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什么是世界格局 ? 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它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 ① 世界政治地图 含义: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
冲突和国际竞争 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政治地图的变化你读懂了吗?新出现的国家有:
芬兰、爱尔兰、苏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
立陶宛、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
奥地利、南斯拉夫、土耳其
消失的国家有:
俄罗斯、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黑山国、塞尔维亚
原有国面积发生明显变化的有:
英吉利、德意志、罗马尼亚1914--1918
后起的美、德、日等国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欧洲霸权也展开激烈角逐。
同盟国(德奥意)
和协约国(英法俄)
德国领土缩小、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沙俄革命,英法元气大伤,美日力量兴起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1949年,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成立了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你知道吗?__聚焦伊拉克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2
0
0
3
.
3
.
2
0
1、第一次海湾战争原因: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是各国长期争夺的对象。
两伊战争后,伊拉克在陷于经济困境,提出减免债务等要
求未果的情况下,于1990年8月2日出兵占领科全境,8月8日
宣布科为其第19个省。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世界上绝大多
数国家的反对,同时也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为美出
兵海湾提供了借口。伊侵科当天,美“独立”号航空母舰即奉
命驶往海湾。8月6日,美总统G.布什下令实施“沙漠盾牌”行
动,向海湾部署军队。联合国安理会亦通过要求伊无条件撤
出科威特并对伊实施贸易禁运等决议
经过:1991年1月17日当地时间凌晨2时,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
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
“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空中战役阶段(1991.1.17~2.23)和地面战
役阶段(1991.2.24~28)。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停
火,伊军迅即崩溃。28日晨8时,多国部队宣布停止进攻,历时
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 >>>>
海湾战争结局与影响
此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
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
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
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
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第二次海湾战争
一个中心美国发动战争的最直接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在最后通牒
中,美国给予萨达姆避免战争的唯一选择就是退位流亡。也
就是说,整个战争的核心就是推翻萨达姆政权。而早在布什
上台之前,美国政界就有人开始酝酿这样的目标。1997年,
包括美国现任国防部长、副总统等在内的18位在美国政坛颇
有影响的人物就创立一个致力于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新美国
世纪计划”组织。现在该组织的主要骨干都已经成为当前“倒
萨内阁”的骨干。因此,推翻萨达姆政权是美国多年来的夙愿。两大理论 2002年1月的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首次明确提出了“邪恶轴心论”,
把伊拉克、朝鲜、伊朗等国称为对世界和平构成极大威胁的“邪
恶轴心国”,而伊拉克则名列“邪恶轴心”之首。“9·11”事件之后,
美国更想让世人相信,作为“邪恶轴心”之首的伊拉克不但是中
东的动荡之源,是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威胁,同时也是世界和
平的重大威胁。三类证据
第一,萨达姆是暴君。
第二,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第三,萨达姆暗中勾结和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组织
托词一:为了伊拉克人民的福址。托词二:武力倒萨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代表了正义的呼声。托词三:为了自由与民主而战。托词四:和平手段已经用尽。
美国为何要控制伊拉克石油?
美伊战争尚在进行,但华盛顿已经越来越少地提及当初发动
战争的理由,即“解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取而代
之的理由是“解放伊拉克人民”和“争取伊拉克的自由”。
不少明眼人指出,美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与其说是查缴武器
不如说是控制石油。确实,美国石油消费量居世界之首,伊拉克
石油储量则占世界第二,假如在巴格达建立了亲美政权,对于保
障美国石油供应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布什总统和切尼副总统都出身于石油世家。有评论说,
他们盯着伊拉克石油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除了高额利润外,
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图谋。美国以深度调查报道著称的《母亲琼斯》
杂志指出,布什政府考虑的除了美国本国的石油供应外,更重要
的是试图通过控制石油资源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战略意图。石油
对于欧洲、日本和东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控制了海
湾地区的石油就等于把握住了全世界的能源生命线,阻止潜在竞
争对手获得这项重要的战略资源,从而达到建立全球霸权的政
治目的。
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大事记3月20日(伊拉克时间),美英联军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
4月9日,美军从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开进巴格达,占领了位于巴格达东区有200多万人居住的萨达姆城。
5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
5月22日,联合国解除对伊拉克长达13年的制裁。
7月6日,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成立。
7月22日,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被美军打死。 ?8月7日,约旦驻巴格达使馆遭汽车炸弹袭击,14人丧生。
?8月19日,联合国驻巴格达办事处遭自杀炸弹袭击,22名联合国职员不幸遇难,数百人受伤。
8月29日,伊拉克南部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地纳杰夫阿里清真寺发生汽车炸弹爆炸,造成至少83人死亡,125人受伤。
10月26日,美国占领当局在巴格达的“心脏”——拉希德饭店遭数枚火箭袭击,造成1死17伤。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幸免于难。
10月27日,进入斋月第一天的巴格达遭遇5起自杀汽车炸弹袭击,袭击目标为国际红十字会驻巴格达办事处和4个警察局,共造成4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10月30日,联合国宣布暂时从巴格达撤出外籍工作人员。
10月3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在本财政年度增加875亿美元的预算用于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及其重建的开支。 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大事记你怎样看?1、美英籍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反恐作战”而对伊开战,你认为其真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阿盟在战争一开始就迅速表明立场,并对伊拉克持支持态度,表明了阿盟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什么作用?你知道象阿盟这样的国际组织还有哪些?
