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三峡》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8 15:3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峡》教学设计
设计人: 使用人:
教学内容
《三峡》阅读教学
教材位置
54页/55页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积累文言知识,逐渐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
难 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认真分析学情,根据单元学习目标、本课内容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并对课堂做充分预设,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2、学生利用早读,结合《绩优学案》上的有关内容,熟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了解基本内容。
教学环节
教 师 、学 生 双 边 活 动
添 加 栏
一、导入

第一课时
1、检查学生在初一阶段对部分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可结合本科相关词语,让学生回顾)
自 略 虽 旦 引 绝 故
2、七年级阶段,同学们学习的文言文大多是叙事类的,只要词语掌握了,内容就比较容易把握。本学期开始将逐步接触写景类、议论类的文言文,有了一定的难度,要更加专注的学习才行。今天学习写景散文《三峡》。
3、作家作品 (参见注释和《绩优学案》有关内容)
教学环节
教 师 、学 生 双 边 活 动
添 加 栏
二、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作业:
1、学生自读课文,并结合课文注释及手头工具书,弄准生字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然后学生集体或单人反复朗读,直到读熟、不读破。
2、疏通文意,尝试翻译。注意积累下列重点词语:
(1)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或(或王命急宣) 虽(虽乘奔御风)
自(自三峡七百里 自非亭午夜分)
绝(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阙(略无阙处,“阙”同 “缺”,缺口、空隙)
(2)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
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3)学生自主疏通文意,教师适时点拨、纠正。
(4)指名学生翻译,指点翻译问题。
1、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写作顺序?
(2)作者主要指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来写的?
2、学生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明确:1、文章按照“总——分”的顺序描写了三峡的山和水,先总写山,再按夏季、春冬之季、秋季的顺序分别介绍三峡的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交代水所在的地貌山势,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2、文章紧扣三峡雄伟秀丽的总特征和四季景色的不同特点下笔。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水,突出其量大、速急的特点;春冬之时,以“清荣峻茂”四字总括,表现出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的特点;秋景则突出了萧瑟清冷的特点。
完成《绩优学案》自主练习部分。
朗读时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节奏:句式整齐,骈散结合,声韵和谐。
教学环节
教 师 、学 生 双 边 活 动
添 加 栏
一、复习导入
二、合作探究
第二课时
随机检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本科文言词语、重点句子翻译的掌握情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抓住特点写景:写山,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写山,写水的。
(1)写山,运用了什么方法,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自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侧面写山的雄伟,全段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雄伟峭拔的特点。
(2)文中写到“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有矛盾?
明确:不矛盾。“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一句写的是水势之大、水流之快的通例;“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则是特例,一方面照应平常情况是“沿溯阻绝”,同时进一步证明水速。
(3)三峡夏天的水势大而急,春冬之时却恬静温柔。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来描述画面物。
明确:素、绿、清、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秋天水寒谷空,这时的三峡又给人什么感受?从哪些景中传达了这种感受?
明确:凄凉寂静,读者从“林寒润肃”的景物描写和“哀转久绝”的猿鸣声中感受到这种氛围。
(5)课文最后以渔歌作结,有什么好处?
从结构上说,渔歌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说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使人体会到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氯。
(6)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着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
教学环节
教 师 、学 生 双 边 活 动
添 加 栏
三、拓展延伸
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肃林寒,狼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凄哀悲凉,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进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7)综观全文,体会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作着对神奇自然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朗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交流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板书

作业
设计
1、《绩优学案》作业。(分两个课时完成)
2、本课知能优化检测。(另拟)
教学
反思
及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