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图分别为“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A. 30° 1月
B. 60° 7月
C. 60° 1月
D. 30° 7月
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
B. 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
C. 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
D. 海拔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
A. 藏南谷地的地热
B.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 风能
D.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向绘成简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
A. 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 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 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 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地球绕地轴的运动我们称之为自转,它使地球上产生很多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下列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
B. 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
C.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D. 一个恒星日为23时48分46秒
6.下列关于四季和五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黄赤交角变小,温带范围减小
B. 若黄赤交角变小,寒带范围变小
C. 世界各国都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起点
D. 中国大部分地区在立春时已处于春季
美国“凤凰”号着陆探测器项目小组发布信息说:“凤凰”号在加热火星土壤样本时鉴别出有水蒸汽产生,从而确认火星上有水。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两题。
7.在八颗行星中,火星上的一些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现象很相似,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推断它们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有类似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局部图”,回答以下两题。
8.下列四个城市中,太阳年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城市是( )
A. 兰州
B. 海口
C. 上海
D. 昆明
2015年年度最大最圆月亮(也称“超级月亮”)在中秋现身天宇。下图中P为月球上某地。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9.月球上P地永远正对着地球,是因为月球公转与自转( )
A. 方向相同,周期不同
B. 方向相同,周期相同
C. 自转周期小于公转周期
D. 自转速度大于公转速度
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强烈地震引发了海啸,但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回答下列各题。
10.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部分( )
A. 地壳
B. 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地核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的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三题。
11.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12.③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 大气
B. 水
C. 土壤
D. 生物
第22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的主体建筑——日出东方酒店坐落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畔。读“日出东方酒店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13.采用太阳能发电对当地的影响是( )
A. 降低用电价格
B. 大量占用耕地
C. 改善能源结构
D. 增加电能消耗
14.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而成
B. 太阳系包括银河系
C. 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
D. 星系即为银河系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20日18时4分,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约9 km,震中距且末县城约110 km。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壳
B. 软流层
C. 上地幔顶部
D. 下地幔
读图,完成以下四题。
16.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两点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7.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 丘陵
B. 高原
C. 山地
D. 盆地
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北纬23°26′28″,东经113°28′56″。塔顶是一个直径1.2 m的空心铜球,在每年某一特定时刻,游客昂首于塔底四门中央,便可从塔心及铜球中的垂直圆柱空洞窥见太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游客要想从塔心窥见太阳,应选择的时间为( )
A. 从化的地方时6月22日12时26分
B. 从化的地方时9月23日12时00分
C. 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26分
D. 北京的地方时6月22日12时00分
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此河流位于( )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赤道上
D. 回归线上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0.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_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为________日。
(2)当太阳直射点由B点移动到D点时,地球公转的速度有何变化?
(3)太阳直射点从A点到再次回到A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4)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________点时,地球距离太阳较近。
22.读“太阳系八颗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
A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2)与地球相邻的两颗行星的代表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
(3)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_和________轨道之间。(填代表字母)
(4)图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巨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远日行星的是________________。(均填代表字母)
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这一天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节气是________;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________点附近,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或慢)。
(3)此时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半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C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D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E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昼长是________小时。
24.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F线的名称叫________(晨线或昏线)。
(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此时此刻,A、B、C、D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0的是________,等于0的是________。
(4)该日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
(5)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这一天C点的昼长是________。