3、伊拉克战争是当今世界局部不稳定的一个缩影,你还知道哪些世界局部冲突?
石油(资源)及其在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地干涉。
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欧盟、安第斯共同体、独联体等你了解吗?阿富汗战争阿以冲突阿以冲突 及 中东和平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
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
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
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
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
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
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
量的巴勒斯坦领土 。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 “巴解组织”)成
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
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
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
《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
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
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
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
以色列采取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你如何看?_阿以冲突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分析:
1、阿以之间冲突不断,而“路线图计划”至今未有实质性实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美国与前苏联曾是中东和平的主要斡旋者,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争霸的局面;大国为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1.巴勒斯坦问题;2.耶路撒冷问题;3.被占领土问题;4.水源问题
你理解吗?1、美国、俄罗斯、欧盟及联合国都参与了“中东路线图”计划,同时世界主要国家也表示了对“路线图计划”的支持,这又说明了什么?
2、在伊拉克战争一开始,中、德、法、俄、欧盟纷纷表明立场反对战争,但,日、澳、西、意等国则表明了对美英的支持,美英则继续进行战争,并最终推翻了伊拉克现政权,说明了当今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以上两例说明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政治局面?和平是主流,一超多强格局和向多极化发展
(美、欧、日、俄、中、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相互合作有利于维护和平和发展经济目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想搞一极独霸,但仍缺少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雄厚的欧洲和日本,前者向政治一体化迈进,后者一心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国际座标未定、但地位和作用重要的俄罗斯,拥有1亿多人口、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工业基础军事实力;
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
占4/5全球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谁也无力独自称雄1、美国、俄罗斯、欧盟及联合国都参与了“中东路线图”计划,同时世界主要国家也表示了对“路线图计划”的支持,这又说明了什么?
2、在伊拉克战争一开始,中、德、法、俄、欧盟纷纷表明立场反对战争,但,日、澳、西、意等国则表明了对美英的支持,美英则继续进行战争,并最终推翻了伊拉克现政权,说明了当今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3、以上两例说明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政治局面?和平是主流,一超多强格局和向多极化发展
(美、欧、日、俄、中、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相互合作有利于维护和平和发展经济1.二战后,世界总体上维持着和平局面。
2.在全球性对抗和大战危险减弱的同时,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你理解吗?小结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地图的概念、内涵以及演变的主要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政治
地理格局的影响 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美国
苏联两极格局多极化美国
西欧
日本
俄罗斯
中国
印度 国家间地缘政治冲突和合作总体和平局部冲突区域国际组织阿以冲突1、伊拉克的首都是______(城市),地跨______河两岸.
A 巴士拉,底格里斯河 B 鲁迈拉,幼发拉底河
C 巴格达,底格里河 D阿巴丹,幼发拉底河
2、伊拉克地处______板块
A 亚欧板块 B 非洲板块 C 太平洋 D印度洋
3、伊拉克境内主要地形区是______,它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中的
_____的发祥地
A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巴比伦王国 B安纳托利亚高原,中国
C扎格罗斯山地,印度 D伊朗高原,埃及
4、伊拉克出口的特产主要是_____,它是______的代表性植被.
