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常见天气系统》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南安一中 黄桂枝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设计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单元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内容。
1、教材结构:
本节内容的设计从教材结构上讲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并为气候的学习做铺垫。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2、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三种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团的概念,理解锋面的概念, 锋面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2)通过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方面对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的对比分析,来实现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通过对锋面移动的分析来建立地理空间思维的习惯。
(3)了解寒潮的危害,认识其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4)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指导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2、过程与方法
(1)采取读图分析法、对比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理解,通过比较,认识他们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2)设置一系列的设问和讨论话题,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
(3)锋面系统是由气流运动而产生的天气现象,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将复杂的气流运动进行分解,变空间想象为直观形象的动感画面,帮助学生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学习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和进行天气预报的预报分析来强化学生正确认识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
(1) 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区分冷锋与暖锋。
(2) 在锋面经过的不同时段某地区天气变化规律。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有利方面,高一学生有好奇心强、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的天性。不利方面,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以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理论这一认知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教学意图或目的
猜迷导入创设情景 谜面:天气预报(打一红楼梦人物) 谜底:晴雯天气的变化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人们常用“天有不测风云”来比喻世事无常,其实风云是可以测的,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掌握它的规律。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天气会有不同的变化,因为受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的不同部位,而每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锋面系统。
锋面的形成与结构 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学生活动探究学习师生归纳 ①什么是锋面,什么是锋线,什么是锋?②什么是气团?按性质如何划分?③25℃的气团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④冷暖气团相遇时,它们的交界面会与地面垂直?⑤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向哪个方向倾斜?⑥为什么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降水等天气? 形成锋面系统的立体空间感觉。明确冷暖气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暖气团上升运动,随着气温下降,易成云致雨;锋面两侧有气压梯度力,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强。)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承转过渡 生活中当锋面形成后,因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不同和变化,锋面就会发生移动,降水区也随之推移。根据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锋面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转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锋的分类与天气锋的分类与天气 结合教材和课件提出问题学生活动自主探究深入研究由静至动学生活动知识应用类比归纳联系生活 请学生阅读教材中冷锋与暖锋的概念。课件分别演示“冷锋、暖锋的形成”,学生思考:①这个锋是什么锋?②暖气团抬升的状况如何?③降水发生在锋的哪一侧?(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锋面天气图上,你如何区分冷锋与暖锋? 播放我国受冷锋活动影响的《天气预报》片段。(视频播放前提出问题:《预报》中出现的是什么天气系统,有哪些天气现象?) 结合课件,自主探究某地在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分别处于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呢?展示一张简易天气图,请学生上台播报某地的天气形势。暖锋过境的天气变化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结合“冷暖锋对比”的表格,就课件上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三张示意图进行讲解说明。 让学生理解锋分类的标准。从锋形成过程上来理解不同锋面结构的差别以及降水的差别。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解释天气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 (厦门地区气象谚语)说的是什么天气系统?
承传 当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时,锋面会如何移动?
案例教学 ①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天气②冬季贵阳的阴雨天气(学生从冷锋和暖锋的区别中,容易理解准静止锋的形成。讲解过程中可着重从“准静止”三字的含义来说明其对天气的影响,突出其阴雨特征,以区别其他锋面。)
承转过渡 冷锋过境后气温会下降,如果冷气团的势力很强大,锋面推进速度很快,就会短时间在大范围造成大幅度的降温,引发寒潮。
寒潮 案例教学 阅读案例“寒潮及其危害”,思考以下问题:(1)寒潮多发生于什么季节? (2)寒潮是哪种锋面系统影响下形成的?(3)寒潮的标准是什么?(4)寒潮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板书设计 一、锋的形成与结构二、锋的分类与天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课后反思
PAGE
第 3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