25.甲、乙两图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甲图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乙图中的EFG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
(2)图中B、D、G、H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
(3)A点日出为________时,D点日落为________时,B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E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4)F点日出时间是________,H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5)写出与北京位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上最大,大约为1 670 km/h;60°纬线上大约是赤道上的一半,M点为60°(纬度)。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由此可知N点为7月初。
2.【答案】D
【解析】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受纬度位置和海拔因素的影响。海拔相同,纬度位置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
3.【答案】A
【解析】地热属于地球内能,与太阳辐射无关。天然气、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能促进了大气和水的运动,大气水平运动产生风能,水的流动孕育了水能。
4.【答案】D
【解析】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是12月22日,此时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并将向左运动。
5.【答案】C
【解析】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58′;一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而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故选C。
6.【答案】B
【解析】若黄赤交角变小,回归线和极圈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北温带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3、4、5月划分为春季,6、7、8划分为夏季,9、10、11划分为秋季,12、1、2划分为冬季。中国农历以“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布作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7.【答案】C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对比可知。
8.【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知,四个城市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0<兰州<140,120<海口<130,110<上海<120,昆明=140,故选D。
9.【答案】B
【解析】月球上P地永远正对着地球,说明月球的自转和绕地公转方向和速度相同,故B正确。
10.【答案】A
【解析】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平均33千米,多数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是底层发生断裂引起的地面震动,根据震源为10 km,推测出发生在地壳部分,故选A。
11.【答案】B
【解析】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为12小时)。丙、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度更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纬度最高。
12.【答案】D
【解析】在四大圈层中最为活跃和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为生物圈。
13.【答案】C
【解析】太阳能发电量小,对电价影响小;主要分布在湖边,不会占用大量耕地;不会增加电能消耗,所以C正确。
14.【答案】A
【解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15.【答案】A
【解析】此次新疆地震的震源深度约9 km,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 km,故震源应位于地壳。
16.【答案】C
【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大气圈。
17.【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R点的线速度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慢,说明该地的自转半径比同纬度地区短,地形最有可能是盆地。
1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广东从化位于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游客要想从塔心窥见太阳,应在当地地方时12时。北京时间为东经120°的地方时,比从化地方时早26分,所以游客从塔心窥见太阳应当在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26分。
19.【答案】B
【解析】从剖面图看出,河流右岸受到冲刷,而左岸发生沉积,由此判断该河流为北半球河流。
20.【答案】B
【解析】b点线速度大于a点,且处于同纬度,则b点海拔高于a点,地表离地心的自转半径大,旋转弧线长,所以线速度大。
21.【答案】(1)春分 冬至
(2)从夏至(B点)到7月初,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冬至(D点),越来越快。
(3)365日5时48分46秒
(4)D
【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春分日直射赤道,到了夏至日,太阳再次直射北回归线。夏至后的7月初,太阳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冬至后的1月初,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22.【答案】(1)水星 天王星 海王星
(2)B D
(3)D E
(4)A、B、C、D E、F G、H
【解析】明确A→H代表的行星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以太阳为中心,A→H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八颗行星中水星、金星、火星和地球为类地行星,木星和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远日行星
23.【答案】(1)23°26′N
(2)6 22 夏至 远日 慢
(3)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4)2 12 6 12 10 4
【解析】此题图中,太阳光线直射在北回归线上;由于此题是侧视图,看到的不是晨线,就是昏线,要把平面计算出的昼夜长短时数加倍,才能得出正确的昼夜长短时数;要注意识别东经和西经,根据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日出、日落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及经度情况确定其他地点的时间和日期。
24.【答案】(1)晨线
(2)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3)D BC (4)C B (5)12点 6点 8小时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晨昏线EF是从黑夜进入白天,故EF为晨线。(2)从图中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且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故为冬至日。(3)读图可知,图中D位于黑夜,故太阳高度小于0;BC位于晨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4)读图可知,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故图中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图中B点位于南半球且纬度位置最高,故B点昼长最长。(5)A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故为12点;图中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30°,D点位于赤道上,全年6点日出,18点日落;读图可知,图中C点日出时间为8点,则C点昼长为8小时。
25.【答案】(1)23°26′N,90°W
(2)BDHG DBHG
(3)6点 21点 24 46°52′
(4)6点 43°08′
(5)90°E向东到180°
【解析】(1)根据甲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判断直射点所在纬度为23°26′N,根据乙图判断EFG为昏线,所以直射点经线为90°W。所以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90°W)。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全球昼夜长短状况为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所以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BDHG。正午太阳高度角距离直射点越近越大,所以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DBHG。
(3)A点位于赤道,日出6点;D点白昼18小时,日出3时,所以日落21点,B点出现极昼,所以昼长为24小时,E点位于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H=90°-(66°34′-23°26′)=46°52′。
(4)F点位于赤道,日出6点,H点位于南回归线线正午太阳高度H=90°-(23°26′+23°26′)=43°08′。
(5)根据乙图判读,90°E地方时为0点,所以与北京同一日期的范围是90°E向东到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