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四节 免疫调节 教学目标
一、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
四、特异性免疫
五、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
六、免疫学应用
(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二)抗原与抗体
(三)特异性免疫类型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
四、特异性免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胸腺
骨髓
分化
抗原刺激
效应T细胞
记忆
细胞
记忆
细胞
浆细胞(效应B细胞)
淋巴因子
抗体
(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如伤寒杆菌只能与抗伤寒杆菌抗体结合,而不能与抗痢疾杆菌抗体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叫做抗原决定簇,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A.抗原(antigen):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就叫做抗原。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二)抗原与抗体
B.抗体(antibody)
3.抗体的化学本质: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抗毒素、凝集素、溶解素、沉淀素等.
蛋白质
4.抗体的性质:
特异性
2.抗体的形成:
(二)抗原与抗体
1.概念;
5.抗体的分布:
6.抗体的作用:
沉淀与疑集等
(二)抗原与抗体
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怎样的功能?
●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阅读课本37页“体液免疫”部分
(三)特异性免疫类型
抗原
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
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作用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三)特异性免疫类型
1体液免疫过程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感应阶段
1.体液免疫
效应阶段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吞噬
细胞 T细胞 B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 B细胞 抗体
功能 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 呈递抗原 受抗原
刺激
增殖
分化 保持对
抗原
记忆 产生
抗体 与抗原
特异性
结合
●当抗原已经侵入细胞,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抗体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怎么办呢?
●这时采取的免疫方式与体液免疫有何不同?
阅读P37
2.细胞免疫过程
感
应
阶
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淋巴因子
细胞免疫
反应阶段
感应阶段
效应阶段
吞噬 细胞 T细胞 记忆 细胞 效应 T细胞 淋巴 因子
功能 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 受抗原
刺激
增殖
分化 保持对
抗原
记忆 直接杀死靶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增强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抗原
吞噬
细胞
T细胞
B细胞
效
应
B
细
胞
抗
体
记忆
细胞
效应T
细胞
记忆
细胞
杀伤靶
细胞
淋巴
因子
释放
抗原
与抗原特异结合清除抗原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
B细胞,T细胞的增殖分
化,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作用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
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记忆细胞
抗体、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抗原
靶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靶细胞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产生效
应细胞
产生效
应方式
相互关系
既各自有独特的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任何抗原都需经抗体的作用才能最后被清除。
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
抗原类型 发挥免疫作用
的主要方式
细菌外毒素
异体组织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
资料分析: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
HIV急性感染期
无症状期
症状期
(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二)抗原与抗体
(三)特异性免疫类型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
四、特异性免疫
(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二)抗原与抗体
(三)特异性免疫类型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
四、特异性免疫
以教学目标小结
(共24张PPT)
第四节 免疫调节 教学目标
一、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
四、特异性免疫
五、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
六、免疫学应用
(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二)抗原与抗体
(三)特异性免疫类型
(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关系
四、特异性免疫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一)自身免疫病
(三)免疫缺陷病
(二)过敏反应
(三)器官移植
(一)免疫预防
(二)免疫治疗
五、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
六、免疫学应用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
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
抗体
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
进攻
进攻
(一)自身免疫病
概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异常敏感“敌我不分”。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五、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
(二)过敏反应
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过敏原 效应B细胞 抗体
刺激
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血液的某些细胞表面
吸附
产生
机理:
花粉、蛋类 牛奶、鱼虾 室内尘土 青霉素等
五、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原
某些细胞
组织胺等
再次刺激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导致
释放
与抗体结合
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
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性胃肠炎)
全身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预防措施: 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二)过敏反应
(三)免疫缺陷症
概念: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 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
类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引起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
●艾滋病病毒●致病机理●病毒分布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艾滋病感染阶段
五、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
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
HIV急性感染期
无症状期
症状期
病毒分布
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泪液、唾液、尿液、血液、精液和乳液中
传播途径
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讨论:以下行为是否可以传染艾滋病
1.与爱滋病病人共同进餐
2.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3.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4.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5.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6.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7.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8.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
9.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马桶
10.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
×
×
×
√
×
√
×
×
√
预防措施
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返回
(一)免疫预防
患者患过传染病或隐性 感染后自然产生了免疫力
对机体进行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自然自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通过胎盘、初乳,将抗体传递给胎儿。
对机体输入免疫血清(含特异性抗体)等,使其获得一定免疫力。
自然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六、免疫学应用
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
免疫 用的 生物 制品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菌苗:如伤寒菌苗、卡介苗
疫苗:如乙脑疫苗、牛痘苗
类毒素: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血清:如白喉抗毒素
免疫球蛋白:如丙种球蛋白
(一)免疫预防
六、免疫学应用
(二)免疫治疗
淋巴因子
抗体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凝集素
抗毒素
(三)器官移植 P39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1.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
2.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 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
3.不能。例如,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
【课堂练习】
P40讨论答案
★假设某男同学不慎大面积烧伤急需植皮时,应该用父母的或自己的健康皮肤呢,还是应该用他孪生哥哥的健康皮肤呢?
