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畸形(jī) 文绉绉(zōu) 小心翼翼(yì) 深恶痛疾(wù)
B.瞥见(piě) 眼翳(yì) 无可质疑( zhì) 藏污纳垢(gòu)
C.一绺绺(liǔ) 炽热(zhì) 筋疲力尽 颔首低眉( hán)
D.酸渍(zì) 锃亮(zèng) 骤雨猝至( cù) 广袤无垠(mào)
2.下列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
B.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
C.元旦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D.先生讲课时,他就在一旁正襟危坐,静静地听着。
3.(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文系的学生不仅要知道李白、杜甫、鲁迅等的伟大成就,还应该懂得如何写文章和做学问。
B.经各方通力合作,《朱德军事文选》《周恩来军事文选》《叶剑英军事文选》等继续推出,为全军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系统学习和研究军事实践经验及军事理论提供了必备的教材。
C.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不久,人们就猜测镭是否也可以像X射线一样用于治疗。经过不断的尝试,终于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下,人类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癌症的治疗。
D.1月12日,中央宣传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18年“最美铁路人”先进事迹。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
B.《回忆我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母亲去世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
D.《美丽的颜色》一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5.(2018湖北恩施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
②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如果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一旦离开校园,很可能把书永远丢弃在一边,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想看到的。
③对教育来说,阅读是最基础的教学手段,教育里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石就是阅读。
④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重视阅读,尤其是延伸阅读和课外阅读。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几则新闻:
①2018年5月21日下午,河南省招生办发布“诚信高考图解”第一篇,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诚信考试光荣,违规作弊入刑”。
②2017年6月1日起,青岛骗提公积金记入诚信档案,5年内难申请贷款。
③2017年6月2日,“新商业:电商诚信与商业模式创新”分论坛在北京举行。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材料二中的书法字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2)阅读材料一,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观察材料三中的漫画,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不超过70字),并写出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涵涵想借用邻居的漂亮花篮做一个手工作品,周二在班级展示完就可以拿回来。邻居冯阿姨让涵涵随意用,但涵涵坚持写一个借条,请你帮涵涵拟一张借条给邻居冯阿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2018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念出了那张纸片
佚名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搞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参与课题研究,每个人都要提交想法。我们的负责人是个地理老师,她让我们在纸条上写自己好奇的问题。
高一的我叛逆自负,觉得这些东西十分无聊,也觉得全世界就自己最厉害,相当痛恨应试教育,觉得学校这种地方,实在承载不了我的才华。所以,就像是恶作剧一样,我写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积木搭得这么好,学校却不开积木课”。我胡乱地写完,把纸条交上去,然后微眯着眼睛,不再理会教室里的一切。
那是我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可我永远忘不了她读到我的纸条时眼睛里忽然泛出的光,然后,她说话了:“谁是李云飏?举个手好吗?”我睁眼,举手。
