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解放军战士们冲破重重阻碍、歼灭及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江防线,遇到了人民解放军好似催枯拉朽;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到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__________(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___________(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中夺得十米跳台跳水冠军的____________(雄姿/英姿),仿佛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和词语的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阻碍(ài) 催枯拉朽
B.歼灭(qiān) 心潮彭湃
C.击溃(kuì) 豪情万丈
D.冠军(guān) 震耳欲聋
(2)选择括号里的词语补充语段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遗嘱 鼓励 英姿 B.遗愿 奖励 雄姿
C.遗愿 奖励 英姿 D.遗嘱 奖励 英姿
(3)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追思与缅怀 ②光荣与梦想 ③决心与信念
B.①光荣与梦想 ②决心与信念 ③追思与缅怀
C.①追思与缅怀 ②决心与信念 ③光荣与梦想
D.①光荣与梦想 ②追思与缅怀 ③决心与信念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B.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C.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在常规能源中,水能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C.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不少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付更高价格。
D.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全体成员一致决定,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十米跳台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5.为下面的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0个字以内)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海口9月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庄晓珊) 9月8日,以“肿瘤创新治疗的前沿与方向”为主题的2018年第五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在海口开幕。海南省省长沈晓明会见了参加峰会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彼得·阿格雷、约翰·伯特兰·格登、谢尔登·格拉肖、阿达·约纳特等医学专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2014年初,一封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留德学子的回信传遍全球。“走,回中国!”一时间归国成潮。这是一个国家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良好的政治环境、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市场份额,对留学生形成了强大的吸附力。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的肺腑之言就道出众多海外学子的心声:“在外国做得再好,也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旁观者。回到国内,我会成为祖国变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来中国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也在迅猛增加。
[材料二] 下表是“归国潮”的有关数据
“归国潮”经历三段式发展期
[材料三] 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有留学背景的“海归”。目前,全国共有留学人员创业园300多个,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与高徒陈宇翱、陆朝阳先后回国,他们组建了一支令世人倾慕的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打破体制壁垒,制定优惠政策,诚纳天下英才”,在“归国潮”风起云涌之际,国家有关部门敏锐地把握住中国的发展大势,适时做出了加快人才建设的诸多战略决策。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近几年,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促使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迅猛增加。
B.我国政治、经济和市场强大的综合实力是形成留学生“归国潮”的主要原因。
C.众多海外留学生不愿在国外做“旁观者”,希望回到国内,为祖国发展做贡献。
D.潘建伟与高徒回国,是中国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磁场效应”的一种具体表现。
(2)阅读[材料二],请分别概括“归国潮”三个阶段“回流率”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归国潮”为我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指出这则消息的导语并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正文前面的黑体字部分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我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A]记者专访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秘书长杨宇光(节选)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天舟一号”。
杨宇光:“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它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约13吨,物资上行能力约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吨,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其有效载荷比例在目前所有的货运飞船中是最高的。
[B]消息《“天舟”“天宫”顺利对接》(节选)
本报北京2017年4月22日电 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据了解,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天舟一号”,它的上行载货比、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综合能力比肩甚至优于国际现役货运飞船,快递货物经济实惠。此次与“天宫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
[C]天舟瘦身记
①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任务,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②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运送更多的货物给它。但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若想运更多货物,我必须在保证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减肥。
③减过肥的人都知道,腰部的赘肉是很难减下去的。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原先做得很厚实,显得臃肿。因此,教练决定第一步就要帮我减腰部赘肉。
④经过多次试验,教练将我的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保留结构受力部分,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将腰部的重量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丝毫没有影响腰部的结实程度。
