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六课《观察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根据云的形状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形态。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
选择天空中有云的时候上课。1套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图片,典型的晴天,阴天,多云图,学生活动记录册等。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2分钟)
问题:1.请问同学们一般观察天气,首先会想到在无降水的时候是怎样描述天气的呢?
2.这些天气的变化是由谁决定的呢?
板书:云的观测
学生在思考以后会想到是否晴天,多云和阴天的答案。同学们回答晴天,多云和阴天会和云有关系。例如乌云密布是阴天,万里无云是晴天等。
在前概念的铺垫下认识到云是决定晴天、多云和阴天的重要标准。
探索(25分钟)
问题:怎么观测云呢?
任务:通过幻灯片图片来观察各种云图,认识各种云的种类及特点。
一、介绍云的种类及特点。
1.积云:在雷雨到来之前,就会出现积云。它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
2.卷云:轻盈、站得最高、很薄,阳光可透过云层照到地面。它有时像白色的羽毛,有时像洁白的绫纱。
3.层云: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很像雾,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
板书:积云 卷云 层云
倾听教师讲解,根据云的特点来辨别云的种类。
实现概念目标,对云的种类进行重点学习。
问题:怎样通过云量的多少来判断天气。
任务:完成云量图。
二、介绍区分云量的方法。
1.同学们拿出教师准备好的图画,图画中有个圆面,平均被分成四份。
2.学生试画以后,我们看到,如果云量不超过?,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或者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板书:晴天 多云 阴天
学生任务一:
学生通过对云量的试分,感受云量的多少对天气的影响。
学生任务二:通过动手操作来区分云量的多少对天气的影响。
通过云量的分析,实现了晴天,多云和阴天与云量的多少之间的难点突破。
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学习来辨别图片中的云是什么云?并判断云量。
任务:
三、实践
通过投影或者图片出示的几种云,让学生辨别出云的种类及云量。
思考并表达出对图片中云的种类及云量的判断。
进一步巩固学习的知识,实现了概念目标的深层次理解。
问题:生活中的云的实际状态是否与教科书中介绍的方法相同?
任务:
四、室外观测,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到室外观测,判断今天云的种类,并让学生尝试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
学生任务一:
带好活动手册及笔,到室外观测。
学生任务二:
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做好云的分类。
实现探究目标。
研讨:(10分钟)
问题: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判定今天的云量如何?属于何种天气?
讨论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
任务:
1.通过对活动手册的记录来分析今天的天气。
2.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任务一:
各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任务二:
分组展示并总结。
拓展:(3分钟)
问题:天气预报中是否有对云量的判断,我们所要完成的天气日历中包含了哪几项?
任务:结合前几节课的学习试着进行总结,为下节课进行预习和整理。
小组讨论并课下完成天气日历的梳理。
实现态度目标,激发了学生对天气日历的完善热情和对天气观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