A紫羔皮,游牧业 B 地毯,种植业
C 椰枣,灌溉农业 D 茶叶,采集业
5、霍尔木兹海峡两侧表层海水的流向是____,其成因是
A波斯湾 阿曼湾 风海流 B阿曼湾 波斯湾 密度流
C波斯湾 阿曼湾 密度流 D阿曼湾 波斯湾 风海流综合简答题:
1、伊拉克为什么石油资源如此丰富?该国石油具有哪些特点?
要想将其境内的石油外运到地中海沿岸,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
什么?运往西欧最便捷的路径经过哪些海,海湾,运河,海峡?
2、伊拉克最大的炼油中心是哪个地方?炼油厂会产生哪些污
染?如何布局更为合理?答案:伊拉克地形四周高中间低,为向斜构造,利于储油.
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管道运输
波斯湾 红海 苏伊士运河 地中海 直布罗陀
海峡 大西洋 西欧巴士拉。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工厂应设在居民区最小
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当地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且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读右面的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局势长期以来动荡不安,
主要是因为 __和 两
大民族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2)巴勒斯坦地处 、 、 三
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
部 国家的纽带。
(3)填出图中国家的名称:
A B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D . 阿拉伯犹太亚 欧 非阿拉伯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4)图中F地是被三大宗教尊为圣城
的 ,这三大宗教 分别
是 、 、犹太教。
(5)该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 河,此水
源 对该地区的有何重要性 ?
(6)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主要因素
包括 ( )问题、
( )问题、( )问题
和( )问题。耶路撒冷基督教 伊斯兰教约旦 沿岸各国工农业生产 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巴勒斯坦耶路撒冷被占领土水源问题(7)美国政府为什么一直插手中东地区主要事务?
① 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有重要地位美国在中东地区有重要的经济利益特别是石油课件24张PPT。5.3区域经济一体化一. 世界经济区域化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同一地理区域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一般由中央政府出面,通过签定经济一体化文件或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等形式,以对内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对外增强经济竞争力为目的,并由所有缔结国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组织。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区域经济集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内向的保护性 (2)、外向的竞争性2、世界经济为什么走向区域化道路?(1)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内,各国交通便利,经济联系密切易找到利益共同点,从而达成协议,建立某种一体化组织。
(2)一些大国为了在世界市场抢占更多份额,需要以各自建立的一体化组织为依托,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竟争优势。
(3)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相互间的政治协调和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以集团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你如何理解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 和 外向的竞争性?(举例)
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石油危机”。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即欧佩克)为对抗西方发达国家,大幅度抬高石油价格,从而保护了这些石油输出国家的经济利益,而西方国家因油价上涨,致使成本增高,从而蒙受巨大损失,这就是区域经济集团内向保护性的体现。
而外向的竞争性,如欧盟在内部实行联合,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使他们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了较强的竞争力。对建立区域经济集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发点一样吗?区域化与全球化矛盾吗?发展中国家通过联合加强自身势力,维护地区利益;发达国家为了在区域内占据主要地位,在国际经济中争取有利地位。不矛盾。(1)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基础,没有区域化不可能实现全球化。(2)区域化本身是全球化的阶段性表现,区域化的最终结果应是全球化,只有全球化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经济一体化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来呈迅猛发展趋势。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全球共有19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70年代增至28个,80年代再增至32个,进入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达100多个。这些组织层次不同,规模不同,内容也各异,遍及欧洲、北美、拉美、非洲和亚洲,其内容涉及除国际贸易以外,还涉及到资本,技术、劳务,人员流动以及财政、信贷政策的协调等。在众多区域经济组织中,最大的有三个: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它们拥有世界4/5的GDP和4/5以上的国际贸易。 区域集团化开始的标志: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三个较大集团欧洲联盟 …
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中心
北美自由贸易区 …
以美国为轴心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包括中、日、东盟二. 主要区域经济集团欧 洲 联 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欧盟现有25个成员国和4.56亿人口(2004年1月),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的统一货币为欧元 ,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 2004年5月欧盟扩大为25国后,欧盟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 ?欧盟也是中国吸收外资的第四大来源地(前三位是香港、美国和日本)。欧盟对华投资的特点是单项投资金额大,技术含量高。欧盟还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截至2004年10月底,中国从欧盟累计引进技术18530项,合同金额800亿美元。 欧盟的出现,迫使美国必须重新考虑其全球战略,在1993年同加拿大、墨西哥宣布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并于1994年正式启动。接着,美国又进一步提出,想在2005年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南北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合 作 成 果 十多年来,北美自由贸易区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FDI)、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等。 三国签定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于1994年1月1日起实施,十多年来,已发展成为囊括了4.2亿人口和11.4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一APEC【成立日期】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时提出“汉城倡议”,建议召开亚太国家部长级会议,以讨论加强经济合作问题。经与有关国家磋商,1989年11月5~7日,澳、美、日、韩、新西兰、加拿大及东盟六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宗旨】1991年11月《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
【成员】21个(1999年6月):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主要活动】APEC成立以来,为各成员提供区域经济、科技、贸易和发展等方面多边合作的机会,交流各成员在这些领域内的经验,促进本区域的共同发展。
【同我国的关系】我国作为主权国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台湾和香港作为地区经济分别以“中国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改称“中国香港”)的名称同时加入APEC。台湾的所谓“外长”和“副外长”不得与会,只能派与经济有关的部长与会。1991年11月,我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经贸部部长李岚清首次率团出席了在汉城举行的APEC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区域经济组织,但为什么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像美国也积极加入进来?
