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 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分布:因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世界分布:总量—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 国家—巴西最多,中国第六我国分布:时间—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空间—东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世界各大洲径流资源世界上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径流资源比较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数量上: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上: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时间分配上:
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非 季 风 区季 风 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________岭 、___山、____山、________山、
______山为界。大兴安阴贺兰巴颜喀拉冈 底 斯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九1.9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东北夏季风的进退东部地区雨带推移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衡:①南方多,北方少;②东部多,西部少。③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受气候、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由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造成的。
我国东部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较多;西部距海远,又有山脉阻隔,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较少。所以形成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的特点。
在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进退和锋面雨带南北推移规律的影响,南方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短,降水少。所以形成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特点。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降水以锋面雨为主,锋面降水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故而形成我国水资源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 地球号称是“水的星球”,但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近几年,非洲大旱,灾民遍野;水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和加拿大,有些地区也受到缺水的威胁;美国、日本以及东欧许多国这家都感到水源不足。水的星球何以缺水。 埃及2%的领土不是沙漠,降雨量为0-200mm,人口为7000万,取河水量680亿立方米,尼罗河流经8个国家,排最后一位。目前埃及缺水30%,水的利用率75%,上游的苏丹与埃塞俄比亚是埃及最重要的敌国,决不能让它们发展起来——这是埃及的国策,否则,进行战争。尼罗河流域世界银行行长伊斯梅尔:本世纪许多战争都是为了争夺石油而进行的,下个世纪多为水源而战争;
约旦国王侯赛因:约旦的战争,只有为约旦河而战;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力以及埃及总统:埃及再也不会和以色列有战争了,埃及的武装力量是为尼罗河而存在;
南亚次大陆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是印度与孟加拉的命根子,40%来自于境外。70年代支解巴基斯坦,印度对华态度无不与水资源有关。?水政治与水战争中东地区 在中东,约旦河长360公里,年平均流量18亿立方米,以色列取走10余亿,1967年占领1600平方公里的戈兰高地(约旦河主要补给区),以色列地下水开采的65%来自于被占领土。
水与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生命的创造者;
水是气候环境的调节器;
水是地球表面的“雕塑家”;
水是农业的命脉;
水是工业血液;
水是能源与交通的重要载体;
概括: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的核心,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水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
据说,人体的重量中65%是水,失水12%就会导致死亡。据统计,小麦、棉花和水稻生长平均每公顷需要消耗资源分别为7695千克、9720千克和15000千克。读图表:不同地区家庭用水差异(单位:%)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影响经济活动:
数量影响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影响活动的效益
科学技术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
落后:利用河湖水
较发达:利用深层地下水
发达:利用淡化海水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多数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①灌溉农业发达地区②农业技术得以创新③出现劳动分工,集市开始出现④集市逐渐演变为城市城市的起源三、合理利用水资源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产生的问题
数量: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供水增长速度
质量: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直接进入水体,
造成水污染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
水,实行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节水;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
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部分地区气候反常等。
人为原因:①用水量迅速增加 ②水质污染
中国的忧虑
1、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在世界上名列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1/8。
2、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我国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的忧虑
3、20世纪50年代,茫茫太湖碧波万顷,湖水清澈见底。70年代,著名风景区鼋头渚一带出现成片的“水华”(蓝藻)。80年代,湖面的“水华”像绿色油漆一般,布满半个太湖。90年代,绿油油的“水华”数次大面积爆发,使太湖沿岸人民饮水出现困难。1998年“零点达标行动”后的太湖经过多年的治理,污染状况依然触目惊心。水生存与水经济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土地与水源
生活用水:城市人均用水量中国为每天为90升,中小城市50-70,深圳市为400,农村人均用水15-40;欧美500升,最高为600升。
工业用水:在中国,每万元工业产值需水300-800立方米
生产用水,吨钢 18-25,汽车 40-50,吨纸 130-160,吨维生素 36万
火电发电60万kw的电厂用水2945-3926立方米/小时
农业用水:1kg玉米600-800kg,1kg水稻800-1200kg,1kg皮棉5000kg
两个实列:红旗渠的故事;
黄河断流;70年代 21天 6次 5-6月 130公里
80年代 36天 7次 5-6月 150公里
90年代 226天 2、3、4、5、6 月 700公里
1997年 330天黄河无滴水入海!黄河断流原因分析
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但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此外,黄河源头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原大量退化,黄河上游河段的森林大量砍伐使乔木覆盖率几乎不到0.35%,这些都是黄河断流日趋严重的原因。黄河断流的危害及解决措施
黄河断流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
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类可以利用水资源,而不合理的利用也会让人类饱尝水资源的报复。在20世纪著名公害事件有多件涉及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它们是:城市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世界用水量的增加严重的水污染 咸海的教训:
为了发展农业,灌溉几百万公顷土地,60年代每年50-70立方公里水流不能入咸海,80年代流入为零。咸海的水量从1075立方公里减少为54立方公里,盐度由10克增加10倍以上。从而导致
6万人的捕鱼业已经关闭;温度的调节作用下降,无霜期从200余天减少为170天;外裸的海床28000平方公里,雨量减少一半,该区域环境质量急剧下降。水污染与水环境锡尔河阿姆河没有几条干净的河:向长江与珠江排放的污水150亿吨/年,1999年广州出现了50年不遇的大水荒。松辽流域17808公里的河流,仅有160公里为一类水质,不到1%2984 二 16.8%3967 三 22.3%6624 四 37.2%4074 五 22.9% 严重污染,失去利用价值。全国1/4的人口饮用的水质不良,2/3的人口饮用次生污染水。 其他的水环境问题: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建立蓄水工程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合理开采地下水
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水的时间分配不均
水的空间分布不均
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水资源有限及世界用水量的迅速增加
水污染严重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面对日益严峻的淡水危机,人们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开源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蓄水工程(如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分布不均衡;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调节地区间水资源分布不均衡;进行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扩大淡水的来源;保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控制人口增长,保证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
节流措施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使公民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如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通过市场价格,促使人们节约用水等。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如果自然界不存在水循环现象,那么水资源亦就不能再生,无法永续利用。但必须清楚的是水资源的再生性和可以永续利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为水资源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一旦水资源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遭受严重的污染,那么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重局面。
所以对于特定地区而言,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是有限的。必须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只有在开发利用强度不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以及控制水污染的条件下,水资源才能不断获得更新,才能永续利用。 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修渠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们形容该工程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的骄傲。“人工天河”红旗渠民工们在悬崖峭壁上排除险石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的概念:二、世界水资源分布 1、影响水资源分布的因素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2、衡量水资源丰富程度的主要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三、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1、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