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课件(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苏州园林课件(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8 20:34:18

文档简介










宜兴市官林第二中学八年级(上)语文学案
《苏州园林》
一、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二、预习测试
1、加点字注音
轩榭( )重峦叠嶂( )丘壑( )嶙峋( )
镂空( )蔷薇( )池沼( )相间( )着眼( )
2、词语解释
⑴鉴赏: ⑵映衬:
⑶阅历: ⑷雷同:
⑸景致: ⑹斟酌:
⑺因地制宜:
⑻重峦叠嶂:
⑼别具匠心:
三、整体感知
1、通过欣赏短片和文章阅读,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你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2、苏州园林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具体设计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3、本文的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分别是什么? 、 。
4、在文中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意。

四、研读赏析
(一)读“设计者和匠师们”到“如在画图中的”回答下列问题
1、用“∥”给原文划层次
2、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3、结合语段, “败笔”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4、文中的“似乎”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5、把文中四个“讲究”的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6、联系全文,四个讲究的先后次序能否交换,为什么?

(二)读“我国的建筑”到“是不讲究对称的”回答问题
1、概括本段文字说明的中心。

2、??在原文中给这段文字可分两层
3、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文中的“同样”不能去掉的原因


(三)读“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到“又是入画的一景”回答问题
1.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2.选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3.游览者“忘却了苏州城市,只觉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这段文字中写池沼共写了几个画面:


5.“这也是为了---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作用是:

6.第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可否调换,为什么?


7.文中的“大多”和“很少”不能删掉的原因是什么。

(四)读“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到“可是没法说出来。
1.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结构特点是
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特点


4.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①“因为依据中国的审美观点来看,这是不足取的”

②“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 、
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

②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6.“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中“这” 指

7.“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试谈谈你的看法。



8.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是

(五)读“游览苏州园林必然”到“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回答问题
1.??????概括第一段文字的说明中心,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2、从文中看,“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怎样形成的?


(六)读第七、八、九段回答问题
1、第七段中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是如何体现的?

2、第七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八段中最能表现门窗是“工艺美术上品”艺术效果的句子

4、?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 

5、“栽”、“蔓延”、“补”能否换成“养”、“长”、“种”,为什么?





五、训练归纳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3、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蔓,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浏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5、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住房,绝大部分是讲究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二)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几十处。

?
2、“池沼大多引用活水”vs“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
?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屋瓦和檐漏”vs“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4、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5、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6、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7、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六、布置作业
小作文: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凌霞实验中学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字数为350字。


















(共74张PPT)
—叶圣陶
叶圣陶:
(1894~1988),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作者简介
读准下列词语
xuān xiè
luán zhàng

lín xún
lòu
qiáng wēi
zhǎo
jiàn
zhuó
⑴鉴赏:
⑵因地制宜:

⑶映 衬:
⑷重峦叠嶂:
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课文指根据具体地形,
设计各不相同的园林。
因,依照、根据。
宜,适当、适宜。
映照,衬托。
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解释下列词语。
⑸阅 历:
⑹雷 同:
⑺景 致:
⑻别具匠心:
⑼斟 酌:
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的知识。
不该相同而相同。
指别致的、有情趣的风景。
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
是否适当。
说明文的学习有“十五字”方法:
明对象
抓特征
理顺序
找方法
品语言
通过欣赏短片和文章阅读,如果让你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苏州园林:
你觉得——苏州园林就像……
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整体感知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就是: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是一幅
拙政园之冬
留园
网师园
完美的图画
整体感知
1 、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
这个目的,具体设计表现
在哪些方面?
2 、本文的结构特点和说明顺序
分别是什么?
文章从哪几方面说明这个特征?
先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然后从三个细微(次要)方面说明:
角落的布置
门窗的设计雕琢
色彩的搭配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讲究角落的图画美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讲究色彩的搭配
完美的图画
整体
局部
不止这些
总说
分说
总说
(2段)
主要
次要
(3段)
(4段)
(5段)
(6段)
(7段)
(8段)
(9段)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结构特点:
划分层次:
一、(1)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
中的重要地位。

二、(2-9)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
各个方面,
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三、(10)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
以上这些,引人回味。
1、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明确:“标本”
2、“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研读赏析
第一段:
1、给第二段划层次
4、文中的“似乎”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2、第二段中哪句话从侧面证明了“他们的成绩实现
了他们的愿望” 。
3、结合语段, “败笔”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5、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
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研读赏析
第二段
①②||③④||⑤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
“如在画图中”的。
园林设计上的欠缺
4、文中的“似乎”一词可否删掉,为什么?
5、把文中划线句子改成“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近景远景的层次”好不好?为什么?
不能删去。
“似乎”是表明作者用推测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不是设计者介绍的,所以不能用肯定的语气。
如果删掉,语言太绝对。
因此“似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改句虽然与原句的意思基本一致,
但连用四个“讲究”构成排比,起到强调的作用,
强调说明设计师与匠师的着力点之所在,
从中可以想见他们的用心良苦。
完美的图 画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 段
4 段
6 段
5 段
分说
总说
内容上一一对应
(2段)
6、联系全文,四个讲究的先后次序能否交换,
为什么?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话回答)
明确:——“绝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第三段:
明确: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作比较
不可以。因为它强调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的特点。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4、文中的“同样”不能去掉的原因。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假山的堆叠