“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棒。”她微笑着,认真地说。
那天课上过了四个选题,我的建议是其中之一,名字定为“论学校开展积木课的可行性探究”。我就开始弄这个开玩笑一样的课题了。政治老师上课还点过我的名,说不行就算了,别搞了。我不服了。我找数据,研究乐高,写论文。地理老师不知道上哪里找的那么多资料,她每次单独找我都会给我好几个方向,后来我才知道,这都是她熬夜弄的。
现在回想起来不仅感动,甚至有些震撼——她一定看到了我的所有叛逆和傲气,甚至所有孤独?或许那天她拿起那张纸条,看到我微眯眼睛的那一刻,就看透了我的诸多本质——我高一时一天说话不超过五句,一个朋友也没有。
最后答辩前,我拿出一张纸片,上面是一些字,我看着她,说想把这些念出来。上面是我对教育制度的质疑。她沉默了很久,说:“你想清楚了,这些评委不一定会喜欢。”
那天答辩是我第一次上台,一开始脚就狂抖,还剩一分钟时,我还有三页结论没讲,可我却做了个自己都没想到的决定。我放下话筒,走上前三步,从衬衫口袋里掏出那张纸片。之后的五分钟,到现在为止,都是我二十二年的人生中我认为最辉煌的时刻,我无数次梦见那一幕。
我把那段话念了出来。
那张纸片我已经找不到了,我记得我写过,“为什么我们只能去相信而不能去思考”“你可以阻止我笑,但你不能阻止我想象”……很二,但气势恢宏。我清晰地记得,评委老师们很意外,但听得很专注,年级里前排几个打瞌睡的兄弟都把背挺直了。
班主任第二天早自习进教室时笑眯眯地对我讲:“李云飏,你出名了。好几个老师都在向我打听你,说很喜欢你。”可我越想越觉得愧疚,这份论文地理老师耗费的心血比我多,尤其是结论——那最后被我完全略过的、只字未提的地方。那里她研究了很久,并且三番五次地嘱咐过我,怎么尽量严谨,怎么得体表述,甚至答辩时怎么打动评委。本来起初就是个野路子的选题,完成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天我低着头,跟她说了许多愧疚的话,她打断我:“你把想说的话当着全年级说出来的时候,开心吗?”我愣了愣,然后点点头。她微笑:“开心就好,你很棒!”
说完,她依然微笑着。看着她,我突然流泪了。
这是我高中唯一一次流泪。我是个成绩不好的顽劣学生,而这时有个老师站出来,告诉我,我很棒。告诉我大学是个能充分发挥一个人才华的地方,如果我确实喜欢这种感觉,一定要去经历大学。
我捡起了从没及格过的功课,从个差生开始起步,拼搏了三年,最后,终于进了一个自己向往的一本院校。
我很庆幸我当时的选择,选择不再顽劣而开始拼搏;更庆幸有那个老师教会了我做出这个选择。
(文章有删改)
7.文中“我”回忆了上高中时的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的“她”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地理老师时,文中多次用到“微笑”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理解结尾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赞同文中的“我”在全年级的课题答辩会上念出那张纸片上内容的举动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8湖北鄂州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
12.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了哪几件往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画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完全文说说你对文章第⑩段画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把毕生精力全部献给科学事业的诺贝尔,曾写下一篇短小精悍的自传。全文如下:
“阿·诺贝尔呱呱坠地之时,小生命差点断送在仁慈的医生手中。
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
主要过失:终身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
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
最大罪恶:不敬鬼神。
重要事迹:无。”
诺贝尔的自传可谓诙谐幽默、个性鲜明。你自己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概括自己吗?生活中的哪些事情能真正体现自己呢?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自传。
参考答案
1.D A.绉zhōu。B.瞥piē,质→置。C.炽chì,颔hàn。
2.C “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用错对象。
3.B搭配不当,可将“继续”改为“陆续”。
4.A《藤野先生》除了表达作者的爱国之情,主要还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5.B通读文段可知核心话题是“阅读”,由此确定第③句为总领句,应置于首位,可排除A、D两项;再根据逻辑推理判断,第④句从反面阐述当前阅读的现状,第②句以此进一步从反面说明其后果,据此可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B。
6.答案 (1)略。(2)(示例)“诚信”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不守“诚信”将受到严惩)。(3)内容:一位身穿印有“诚信”二字工作服的铁匠师傅站在铁砧旁,左手用钢钳夹着一块写有“承诺”二字的铁块,右手举着铁锤,铁块火星四溅。寓意:依靠诚信打造承诺。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
