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教学设计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问题研究
石狮市第三中学 周美容
【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把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和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精神作为基本理念,强调了探究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求联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要求培养学生关爱乡土的素养。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学会运用教材的教学工具功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活动,帮助学生更能认识自己的家乡而激发爱乡之情。
【教材内容分析】
高中地理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联系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焦点,围绕章节重点内容或核心思想,在每章后设计了一个新“板块”——问题研究。“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问题研究内容,它是围绕本章内容“热力环流”所设计的研究主题,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热力环流”的存在和原理非常有力的说明和证实,它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是“热力环流”部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深化和升华。因此,充分利用此课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既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使学生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将地理课堂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了解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
② 分析、理解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并能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的解决对策。
③ 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制作“关于城市热岛效应”手抄报,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分析、整理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过程与方法
① 在所学热力环流原理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② 以探究学习方式进行问题研究。从等温线分布图中发现问题,从景观图片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讨论问题会带来的影响。
③ 通过分组合作探究与小组竞赛,学会团队协作和加强竞争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
② 帮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③ 帮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的建议。
难点:引导寻求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解决对策。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地理教学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设计,即提出地理问题—收集地理资料—组织地理资料—分析地理资料—回答地理问题,采用资料搜集法、小组讨论法与探究式学习法多种方法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在课前开展社会调查,收集关于城市热岛效应资料,并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制作成手抄报。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运用鲜活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究、讨论、竞答,创造一个活泼的教学氛围。课后,在教室“地理天地”专栏举办手抄报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交流平台。整个学习过程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提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
【教学准备】
1、全班同学自由组合,分成8个小组,每组6~7人。
2、各小组成员在充分预习教材P55~56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城市地面覆盖物、交通状况、工厂、绿化带布局及城郊环境对比等方面社会调查,并拍摄相片,利用书籍、网络收集关于城市热岛效应资料。
3、各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制作成手抄报。
4、教师制作教学课件,设计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附件一)和课堂竞赛活动规则。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在2005年2月20日华西都市报上刊登这样一则消息:昨天,成都迎来了9年一遇的降雪。在离市区中心不到20千米的三圣乡,雪花飘落在绿色的树叶和盛开的花瓣上,白茫茫的银装素裹让原本色彩斑斓的地方变成了北国风光。然而成都城区虽然飘落着同样的雪花,但城市像一个“火炉”,雪不着地就没影了。为什么雪花不给成都人玩耍的机会呢?(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请学生们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对夏季城区与郊区温差的体验。 从学生的身边实例入手,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 首先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个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提出问题 那么,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身边。
读图思考 展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分析讨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中气温曲线有什么分布特点。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从图表资料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 ∧识 板提 书炼 ∨ 一、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市区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这种现象。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提出问题 为什么城市中的温度会高于郊区呢?也就是说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探究活动一 展示《石狮市区景观图》与《石狮市郊区景观图》:1、从地面覆盖物、大气环境、人为热量等几方面,对比城市景观图和郊区景观图。2、从放热和吸热两方面,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对景观图片分析比较,探究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并在分组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习。
知 ∧识 板提 书炼 ∨ 二、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1. 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2. 城市大气污染3. 人工热源的影响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与归纳能力。
承转 在以上种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起承上启下作用,导入课堂重点。
探究活动二 学生从正、负面两方面,分组讨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影响,派代表发言。[学情预报]:学生可能会仅仅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负面影响,而忽略了其亦有正面影响。 培养学生树立辨证观点,学会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方法。
知识链接 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根据以前所学的热力环流的原理到黑板画出城市热岛环流,其他同学在下面画。[课件展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进行参照。 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帮助学生学会把已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知 ∧识 板提 书炼 ∨ 三、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一)负面影响1. 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2. 引起城市热力环流 3、导致城市大气污染进一步加剧 (二)正面影响 1、利于市区污染物的扩散2、对城市工业区布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承转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许多城市的规模迅速膨胀、人口急剧增长、建筑物越来越密集、机动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加上工业生产等,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定措施来减小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发现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探究活动三 对照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从吸热和放热两方面,分组讨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派代表发言。 帮助学生学会从问题的产生原因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 ∧识 板提 书炼 ∨ 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1. 增加自然下垫面 —— 绿地、水面2.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人工废热3. 降低建筑物密度,主干道和夏季盛行风方向一致4、把污染重和高耗能的企业及卫星城布置在环流圈外 培养学生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联系实际 [课件展示]:石狮人民广场、龟湖公园、步行街绿地景观图(学生拍摄提供)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
指导实践 分组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减缓热岛效应,派代表发言。 引导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化成实际行动。
知 ∧识 板提 书炼 ∨ 五、缓解热岛,从我做起1、向市民宣传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2、保护绿地,植树造林3、能坐公交车出行,就不开私家车,短距离的出行最好骑自行车4、夏天,空调的温度最好要调的高一点… 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地理素养。
教学总结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重视起来,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众多城市将越来越适宜居住,将会有更多的城市入选魅力城市行列。[课件展示]:最受欢迎的魅力城市——丽江古城、杭州城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课堂结束 1、公布各小组得分情况,评选优秀小组。2、各小组长缴交课堂情况评价表,将全班各位同学在在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手抄报制作及课堂表现情况记录到学生成长档案,作为学分认定的原始资料。3、在教室“地理天地”专栏举办手抄报展,并评出一、二、三等奖,记入学习小组活动档案。 公布小组竞赛活动结果,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举办手抄报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平台,也营造了班级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评介:本堂课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也是对学生探究学习过程及成果的检阅。在整个问题研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从课前积极参与资料收集、整理到课堂学习城市热岛效应的定义、产生原因、造成影响、缓解对策及生活实践几个探究活动,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课堂中及时鼓励学生,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找到自信。
联系生活:本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的学生生活经验与体验出发,开展问题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
学法指导: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整个过程中开展探究活动,采用小组必答、轮答、抢答等多种形式在课堂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作业设计:各小组手抄报的内容丰富多彩,版面设计、制作活泼新颖,不拘一格。手抄报展吸引了众多同学的眼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学习成果平台,也营造了班级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
评价方式:本次探究活动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改革,既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亦体现小组合作情况评价与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学分的认定积累了过程性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城市热岛效应资料,分析资料,寻求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使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存在问题:本课由于探究活动较多,学生情绪高涨,故课堂时间教难把握,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手抄报一一评价,但在课后有进行补充。
2007年9月15日
附件:《石狮三中高一地理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
附件:
石狮三中高一地理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表
班级 第 学习小组 组长:
成员姓名 组内合作情况(3分) 课堂发言情况(3分) 学习效果(4分) 最后得分(10分)
自评得分 互评得分
科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