应该用他孪生哥哥的健康皮肤。
★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的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共同点是( )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效应B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人体排除“非己”成分的方式是( )
①阻挡C ②杀灭 ③吞吃 ④凝集 ⑤溶解
A.①②③④⑤ B.只是④⑤
C.只是③④⑤ D.②③④⑤
★效应T细胞作用最完整的一组是( )
①分泌淋巴因子 ②呈递抗原 ③识别抗原 ④激活溶酶体酶 ⑤与靶细胞结合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爱德华·詹纳
英国内科专家爱德华·詹纳发明和普及了一种预防可怕的天花病的方法——接种疫苗法。詹纳于1749年出生在英国格洛斯特郡伯克利小镇上。十二岁时他跟一位内科医生学徒,后来在一家医院里边学解剖边工作。1792年在圣·安德鲁大学获得医学学位。他四十五、六岁时已成为格洛郡内的一位有名的内科和外科医生。
詹纳在一本薄书《天花疫苗因果之调查》里公布了他的结果,他于1798年非正式地发表了这本书。就是这本书是接种方法被迅速采用的主要原因。
1749~1832年
第一次接种
1796年5月,詹纳用从一个奶场女工手上的牛痘脓胞中取出来的物质给一个八岁的男孩詹姆斯·菲普斯注射。如事先所料,这孩子患了牛痘,但很快就得以恢复。詹纳又给他种天花痘,果不出所料,孩子没有出现天花病症。
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烈性传染病。为什么接种过牛痘的人就不会感染天花呢?
抗体数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
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
●记忆细胞引起的二次免疫有什么特点?
比初次反应快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尚未为患之前将它们灭绝。
(共15张PPT)
你知道每天你的手上
有多少细菌吗?
一克指甲垢里藏有38亿个细菌
将手洗干净还有182种细菌
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80万个细菌
细菌、病毒
无处不在!!
我们周围有很多细菌病毒,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2-4 免疫调节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稳态中的作用。
3. 初步了解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习目标】
1、概念:机体的一种的保护性的适应,通过免疫,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一、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2、功能:
泡泡男孩
①防卫功能: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②监控功能:
③清除功能:
消灭突变细胞
第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组成:
皮肤和黏膜
功能:
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
第二道防线
组成:
组成:
功能:
功能: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清除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
免疫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扁桃体、淋巴结、脾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1、免疫器官
胸腺
淋巴结
骨髓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胸腺、骨髓、扁桃体、淋巴结、脾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骨髓中成熟
(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成)
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的起源、分化和生成
胸腺
骨髓
分化
抗原刺激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淋巴因子
抗体
T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2、免疫细胞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胸腺、骨髓、扁桃体、淋巴结、脾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
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骨髓中成熟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成)
免疫活性物质
第四节免疫调节 第一课时 小结
一、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二、人体的三道防线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