(4)(示例)
借条
今借到冯阿姨花篮壹个,周二下午放学后归还。
立此为据。
借件人:涵涵
×年×月×日
解析 (1)答题时,按照题干要求,规范运用正楷字,正确写出“诚信赢天下”,同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2)①②两则新闻从反面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不讲诚信将受到惩罚),③以举行论坛的例子表明诚信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即可。(3)答题时,先读懂画面内容,把画面上的内容依次介绍出来,正中的铁匠师傅,穿着印有“诚信”字样的工作服,左手拿钢钳,右手举着铁锤,包括上面的“诚信”和“承诺”都要呈现出来。由此解读漫画的寓意:只有讲求诚信的人,他的承诺才让人信服。(4)一个完整的借条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一般格式为:①标题——正文上方中间写明“借条”。②正文写在标题下面一行,空两格;如果标题写成“今借到”三个字,正文写在标题下,顶格写。③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写“立此为据”。④在右下方写署名、日期。
7.答案 “我”恶作剧式的选题却得到地理老师的支持,虽然答辩时“我”举动出格,但她仍激励、引导“我”,使“我”迷途知返,通过努力最终考取理想院校。
解析 完整的事件叙述不能缺少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要素。选文的前两段交代事情的起因:学校要搞研究性学习,“我”因为叛逆提出了恶作剧式的选题。事情的经过一波三折:“我”没有想到,选题居然得到了负责人地理老师的支持,她熬夜帮“我”整理资料,细心嘱咐“我”如何答辩。但是在答辩时,“我”依然冲动地把对教育制度的质疑说了出来。尽管如此,她事后也没有责备“我”,仍对“我”进行热情的鼓励和引导。事情的结局是:“我”终于被感动,迷途知返,努力拼搏考进了理想的大学。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三要素概括出来即可。
8.答案 ①关爱、包容,和蔼可亲;②细心、智慧,洞察一切;③认真、用心,善于引导。(回答时须结合作品内容)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结合文中的描写来进行。文中的地理老师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位认真负责、能够包容学生的缺点、善于积极引导学生的优秀教师形象。首先,她对于“我”的恶作剧式问题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给予了肯定并大力支持,促使“我”的课题得以顺利通过。这体现了她的关爱、包容与和蔼可亲。然后,她又熬夜帮“我”找资料,进入答辩环节时对“我”再三叮嘱,希望“我”能顺利通过答辩。当“我”决定在答辩时把自己对教育制度的质疑念出来时,她也只是进行了善意的提醒并没有横加阻拦。这体现出她的认真、用心和善于引导。最后,当“我”愧疚地对她道歉时,她仍不忘对“我”进行鼓励和劝导,最终使“我”迷途知返,努力拼搏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这体现了她的细心、智慧和洞察一切。
9.答案 “微笑”一词①描写人物神态,且反复出现,刻画并突出了地理老师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②用语虽平实朴素,但细小传神,令人印象深刻。
解析 “微笑”属于对人物的神态描写。文中对地理老师的“微笑”的描写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在“我”提出闹剧式的选题后,她“微笑”着对“我”的想法进行了肯定和赞扬。还有两次是在答辩会后“我”对她真诚道歉时,她依然“微笑”着对“我”进行肯定,而“我”却被她感动得流泪了。这三次“微笑”,突出了地理老师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0.答案 感谢地理老师用激发和鼓励,让“我”找到自信、不再叛逆自负,并做出开始拼搏努力的决定。
解析 理解画线句的含意要结合全文的主题去考虑。句中的“这个选择”指的就是前句所说的“不再顽劣而开始拼搏”。应该说文中的“我”后来能够考入理想大学,和地理老师对“我”的关爱、鼓励、肯定、引导有很大关系。正是课题研究这件事使“我”不再叛逆,找回了自信,通过努力拼搏取得成功。因此,“我”对地理老师是充满感激之情的。
11.答案 (示例1)赞同。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有勇气。在大庭广众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大家的评判,还有可能遭遇别人异样的眼光。②有思想。“我”虽然有些偏激武断,叛逆孤傲,但对教育制度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不人云亦云。
(示例2)不赞同。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做事有些莽撞。冲动随性,不计后果,忽略了老师为课题论文付出的心血,显出“我”的幼稚不成熟。②思想有些偏激。“我”对教育制度虽然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但比较偏激武断,有些以偏概全。(有一定开放性,能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选择赞同,也可以选择不赞同。无论做何选择都要紧扣选文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用充足的理由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如果赞同,就要指出这种做法能够表现出“我”的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优点、个性。如果不赞同,就要从“我”这样做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对他人的伤害等方面去谈。
