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7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说出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1.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分为 风向统计和风速统计两个表)、气温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
教师准备:大号画图纸。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2分钟)
1.出示学生一个月以来有关天气情况、风向风速等记录单:
引导:经过将近一个月对“天气”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这节课将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
观察记录单。
(通过对一个月以来研究成果展示,让学生们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二、聚焦
(8分钟)
(课前交代给每组需要统计哪种天气情况)
1.提问:每组都接到了需要统计的相关天气情况的任务,根据手中记录的天气信息和相应的统计表,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所需要的数据?
2.指导:教师对不同统计组做相应的指导
学生结合聚焦的问题小组回答。
预设:学生说出几种天气情况相应的统计方法
1.学生对统计方法的了解程度。
三、探索
(15分钟)
1.布置学习任务:
PPT出示学习任务:
PPT
2.出示学习指南:ppt
(1)做好分工,拿出已经记录的天气日历,按照日期的顺序,小组中一名同学依次读出要统计的每天的天气现象记录情况。其他几名同学分别负责记录该项天气现象中阴天、晴天、多云的天数。
(2)为了使记录不同天气的天数不重复、也不会遗漏,不同天气情况的记录员可以画“正”字。
(3)对“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上的数据统计小组可以根据气温统计表、降水量统计表上的要求来完成。
(4)最后把每个人的统计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内。
3.各组明确任务后做不同天气情况统计。
1.学生阅读并明确学习任务。
2.学生阅读并理解学习指南。
3. 学生做天气统计并填表。
1.学生是否明确学习任务和理解学习指南。
2.小组内分工是否明确。
3.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正确整理。
四、研讨
(15分钟)
1.统计各种天气并分析
(1)提问:统计天气情况的小组:我们的统计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天?哪一种天气最多?哪一种天气最少?
(2)提问:统计风向风速的小组:在我们记录的这段时间里,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风速大的是哪一天?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 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
(3)提问:统计风向风速的小组: 在我们记录的这段时间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多少?气温是如何变化的?这段时间的气温变化对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4)对于统计降水量(降雪量)的小组:月平均降水量(降雪量)是多少?降水量最大是哪天?这一季节的降水量(降雪量)有什么特点?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
2.整体分析
提问: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大的画图纸挂到黑板上,把学生的总结写到纸上)
3.小结:天气与气候不同,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1.学生汇报统计情况。
2.整体描述天气变化与特点。
1.学生能够结合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
2.是否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