随着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美国看到了亚太地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美国也是想以此来牵制欧盟
当前世界经济有两大趋势,一是经济全球化,一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应对前者,我国加入了WTO;
应对后者,我国与东盟正在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即10+3)会议上,由中国和新加坡等国领导人提出来的,2001年3月在中国海南省的博鳌会议上被肯定的,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政府首脑会议上,东盟与中国一致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中国首先向东盟各国开放;第二步东盟的前6个国家向中国开放;第三步东盟的后4个国家向各国开放。 意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将为中国和东盟带来互利双赢的局面, 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和东盟各国尽管发展水平各异,社会制度不同,但中国和东盟同属发展中国家,在当今迅速变化的世界中面临着共同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双方能够提高各自经济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提升双方在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地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跻身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助理、新闻发言人王锦珍7日在厦门表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逐步加强,到2010年该自由贸易区有望在进出口总额上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到2020年在GDP总量上超过欧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和北美、欧盟自由贸易区一道成为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早期收获计划”自2004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之间有近600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双边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 今年7月20日,《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正式实施,7000种商品实行低关税和零关税,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即将进入全面实质性运作阶段。到2020年,中国的GDP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4万亿美元,东盟其他国家的经济也会迎来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GDP总量上超过欧盟自由贸易区,追赶北美自由贸易区。到那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和北美、欧盟自由贸易区并驾齐驱,成为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东南亚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和大洋洲之间,是世界海运及航空运输的枢纽之一;其中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联系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1.东南亚被人们称为“东方十字路口”,为什么?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都是生产国际化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是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必然结果,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中国在“入世”的同时,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加速区域集团化,两者是不矛盾的。 2.我国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参与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又确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速了区域集团化,出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相悖”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的?请思考: 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民族经济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依附性增大。
如果金融体制不完善,金融监管能力不强,盲目开放金融市场,则会削弱政府宏观金融调控能力。
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
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
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课件15张PPT。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5.4 综合国力竞争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国家的总体力量。 二、综合国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基本实体 反映一个国家生存空间的大小及其位置优势、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等。国土面积自然资源:人口的数量和质量:衡量大国地位的重要指标主要是能源资源和金属矿藏。对资源的争夺和控制,往往是战争和冲突的重要起因 地理位置及地形 (2)经济力量(3)军事力量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反映在常规军事力量和战略核力量两方面 是一国或一公司均衡的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它根据经济因素来衡量。(4)内政外交(5)科学技术综合国力的各个要素能否形成合力并发挥最大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力量。现代综合国力竞争即经济、科技的竞争好的外交政策能够将潜在的国家力量转化为政治现实,也能够为国际贸易和对外经济活动提供保障。讨论:
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和伊拉克国土面积 930万平方千米 43万平方千米
人口 2.6亿 2000万
国民生产总值 7万亿美元 几十亿美元 地形 伊拉克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坦克、装甲车等武器作战,可以快速推进 资 源 美国除石油不如伊拉克,其他资源比
伊拉克丰富军事力量 美国的常规武器装配先进,科技含量
高,且数量多科技力量 两国无法相比内政外交力量 美国有西方国家的支持, 伊拉克孤立无援
在很长时期内,世界性战争是有可能避免的。为适应形势需要,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把提高综合国力放在首位。美国 — 以太空军事、科技开发为突破口,带动综合国力 均衡发展,全面增强威慑力量。
日本 — 技术立国和综合安全保障,以经济优势谋求政治、军事优势。
欧盟 — 政治、军事、科技和经济一体化,提高国际战略格局地位。
俄罗斯 — 政治、经济秩序协调发展,力求缩短同美国的差距 三、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思考:
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1、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特区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2、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3、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4、实行计划生育,提高劳动力素质5、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四、综合国力评价恰当的估价各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分析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决策的基础。国土面积辽阔有利于国家发展首先,国土通常和资源联系在一起,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领土大国同时也是资源大国。
其次,空间大,回旋余地大,有利于延缓外敌进攻,也便于分散配置工业基地和国防设施。地理位置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位于世界海陆交通枢纽的国家讨论:
1、美国为什么竭力阻止大陆与台湾的统一?2、越战中,美国为何会失败?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有“不沉的海上航母”之称。 越南复杂的地形能够抑制高技术武器的效能。 地形 对军事行动影响较大课件30张PPT。5.2 世界经济全球化材料:设计德国车身薄板日本变速器加拿大
