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9 11:0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是一种________的境界,一种____的气概,一种____的精神,一种____的美丽。站起来,就是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就是愚公移山不畏惧困难的气概,就是周亚夫严格治军的精神。如果生命是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酒精,而是那若隐若见的芬芳。如果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五彩班斓,而是那和风丽日中的深情舒放。如果生命是月亮,我们爱的不是那些冷硬的岩石,而是那在静夜里缓缓流下来的纤尘不染的月光。
(1)下列各项中都有一处错误,有的是拼音错误,有的是书写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A.若隐若见ruò yǐn ruò xiàn( ) B.和风丽日hē fēng lì rì( )
C.五彩班斓wǔ cǎi bān lán( ) D.纤尘不染qiān chén bù rǎn( )
(2)结合语境,将下列词语填入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A.凛然 昂然 超然 嫣然 B.超然 凛然 昂然 嫣然
C.凛然 超然 嫣然 昂然 D.超然 昂然 嫣然 凛然
(3)这段文字是对生命的感悟,请你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特点,再写一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C.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D.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天子且至
B.周亚夫军细柳 至霸上及棘门军
C.劳其筋骨 上自劳军
D.一怒而诸侯惧 惧其不已也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文章塑造了一个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
C.《富贵不能淫》一文中,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就是大丈夫的代表。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5.根据要求填空。
(1)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三要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文实践活动。
春节即将到来,你所在的年级准备组织评选优秀民俗文化遗产项目的活动,你所在的班级以“春节民俗”为项目撰写申请报告,请你也来参与吧。
[品诗句知民俗]
(1)你班同学搜集了一首关于写春节的古诗,请列举诗中的民俗活动。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民俗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短信添民俗]
(2)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时“拜年”主要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等内容。而今,拜年习俗不断增添形式,例如电话拜年,微信、短信拜年等。
请你用一句话编辑一条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短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祝福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邀专家讲民俗]
(3)年级邀请泰州民俗学会王会长为同学们介绍泰州地区春节饮食民俗的发展史。会议结束后,学生会主席张亮为感谢王会长起草了一份感谢信。
感谢信中有三处错误:一处语病(画线句①),一处表达不得体(画线句②),一处格式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王会长:
您好!
衷心感谢您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泰州地区春节饮食民俗发展史的盛宴。您的讲座词雅句优,精彩绝伦,尤其是您在讲座中传达出的深厚的文化气息,①不但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激起了我们对家乡饮食习俗的热爱。②同学们由衷地向您表示祝贺并期盼再次聆听您的文化讲座。
最后,祝您身体安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2019年1月20日
×××中学学生会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2018山东菏泽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7.“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四句运用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幅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二)(2017江苏盐城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皆窃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9.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饿其体肤( ) (2)衡于虑( )
(3)出游数岁( ) (4)期年,以出揣摩( )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周 人 之 俗 治 产 业 力 工 商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张世杰:宋军将领。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
13.解释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 ) (2)富贵不能淫( )
(3)天祥泫然出涕( ) (4)吾事毕矣( )
14.下列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子未学礼乎(儿子)
C.弘范遂以客礼见之(凭借) D.谓吏卒曰(告诉)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B.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C.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D.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弘范遂以容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乙]文中,文天祥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中孟子有关“大丈夫”的思想主张?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18广东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初,敦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②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顗(yǐ):周顗,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
18.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顗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1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20.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21.学生会计划开展“环境保护月”活动,准备邀请领导、专家学者、环保热心人士、家长和其他学校的师生等作为嘉宾于×年×月×日上午9时参加活动的启动仪式。请你任选一个对象,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参考答案
1.答案 (1)A.见→现 B.hē→hé C.班→斑 D.qiān→ xiān
(2)B (3)(示例)如果生命是古琴,我们爱的不是那精雕细琢的琴身,而是那音符和节拍谱成的乐曲。
解析(1)A.书写错误。B.拼音错误。C.书写错误。D.拼音错误。(2)解答此题可采用代入法,即把各项的词语分别代入文字中,然后结合语境仔细推敲。选定的词语要跟文字中的“境界”“气概”“精神”“美丽”四个词相对应,即词语的内涵指向要相对应。(3)仿写时,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句式:“如果……不是……而是……”。在此基础上联系文段主题进行仿写,注意话题、修辞统一,字数相近。
2.A正确划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D A.将近/将要。B.驻军、驻扎/军营。C.使……劳累/慰劳。D.都是“害怕”的意思。
4.C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大丈夫。
5.答案 (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2)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3)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易写错的字,如“摧”“鳞”“篱”等。
6.答案 (1)围炉守岁、饮酒消夜、分赠春钱、点爆竹、换桃符、听乐曲等。(2)(示例)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明天繁荣昌盛。(3)第一处:应将“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激起了我们对家乡饮食习俗的热爱”对调。第二处:删去“向您表示祝贺并”。第三处: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