⑤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通过去除“皮下脂肪”,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
⑥为了装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货物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每一项改进都运用了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为此,研制人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阅读材料[B],说说“天舟一号”要完成哪些任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材料[C]中,科研人员采用哪些方法为“快递小哥”“瘦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人认为材料[C]中第⑤段画线句多余,应删去。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材料[A][C]都介绍了“天舟一号”,它们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
①大学四年,我听了无数次讲座和演讲。在所有这些演讲中,听众最多的,当然是那些创业成功者来做的演讲。有趣的是,这些以招聘和广告为目的的演讲,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两个字。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②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选秀节目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其实意思是:我想红。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5道题目打败4个人闯过3关也是梦想。
③我们是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有了“成功人士”这个称谓,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做马”;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所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④一次,我在异地看了一部电影——《世界第一麦方》,梗概是: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地打拼奋斗和经历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子”,这是电影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说实话,看了之后,我颇为我们的梦想感到自豪,他们的梦想竟然这样“不入流”。
⑤后来,我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当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学,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是去创业了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我听完这个故事,忙不迭地对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非常为孩子感到自豪。
⑥“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很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和理解。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
⑦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因为不得不工作,他们选择这项或那项职业,不是出于内心的热爱,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选择的依据。
⑧可厌的工作、无趣的工作,仅仅因为待遇高于其他人而备受重视——这是人类最残酷无情的磨难之一。
⑨我们长久以来受此磨难而不自知,每日万分苦闷却不知它何起何终。
⑩我们长久以来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自己的内心。
?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们长久以来都忽视的一个简单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他人的劝诫、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他所追寻的东西。
?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原文/蒋方舟,基于命题需要有改动)
14.请解释下面加点部分在文中的意思。
(1)我们对于“成功”的想象就是“白玉为堂金做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①—③段讲述了当前社会人的“梦想”,结合全文说说这一“梦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关注第④⑤段中加点的两个“自豪”,同为“自豪”,原因大不同。请简要概括“我”和“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
“我”感到自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长”感到自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何理解作者所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8.生活中处处有新闻,就你身边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写一则500字左右的消息。
参考答案
1.答案(1)C (2)D (3)A
解析(1)A.催→摧。B.歼jiān,彭→澎。D.冠guàn。
(2)可以根据词义并结合语境来分析,如“奖励”与前面的“诺贝尔奖”相对应,故排除选项A。“雄姿”指雄壮威武的姿态;“英姿”指英俊威武的风姿。结合语境,此处应填“英姿”,故排除选项B。“遗嘱”是一个法律概念,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具有法律效力;“遗愿”指死者在生前遗留下来的愿望。结合语境,此处应为“遗嘱”,故排除选项C。
(3)解答本题按照“追思怀念—拥有梦想—满怀信念”的逻辑顺序进行思考即可。
2.A B.第一个句号应该改为分号。C.可以将第三个顿号删去。D.可以将句号调至句末。
3.D A.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精神”。B.搭配不当,可在“是取之不尽”前加上“水能”。C.缺主语,删去“随着”或“使得”。
4.B A.“背景必须独立成段”表述错误,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C.“郭晶晶”应为“吕伟”。D.《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
5.答案 第五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在海口举行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答题时,先找出导语部分(第一句),再按照字数要求进行压缩,最后采用“什么事+怎么样”的格式表述即可。
6.答案 (1)A
(2)第一阶段,稳步上升;第二阶段,快速增长;第三阶段,保持在高位。
(3)促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中国科技队伍的实力;推动国家做出加快人才建设的战略决策。
解析 (1)“80%左右的留学生归国”与“来华求学的海外留学生数量迅猛增加”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观察图表可知,第一阶段除2008年较上年略有回落外,均呈稳步上升局面;第二阶段从2011年到2014年,数据快速上升,回流率增长迅速;第三阶段数据保持在80%左右,可以用“保持在高位”来概括。
(3)通过“近8万名留学人才创建了一大批如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得出“促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通过“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中国物理界的‘梦之队’”归纳出“增强中国科技队伍的实力”。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诸多战略决策”归纳出“推动国家做出加快人才建设的战略决策”。
7.答案 导语:第①②句。作用:概括消息的核心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解析 导语位于电头之后、主体之前,是具有概括性的文字,涵盖了新闻的主要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8.答案 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地点和时间,表明报道及时,材料真实。