12.答案 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解析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一般包括: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运用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本文的标题既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13.答案 回忆了包粽子、煮粽子、吃粽子、割艾草、插艾草、回忆亲人几件事。
解析 答题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情节,根据人物的主要活动,采用“人+事”的方法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通顺。文章的②—⑧段主要回忆家乡的包粽子、吃粽子、割艾草、插艾草等端午习俗;第⑨段则叙写了对亲人的回忆,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14.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粽子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粽子的热切期盼之情。
解析 本题将“粽子”赋予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粽子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我”对粽子的热切期盼之情。
15.答案 表达了我对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
解析 答题时,先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主旨分析其深层意思。作者通过回忆家乡的包粽子、吃粽子、割艾草、插艾草等端午习俗,由眼前的米粽想起了妈妈,用“落泪”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16.答案 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绣的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观的性格。
解析 答题时,应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母亲的语句进行分析作答。“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勤劳、爱孩子;“绣的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母亲乐观等。
17.[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要求写一篇自传。写自传,要用具体的事例展示自我独特的个性和成长经历。文章结构一般呈现为:①基本情况介绍;②成长中的主要经历及典型事例;③明确自己的有关态度及看法。在写作过程中,要鲜明地展现自己的特点,做到内容真实,材料典型,详略得当。另外,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材料,把握其语言风格,在写作时尽可能做到语言诙谐幽默。
[例文]
是灰姑娘,也是女王
自呱呱坠地起,亦活了十四五载了。可谓收获良多,见识颇丰。我自认为是被父母当男孩子养大的,做饭刷碗样样行,下地劳作亦是常事。所以,比起同龄的女孩子,我更多了一份刚毅。
也正是这样的童年,塑造了一个如今的我。
本人生性开朗好动,喜交朋友。对知己的寻觅更是从未间断。因为我认为,友情是世界上最真挚最单纯的情感,所以我很珍视每一份友情。对待朋友,我喜欢开玩笑,喜欢对她们撒娇,甚至“损”对方,和她们在一起,我很放得开。自然,在她们心里,我是个好动的女汉子。朋友如此,父母也是这般。对待父母,我会经常调侃父亲乱丢臭袜子,亦会嘲笑母亲买的衣服很落伍。在他们眼里,我根本不是个女孩子吧!因为我常常会和弟弟打架,拌嘴。我们会因为争夺电视遥控器展开“世界大战”,而那个小屁孩仗着母亲宠爱,总会让我败下阵来,可我重申,这不是能力问题。如今,我女汉子的形象早已在父母心中定型了。
有时,我更觉得自己神经质。闹的糗事也不少呢!记得有次去问老师问题,脑子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子短路了,开口便问:“姥姥,这道题怎么做?”声音太小,“姥姥”没有听见,于是,我加大了嗓门:“姥爷,这道题怎么做啊?”话一出口,我瞬间呆了,老师也傻了,我清楚地记得老师当时的表情,全班更是一阵哄笑。哼,有那么好笑吗?好吧,的确好笑!这种糗事我还真干了不少,哎,我也是醉了。
这就是我的童年,一个回忆起来满满都是爱和欢乐的童年。而童年里,有一个真实开朗的我。虽不是出身豪门,更没有挥金如土的豪气,可我过得仍然很充实,很快乐。我承认,我是个灰姑娘,但你也不能否认,我也是自己的女王。一个追求完美,但又不完美的我,可我并不觉得遗憾,每一个人都是人世间的旅行者,谁对谁错,任人评说。
[点评] 这篇自传语言十分简练,幽默风趣,诙谐生动,事例典型,人物形象鲜明。文章以横向为序,从对朋友、对父母、对弟弟等不同侧面描述自己鲜明的性格特征:活泼可爱而又追求上进,健康阳光而又诙谐幽默。叙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