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三课《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知道水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并且向周围释放热量。
教学难点: 完成实验操作,并且在实验中更多地发现由水结成冰的各种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试管、纯净水、碎冰、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预设5分钟)
1.教师出示一杯热水。
让学生估计并测量这杯水的温度。
2.师:10分钟之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会如何变化呢?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呢?”
聚焦问题:
3.师:“如果一直把这杯水冷却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1.一名学生先估计水的温度,然后再实际测量。
2.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
评价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为后续探究打基础。
评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二、探究水变成冰的过程。(预设25分钟)
教师提问:
1.你有什么好方法让水变成冰吗?
2.除了把水放到冰箱里冷冻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呢?
教师分别出示碎冰、烧杯、试管等实验器材。
3.利用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片,启发学生水结成冰实验如何操作?(教师引导如何进行实验,分三步:第一,直接让学生说出水结冰的方法;第二,出示准备的实验材料,再启发学生说出实验操作过程;第三,出示课本中的操作图片,再说如何进行实验。)
4.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水在什么温度下结冰?水在结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现象发生?注意观察水与冰的不同。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
(1)持续观察记录水温的变化,重点关注两次温度:试管刚插入烧杯时的温度,水刚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2)在放入烧杯之前用记号笔标记水的位置。全部结冰之后冰在试管中的位置。
(3)温度计在试管中位置不变,不触碰杯底和杯壁。
(4)观察记录及时。
(5)注意分工合作。(让温度计的位置处于试管的水中,而不碰触底壁,时间过长,容易疲劳,因此学生可合作替换)
6.教师巡视指导,注意积极评价小组及个人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纠正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注意掌控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的想到可以把水放到冰箱里。
2.学生根据老师准备的实验器材,设计让水结成冰的方法。
3.小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以及出示的书中主题图片,小组讨论,说出实验操作方法。学生互相补充之后力求形成如下操作步骤:
(1)在试管中倒入适量的纯净水(为了结冰更快,效果明显,根据试管大小,控制水量。为节省时间教师也可提前完成)。
(2)先用温度计测量试管水中的温度。
(3)将试管插入放入食盐的碎冰当中。(冰与盐的比例约为3:1)
(4)观察记录水温的变化。
(5)……
4.学生针对注意事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5.学生记录单。
1.评价学生探究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能否设计出合适的实验操作计划来。
2.评价学生能否利用多种感官,工具获取更多数据信息,并且采用科学的方法记录,整理信息并陈述。
3.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分工合作情况。
实验活动的时间。
0 分钟时温度:( )
2分钟时温度:( )
开始结冰时温度:( )
持续结冰时温度:( )
我们的发现:
6.学生分组实验。
三、研讨交流(预设7分钟
在完成实验操作基础上,幻灯片出示,三个研讨交流的问题。
1.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2.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3.冰还是水吗?
学生针对研讨的问题展开交流。
在讨论完成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完成活动手册冰和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维恩图。之后,共同研讨:冰还是水吗?
评价学生能否顺利对前期实验的总结交流,能否在表达交流中能够以事实为依据,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观点。
四、拓展延伸。(预设3分钟)
1.解释冰箱中的矿泉水为什么会结冰?
2.利用幻灯片展示生活中冰天雪地的美景
水的温度下降,也是释放热量的过程,当温度下降到0摄度时,水开始结冰。
板书没计:
水结冰了
放热
水一一一一一一冰
(液态) 0℃ (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