解析 根据位置和黑体字的内容,可确定其为电头部分。电头部分的作用,可结合其交代的内容来分析。一般电头要交代发电单位、地点和时间,以彰显新闻的真实性和报道的及时性。
9.答案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解析 本题设题点在第⑦句,探究设题点的上下文,在第⑧句中可以找到答案。
10.答案 ①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实(试)验。②空间应用实(试)验。③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实(试)验。
解析 从材料[B]结尾处“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中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再分条列出。
11.答案 ①将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重量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但不影响腰部的结实程度。②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使体重再次减少30千克左右。③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④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
解析 答题时,可在材料[C]第④—⑥段中找寻答案,然后分条概括即可。
12.答案 不赞同。这句话具有以下几点作用:①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段落之间的衔接更紧凑;②在内容上,它提示了本段下文要说明的对象是“皮下脂肪”,即壁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通俗易懂;③同时赞扬了科研人员严格、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所以不能删去。
解析 答题时,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①结构上的作用;②内容上的作用;③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13.答案 [A]的语言朴实无华,多用数字,表达效果是更准确、更科学。[C]的语言生动形象,多用比喻、拟人,表达效果是不枯燥,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吸引人去阅读,通俗易懂。
解析 [A]属于平实说明,语言朴实无华,用词准确严密。[C]属于生动说明,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多用描写,通俗易懂。
14.答案 (1)财富和地位 (2)出名(走红)
解析 本题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句意思的能力。(1)“白玉为堂金做马”出自《红楼梦》第四回,指贾府很富有。在这里象征财富和地位。(2)“大鸣大放”指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这两个成语在本句中都是让别人知道自己,出名、走红的意思。
15.答案 (1)特点:功利的、外在的。
(2)原因:社会风气的影响,自己无法抵御名利的诱惑(或听信他人的劝诫,受到生活的诱惑)。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探究和提炼概括能力。从①—③段的内容不难看出,当前社会上很多人所谓的“梦想”并不是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而是追求功名利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后面的⑦—?段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太多的外界因素的影响,抵御不了名利的诱惑。这样的“梦想”当然不容易实现,以至于长久以来遭受无情的磨难,每天万分苦闷却无法自拔。
16.答案 “我”:为我们追求的梦想是远大的(或不平凡的)而自豪。“社长”:为儿子的梦想是出于内心的热爱(或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自豪。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探究和提炼概括能力。这两个“自豪”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第④段中“我”看了电影后对主人公“做最好的厨子”的梦想颇不以为然,感觉他的梦想“不入流”,反而为自己的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感到自豪;第⑤段中“我”了解了社长儿子的故事后对社长表示同情,而社长却说自己为孩子感到自豪,主要就是因为他儿子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两件事对“我”内心触动很大,也促使“我”的观点最终得以改变。
17.答案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梦想,不会受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专注而坚定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句的理解能力。本文的题目是“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文章开头先从“我”对“梦想”这个词语的怀疑谈起,接下来列举了电影里和现实生活中的两个例子,论证什么才是真正的“梦想”和“成功”。⑦—?段分析了只是为了生存和别人的感受而不是遵从自己内心所做出的选择带给人们的痛苦和无奈。最后三段“我”提出自己的观点:一个真正知道自己梦想的人,会不受外界的干扰,坚定地成为自己。而“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如同黑夜中也健步如飞的人”就是这种观点的一个形象化说法,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文章主旨句要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8.[写作指导] 消息,是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要写好这样的事件,需要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最基本的资料,一般包含“六要素”,即何人、何地、何时、何事、何故、如何。具体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关注生活,留心并追踪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②确保新闻要素的完整性和真实性;③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以吸引读者的眼球;④精心推敲导语,写出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⑤合理安排结构,可以运用“倒金字塔结构”,想好各部分内容的安排;⑥消息的语言要准确、简明,在此基础上,可追求形象、生动;⑦相关背景材料和结语根据报道的需要来确定是简要写出还是不写。
[例文]
八年级(1)班举行“好消息奖”推选活动
本报讯 5月5日上午,为激发同学们对新闻的关注热情,八年级(1)班成功地举行了一次“好消息奖”推选活动。通过交换阅读、现场打分等形式,根据消息的完整性、时效性、新颖性等标准,最终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共30篇作品。
本次活动,由该班班委会、团支部发起,得到了学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的大力支持。活动中,共收到来自全班同学提供的各类消息48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体育、卫生、教育等方面。整个评选活动分为三部分:一是由各位同学现场展示自己从网络、报纸上选取的好消息,并简要陈述选择该消息的理由;二是将这些好消息进行交换阅读,在阅读中互相评价;三是对48篇好消息进行现场打分,并当场公布结果。
活动持续了近三节课,最终经过老师、同学们的认真评选,有30篇好消息获奖。《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等两篇消息喜获一等奖,《孤寡老人“儿孙满堂”》等8篇消息获得二等奖,另有20篇消息获得三等奖。
整个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自始至终,同学们热情高涨。正如有位同学所言:这次“好消息奖”推选活动意义非凡,必将极大地激发我们对新闻的关注热情,衷心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点评] 这则消息语言简练,结构完整,符合消息的写作要求。从导语的设置,到主体的撰写,再到文章的结束,要素齐全,条理清晰。尤其是结尾,借用同学的话说明活动的意义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设计巧妙而又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