美国发动机澳大利亚轮胎韩国等20多个国家它说明什么?一、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活动1:
1、通常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把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划分为哪两种类型?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分别处于何种地位?
2、这两种类型国家和地区的空间分布有何特征呢?分布一、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其分布分布发达国家主要集中
在北半球
发展中国家主要集
中在南半球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和北美洲国家以及部分亚洲和大洋洲国家。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南方,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大致以30°N为界,以北为发达国家,以南为发展中国家,但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发达国家处于南半球 南 北 对 话
南 南 合 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先 进相对落后高低输出产品资本技术进口原料、燃料(相反)少数进入后工业化多处农业化阶段工农业产值比重高采矿与轻工比重低以农业为主采矿业比重大现代化、商品化技术落后,效率低核 心边 缘2.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格局的形成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
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也加入核心地区。
拉美、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变成边缘地区。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地区的形成过程,实质就是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外进行掠夺和殖民扩张的
结果。二、世界经济全球化活动2:读课文,思考:
1、经济活动的扩散过程实际上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
2、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国能否生产?波音公司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产舍近求远放在国外进行?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1.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现象。
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3.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1.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波音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最终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导致全球经济扩散促进全球经济联系跨国公司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新观念的同步应用
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生产体系、技术体系的使用,扩大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改进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从而缩短世界距离三、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1.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2.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技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能够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三、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2.发展中国家面临机遇和挑战(1)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
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有利于吸引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应积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自身经济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风险
发展中国家由于比较弱小,在世界贸易中是相对被动的一方,经济全球化既能带来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巨大风险。一方面,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 ①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①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从而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容易被发达国家控制;②由于规模小、水平低、基础差、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③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是先进的工业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多是农矿产品,在产品交换中,始终处于不等价状态;④发展中国家债务沉重,有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困难;⑤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有可能在贸易和环保等方面提出苛刻条件,给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市场设置高门槛。 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前右)与美国贸易谈判首席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前左)签署协议并交换文本。中国与美国谈判成功,扫除了中国入世的重大壁垒。 中国入世的所有法律文件于2001年9月17日在日内瓦获得通过,长达15年的入世谈判宣告结束。石广生 (1)含义:
是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其成立于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 WTO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2)WTO的宗旨和目标: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是规范国际贸易、维护公平贸易的多边经济组织。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WTO则不完全是,一个地区也可以作为单独经济体参加WTO,如香港和澳门都以中国的经济区参加WTO。台湾入世也是如此。
W T O 简 介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1948年1月1日起临时生效。到2001年11月12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该组织目前成员已达143个,其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0%。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WTO的三大原则:
非歧视原则:所有参加WTO的成员,都必须相互提供永久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
市场开放原则;
公平贸易或叫公平竞争原则。
(3)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WTO的三大职能一是制定国际多边贸易规则;
二是组织多边贸易谈判;
三是解决各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4)积极作用: ①较大幅度降低了关税水平,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②规定了各项基本原则,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有秩序进行; ③实施了一些有利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他们的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
------龙永图
讨论: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
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我国申请加入WTO,目的就是为了进入世界大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