部分——研讨,在实验与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对比实验中确切的数据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拓展,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学生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和糖放进水里会慢慢地溶化。学生在一年级也学过“溶解”一词,所以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本课中使用的小苏打这种材料,学生很少接触,大都不清楚小苏打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本课学生将学到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发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对比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进一步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这一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食盐与红糖在水中溶解图片。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2.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
探索
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
1.教师提问: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与小苏打,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还要注意什么?
2.引入对比实验。
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
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
(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
(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
(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
4. 明确实验方法。
(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
(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
(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
5.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
6. 出示实验记录单。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 出示实验材料。
2. 出示实验提示。
(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
(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
(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
3. 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4.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三、拓展
1. 拓展资料。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
2. 课后实验。
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
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 小苏打
约18克 约5克
溶解能力强 溶解能力弱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一杯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有限的,本课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研究一杯水能够溶解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将溶解的份数记录在表格里。
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当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在班级汇报时,可以在班级记录表中汇总每个小组的观察结果,通过全班数据的呈现来直观展示一杯水中溶解食盐或小苏打的份数。在“我的发现”一栏中,引导学生通过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水能够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但是溶解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1
(共12张PPT)
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 水
温 故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

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探索1
说说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我知道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 ······
聚 焦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

如果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人到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
探索2
· 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
少食盐和小苏打,你打算怎么做?

· 还要注意什么?
探索2
实验材料:
玻璃杯2个、小勺2柄、食盐、小苏打、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透明杯中分别放入100毫升清水。
(2)分别取大约4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成8份。
(3)取一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小勺充分搅拌。
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人第二份,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4)按同样的办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5)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100毫升水中的份数。
探索2
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
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同的。
食盐溶解的份数 ,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
? ? ? ? ? ? ?
? ?



研 讨
1.100毫升的水中溶解了多少分食盐?
多少份小苏打?
2.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3.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
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 ? ? ? ? ? ?
? ?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拓 展
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看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怎样。
板书设计
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 盐 小苏打
约 7 份 约 2 份
溶解能力强 溶解能力弱
名称 1 2 3 4 5 6 7 8
食盐是否溶解
小苏打是否溶解
我们的发现 食盐和小苏打都能够在水中溶解,但是溶解的份数是不一样的。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说课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5课。教材用“水能溶解食盐和红糖”的话题引入,唤起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物质能否在水中一直溶解下去”,从而开展探索活动“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
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从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出发,引出本课的主题“如果把物质不断地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它们能持续溶解下去吗”。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交流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哪些;其次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然后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量是否一样。第三部分——研讨,在实验与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对比实验中确切的数据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第四部分——拓展,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二、学生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和糖放进水里会慢慢地溶化。学生在一年级也学过“溶解”一词,所以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本课中使用的小苏打这种材料,学生很少接触,大都不清楚小苏打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本课学生将学到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发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对比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进一步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这一科学概念。
三、说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主要是实验探究法。
四、说课程目标
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的四维目标是:
科学概念目标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五、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小苏打40g,平均分成8份;装有100毫升水的烧杯1个、小勺一柄、抹布一块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食盐40g,平均分成8份、装有100毫升水的烧杯1个、小勺一柄、课件等。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演绎精彩融合课堂。请看流程:
(一)聚焦
出示图片:食盐与红糖在水中溶解图片。
提问: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与旧知识回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二)探究1
提问:你还知道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
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引出课题。
(三)探索2
1.教师提问: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与小苏打,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还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大胆猜想,引入对比实验)
2.出示课件,明确实验方法和学生手册的填写方法。
3.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食盐溶解食盐,并填写录单。
4.分组合作完成小苏打溶解实验。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
研讨
根据食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进行对比,参照学生手册记录的数据得出结论:食盐和小苏打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是溶解的数量是不一样。
(五)总结
根据学生自己在本节课的行为表现,谈收获
(六)拓展
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怎么样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
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七、说板书设计
我觉得好的板书,就是一份浓缩的教案,我这节课的板书通过把实验的现象变化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很清楚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能力不同,充分的发挥了板书的作用。
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 小苏打
约7份 约2份
溶解能力强 溶解能力弱
八、说课后反思
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5课。教材用“水能溶解食盐和红糖”的话题引入,唤起学生已有认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从而开展探索活动“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和糖放进水里会慢慢地溶化。学生在一年级也学过“溶解”一词,所以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本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发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为了更好的观察溶解效果,我把教材预定的水、食盐、小苏打的分量都提升一倍。通过对比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更能清晰的观察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这一科学概念。
1
(共23张PPT)
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 水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5课。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
第二部分——探索
第三部分——研讨
第四部分——拓展
学生分析
根据生活经验,三年级的学生都知道,把食盐和糖放进水里会慢慢地溶化。学生在一年级也学过“溶解”一词,所以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质跟食盐一样,放在水中能够溶解。本课中使用的小苏打这种材料,学生很少接触,大都不清楚小苏打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方法手段
1.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问题讨论法、教师导学法
2.学习方法
古人主张:“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主要是实验探究法。
课程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
力不同。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小苏打40g,平均分成8份;
装有100毫升水的烧杯1个、抹布一块
小勺一柄、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食盐40g,平均分成8份、
装有100毫升水的烧杯1个、小勺一柄课件等。
教学过程
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以下六个环节来演绎精彩融合课堂。请看流程:
聚 焦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

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探索1
说说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我知道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 ······
探索1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

如果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人到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
探索2
· 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
少食盐和小苏打,你打算怎么做?

· 还要注意什么?
探索2
实验材料:
玻璃杯2个、小勺2柄、食盐、小苏打、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透明杯中分别放入100毫升清水。
(2)分别取大约4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平均分成8份。
(3)取一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小勺充分搅拌。
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人第二份,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
(4)按同样的办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5)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100毫升水中的份数。
探索2
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
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探索2
探索2
探索2
研 讨
1.100毫升的水中溶解了多少分食盐?
多少份小苏打?
2.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3.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
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 ? ? ? ? ? ?
? ?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拓展
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看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怎样。
板书设计
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 盐 小苏打
约 7 份 约 2 份
溶解能力强 溶解能力弱
名称 1 2 3 4 5 6 7 8
食盐是否溶解
小苏打是否溶解
我们的发现 食盐和小苏打都能够在水中溶解,但是溶解的份数是不一样的。
? ? ? ? ? ? ?
? ?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实验,开展探究活动,发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为了更好的观察溶解效果,我把教材预定的水、食盐、小苏打的分量都提升一倍。通过对比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更能清晰的观察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这一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