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Ⅰ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片段教学设计
泉州外国语中学 余德梅
一、 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设计以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理论这一认知规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理论基础上,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全球大气运动框架下对各地区常见天气系统的具体分析,完整了前面所涉及的知识,如极锋等;此外,本节内容的掌握更可使学生将地球上的大气有关知识学以致用,分析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事物好奇心强,具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天性。但是,比较多学生对地理课学习兴趣欠浓。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运用搜集的图片资料,这些大多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理解天气系统,掌握冷、暖锋的特点,尤其是联系与现实中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就在我们生活当中,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并且感受到自己能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快乐。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要求:
1、掌握有关气团、锋面、锋线及锋的概念,理解气团、锋面的分类。
2、掌握同一锋面控制下的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同一锋面控制下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天气的变化特点。
技能训练: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带来的天气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近期天气变化状况及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天气状况引入主要天气系统的类型。
2、多媒体课件演示锋的形成、冷锋暖锋的运动变化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掌握锋的有关组成部分及其运动变化对天气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2、使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地理,将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指导生活。
五、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冷暖锋面图的识读、判别。
难点:冷锋、暖锋形成的天气差异及其典型实例。
六、课前准备
1、提前让有条件的学生收听近期的天气预报,关注近期本地天气,收集关于天气的资料。
2、认真阅读新课标,课本及教师用书,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收集相关信息资料,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很好地辅助教学。同时写教案和教学设计,并结合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进行研究。
3、请教本组组长及各位地理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各环节设计进行不断修改 、完善,尽量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从近期本地天气情况导入,播放天气图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讲授新课】
引入气团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概念。
让学生阅读第44页的图2.18锋的形成
思考: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教师课件演示锋的形成,让学生掌握锋面、锋线和锋的概念。
问: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有什么差异?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出示表格,让学生分组自行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相互讨论完成填表,
【课件展示】课件演示冷锋及其天气、暖锋及其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各个锋面中气团的运动状况、天气的变化情况及成云致雨的过程,结合图2.19冷锋及其天气、图2.20暖锋及其天气,对比总结冷锋、暖锋的差异,注意重点观察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及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差异。
通过学生讨论完成下表:
锋面类型 概念 天 气 状 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归纳】
【课件展示】冷锋暖锋的符号表示方法,注意区分对比。
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是锋面系统带来的天气现象。接着举出典型的天气实例。
【提出问题】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归纳】
布置课后作业。
八、知识结构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气旋、反气旋
一、锋与天气
1、气团:冷气团和暖气团
2、锋的形成
3、锋面类型及特点
九、作业设计
通过三题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第1题主要巩固锋面两侧气团的物理性质;第2题主要比较冷暖锋的共同特点,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第3题是综合检测学生对锋面及其天气的掌握程度。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