解析 (1)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抓住关键诗句,提取相关民俗活动,如:由“守岁围炉竟废眠”可提取出“围炉守岁”,由“剪烛催干消夜酒”可提取出“饮酒消夜”,等等。(2)本题考查拟写短信的能力。答题时,扣住“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话题,注意要运用上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排比等。(3)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的能力。第一处,语序颠倒,可以将“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我们对家乡饮食习俗的热爱”对调;第二处,语言不得体,这是感谢信,不能向对方表示祝贺;第三处,按照应用文写作要求,都是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7.答案 细小、稀疏、透明。
解析 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分析“雨”的特点。“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细微,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因此,从“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无”加以细致描写,似有似无的“雨”更是体现了其稀疏的特征。
8.答案 白描 愉悦
解析 “白描”指文字简洁,不加烘托渲染的写作方法。“浅深山色高低树”中“浅深、高低”没有加任何渲染,笔墨简练,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图”。诗人以前从未欣赏到的美,此刻却悠然心会,于是感到十分惬意,内心非常高兴。
9.答案 (1)使……饥饿 (2)同“横”,梗塞,指不顺 (3)游历 (4)一年
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饿”“衡”为课内重点词语,要注意“饿”的特殊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游”有“游学”“游历”“游玩”等意思,这里是“游历”的意思。
10.答案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为: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该句可分别在“周人之俗”和“治产业”后面断开。
11.答案 (1)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动,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2)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3)(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境中,准确理解每个词的意思,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句子。(1)句中应注意“曾”是通假字,同“增”。(2)句中应注意“入”的意思是“在国内”;“拂”同“弼”,辅佐。(3)句为省略句,应补充主语“苏秦”。
12.答案 能。[乙]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把握能力。[甲]文的论点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苏秦出游狼狈回家,然后闭门苦读,这一经历正好可论证“生于忧患”的论点。故[乙]文苏秦的经历可以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
[参考译文]
[乙]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到齐国去从师,在鬼谷先生那儿研习学问。
他外出游历了好几年,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如今你丢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穷困潦倒,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惭愧,暗自伤心,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他从中找到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读了一年,他从书中找出了许多揣摩国君心意的诀窍,说道:“凭借这些知识,我可以去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选择去游说周显王。显王的近臣们平素就熟悉了解苏秦,都轻视他。周显王不信任他。
苏秦于是就向西来到秦国,游说惠王,没被重用。于是又向东来到赵国,赵相奉阳君不高兴。又游历到燕国,一年多后终于得到召见……
13.答案 (1)真正,确实 (2)使……迷惑,使……惑乱 (3)眼泪 (4)完成
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答题时,需要注意一词多义(如“诚”“淫”)、古今异义(如“涕”)等现象。
14.D A.使动用法,使……动摇。B.你。C.用。
15.A 可以抓住句中的动词进行划分。
16.答案 (1)(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2)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天祥),带他一起到厓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将重点词语落实到位,如“居”“道”“与”“使”等。
17.答案 文天祥见元将拒行叩拜礼;文天祥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因国亡而有二心,拒绝元将高官许诺;文天祥不食不寝,以死效忠,从容就义。这些均体现了孟子讲仁义、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的大丈夫思想,更表现了大丈夫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的精神。
解析 答题时,可以结合[甲]文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操守、标准,从乙文中概括文天祥的事迹。
[参考译文]
[乙]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天祥),带他一起到厓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的父母,这可能吗?”(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大摆酒宴犒军。弘范说:“国家亡了,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的眼泪像水往下滴一样,说:“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文天祥临刑的时候特别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我的使命完成了!”朝南方跪拜后从容就义。
18.C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C.两个“与”都是连词,和。A.第一个“举”是“兴起、发动”的意思;第二个“举”是“选拔、任用”的意思,在这里是被动用法。B.第一个“直”是“径直”;第二个“直”是“简单爽快”。D.第一个“望”是名词,有名望的人;第二个“望”是动词,看。
19.答案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可根据句子结构与句意断句。就本题而言,可先找出句中可充当谓语的动词,如“见”“言”“救”“纳”等。再推断动词的宾语或主语,“见”的宾语是“帝”,可在“帝”后断开;“言”的宾语是“导忠诚”,属主谓短语充当宾语,可在“忠诚”后断开;“纳”的主语为“帝”,可在“帝”前断开。
20.答案 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顗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顗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顗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从“敦既得志,问导曰……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这些语句中归纳出答案。
[参考译文]
起初,王敦叛乱,刘隗劝晋元帝将王氏一族全部杀掉,王导带着家人到皇宫前请罪,恰好周顗将要进宫,王导对周顗大声说:“伯仁,我把全家人的性命托付给你了!”周顗径直走进宫去没有回头。(周顗)见了晋元帝后,陈述王导对朝廷的忠诚,竭力援救他们,晋元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周顗出来,王导仍在门口,又大声喊他,周顗还是不理睬。(周顗)出了皇宫,又给皇帝上书,表明王导的忠心,言辞非常恳切。王敦叛乱得逞,问王导说:“周顗、戴若思分别在南北极具名望,应当担任三公,毋庸置疑。”王导不回答。王敦说:“你不同意,那就杀了他。”王导又默不作声。王导后来整理中书省的旧文书时,发现周顗极力为自己辩白的奏章,言辞恳切。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极度悲伤。
21.[写作指导] (1)明确邀请函的写作目的,体现书面邀请的正式性和对对方的尊敬。要根据对方的身份,选择恰当的称呼。
(2)应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主题等情况,让对方对活动有所了解。如果需要对方在活动中发言,也应该提及,以便对方提前准备。
(3)语言简洁明了,大方得体。
[例文]
“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
邀请函
尊敬的×××同学家长:
您好!
为了增强全校同学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同学们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美好,也为了提倡绿色低碳生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构建绿色整洁的校园环境,我校将于×年×月×日上午9时举行“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将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请您到达学校后,先去您孩子所在的班级,然后和同学们一起到学校操场指定的区域就座。启动仪式上,请您代表所有的学生家长向我校全体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
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出席“环境保护月”活动启动仪式。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中学学生会
×年×月×日
[点评] 这篇邀请函介绍了启动仪式的时间、地点、主题等,写作目的明确。针对家长身份,运用了“尊敬”‘您”“谨”等礼貌用语,表达非常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