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冰融化了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4 冰融化了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29 13:0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姓名

学段学科
小学科学
教学题目
冰融化了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有两个重心:1是测量出冰融化时的4个相关数据;2是分析这些数据,形成认识。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测量得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
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固体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预测。当然还必须让学生们再做一次细致的观察。因为,很少会有学生观察过一块冰块融化的全过程,更不会去测量冰块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我们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这样一个观察过程。教科书在这部分也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观察、记录的步骤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活动。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时,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
通过上述的观察、交流活动,相信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第二部分:加快冰的融化
教科书这部分内容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了怎样加快冰融化速度的问题,学生有了前面冰融化过程的观察认识,他们应该能够想到,把冰块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让冰块吸收更多的热量等方法能够加快冰融化的速度。教科书通过融化冰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们去思考和想出各种加快冰融化速度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为了实现尽可能快的融化冰块的要求,有些学生可能会在两手间来回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或轮换着将冰块捂在手心里;还有些学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如灯下、窗户附近或阳光下。当学生在现这一要求时,要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学生间的彼此竞争不是目的,比赛的目的是通过选择最快的融化冰块的方法,进一步强化(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重要因素的认识。
这课全部的活动都是在进行冰块融化的观察,无论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还是人为干预情况下的观察,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如:盛冰的玻璃杯、塑料袋外壁上湿挽挽、有水珠出现等现象。这是具有良好观察品质的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到的,它也是后续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话题。
项目
内容
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游戏比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
学生听、说、操作、分工、合作等学习习惯的质量对本课能否顺利实施有直接影响。关注、有效并坚持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就是促进他们科学学习素养形成的重要部分。前一节课,学生们观察了水结冰的过程,结冰使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水。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他们将先预测在室温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通过观测,他们会发现,冰融化时,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说明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设计一个使冰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融化的实验。学生可能会用两手摩擦冰块(冰块装在密封的塑料袋中),也可能会把冰块放在屋内温度较高的地方……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进一步认识到,促进冰块快速融化的重要因素是热量。
三、学习环境选择
1.学习环境选择(AB )
A.简易多媒体教室 B.交互式电子白板 C.网络教室 D.移动学习环境
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
教学环节
知识点与教学内容
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效果
加快冰的融化
知道如何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学生实验获得新知
比赛游戏: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学生预测方法。
通过融化冰的比赛活动,促使学生们去思考和想出各种加快冰融化速度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
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学生实验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汇报交流
观察冰的融化
知道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全部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
实验数据比较
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通过数据对比知道其中隐含的意义
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学生看书,介绍观察方法,补充。
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
小组实验,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拓展
总结收获
提问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回答
为下一课做好铺垫
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提问
五、评价方案设计
1.评价形式与工具( AB )可多选
A.课堂提问 B.书面练习 C.制作作品 D.测验 E.其他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
1、记录表:
时间(分钟)
温度(℃)
我的发现
选择题
(1)、水混合物加热时,正确的说法的是()。
A、冰和水的温都升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水的温度不变,冰的温度升高
(2)、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放在背阴处冰块多,乙盆放在阳光下冰块少,两盆水的温度相比()。
A、甲盆中水的温度高 B、乙盆中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六、备注
(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应急预案等。如同时设计有板书,在下框中表明)
板书: 冰融化了

冰(固态) 水(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