池沼的配合
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
觉身在山间”照应
两种:
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
相同点: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自然
1.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2.选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3.游览者“忘却了苏州城市,只觉在山间”的原
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4.?这段文字中写池沼共写了几个画面:
5.“这也是为了---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运用的
表达方式是: 作用是:
6.第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可否调换,
为什么?
7.文中的“大多”和“很少”不能删掉的原因是
什么。
第四段:
1. 概括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
说明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2.?选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话是: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而不仅是手技术。
3.?游览者“忘却了苏州城市,只觉在山间”的原因是
什么?说明了什么?
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说明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艺术性。
4. 这段文字中写池沼共写了几个画面:
(1)引用活水
(2)宽畅的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
(3)桥梁不雷同
(4)池沼或河道的边沿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5)“鱼戏莲叶间”的美景
5.“这也是为了……一幅画的效果”。
一句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作用是:
说明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处处体现图画美的特点,
照应和突出苏州园林的景物特点。
6.第一句中的“艺术”和“技术”可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创造,是体现个性的审美活动;
而“技术”是在长期重复的劳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知识或技巧,
二者有层次高下之别。
如果一对调,就变成强调技术,而把建筑艺术放到了次要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了。
7.文中的“大多”和“很少”不能删掉的
原因是什么。
“大多”概括一般现象,说明池沼并非都引用活水;
“很少”突出说明池沼或河道的边沿的自然之趣,砌成齐整的石岸少。
如果删掉不符合实际,语言不准确。
选文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严密,你能从中举出一例来说明吗?
示例: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大多”引用活水,表明也有极少数不引用活 水,这样说符合实际,表达准确。
①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第五段(1):
1.这段文字的说明中心是什么?
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
画意”的特点。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本段落的结构特点是:先总后分

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
修剪树木的特点
栽种:“高树与低树┄┄花树相间”
修剪:“没有修剪┄┄道旁树”
4.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①“因为依据中国的审美观点来看,这是不足取的”
②“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
一幅好画。”

①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阐述了这样栽种树木“着眼画意的艺术效果”。

②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木在修剪树林时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5.这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摹状貌
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
的道旁树。
②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
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突出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画意”的特点。

②运用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突出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画意”的特点。
6.“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中“这” 指: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7.“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句写得好不好?
试谈谈你的看法。
好。
“寂寞”是拟人化的写法。这一句将园林中落
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的景
致写活了,
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
的特点。
同时,也暗示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
都不会感到单调。
8.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
讲究自然之美

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是
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砖砌的镂空图案
廊子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第六段:
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明确: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增加景致
的层次和深度。
2、从文中看,“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怎样
形成的?
“隔”指的是 (有墙壁隔着)
“不隔”指的是(墙上有镂空的图案)
“界”指的是 (有廊子界着)
“未界”指的是(廊子两边无所依傍)
这样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讲究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
讲究色彩的搭配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
第七、八、九段:
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1、第七段中苏州园林角落的图画美是如何体现的?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2、第七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举例子
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3、第八段中最能表现门窗是“工艺美术上品”
艺术效果的句子。
“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4、?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作比较。
突出说明了“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这一特点。

(2)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
色和白色对衬。 
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注意色彩的搭配”。

5、“栽”、“蔓延”、“补”能否换成
“养”、“长”、 “种”,为什么?
5、“栽”、“蔓延”、“补”能否换成
“养”、“长”、“种”,为什么?
“栽” —— “养”,
足见造园者的精心布局,
既使是不惹人注目的阶砌小角落也不忽略。
“蔓延”——“长”,
写出了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的繁茂,化静为动。
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
“补” ——“种”,
写出匠师们是多么的善于化单调为多彩。
又紧扣“完美的图画”的中心,
突出了苏州园林处处是画,美不胜收的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讲究角落的图画美(7段)
讲究门窗的图案美(8段)
讲究色彩的搭配(9段)
完美的图画
整体
局部
不止这些
总说
分说
总说
(2段)
小结:
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完美的图画”。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本文小结
一、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苏州园林:一幅完美的图画(四讲究,三注意)
二、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整体——局部,概括——具体,主要——次要
三、说明结构
总——分——总
四、说明方法
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摹状貌……
五、说明语言
准确,精当
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的“……”,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1、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蔓,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浏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具体形象地说明了
“对象”的“……”,
便于读者理解。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住房,绝大部分是讲究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突出强调被说明
“对象”的“……”特
点(地位、影响等)。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
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
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使被说明
“对象”的“……”
更形象、具体
说明
方法 例句 作用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摹状貌

说明语言
1、加点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几十处。
“据说”起限制作用,作者只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数据,没有具体考察苏州园林到底一共有多少。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也说明作者写作态度的严谨。
“池沼大多引用活水”vs“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
大多”是普遍,大部分使用活水,但不是全部。
“极少”是指使用彩绘的情况少之又少,但是也有极少数例外。
说话很有分寸,留有余地。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屋瓦和檐漏”vs“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极强的肯定,绝不含糊。强调表示无一例外。
语言特点: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 “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语言特点:
语言准确、生动、周密、精炼
探究拓展
小组讨论:
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思路吗?
布置作业
小作文:
提示:先抓住凌霞实验中学的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
字数为350字。
我们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