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梦回繁华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汴京(biàn) 题跋(bá) 舳舻( yòu) 酒肆(sì)
B.生卒( zú) 擅长(shàn) 桅杆( wéi) 枢纽(qū)
C.徽宗( huī) 料峭(qiào) 沉檀( tán) 田畴(chóu)
D.翰林( hàn) 跋涉(shè) 纤夫( qiān) 冗长(rǒng)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效的风光。
B.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C.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D.《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京的记载基本一致。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
(4)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
4.填空。
《梦回繁华》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课文介绍了《_______》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了_______时期繁华的市井景象。
能力提升全练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瘦西湖文峰塔,中外游客摩肩接踵。
B.春寒料峭,他深入大凉山腹地,同村民们围坐在火塘边拉家常,共谋精准脱贫之策。
C.《清明上河图》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真是巧夺天工。
D.夜晚的豫园九曲桥上人流如织,前来观赏新春民俗艺术灯会的游客络绎不绝。
2.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模拟全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①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升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②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颇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飘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有删减)
[注] ①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②遑( huáng)论:不必谈及。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
(2)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________”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是从“画”“________”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
(3)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中考全练
(2018湖北恩施中考,16-19)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用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具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造字本义就是在盆里洗手。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 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逐渐消失。
1.请给上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画线部分除了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段中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示例,从“歪、休”两个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解说。
示例:“盥”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表示有水的盆,意思是在盆里洗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国画不以描摹自然形态为能事,而把表现物象的精神作为目的,善于运用线条、留白等方式,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学校组织了“走进国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了解国画]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中,只用了少量的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C.⑤④③②① D.④⑤①②③
(2)[品析名画]请欣赏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居部)(见下图),说说国画之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与国画]王维的诗歌被誉为“诗中有画”,请你简要赏析下面这一首诗。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闯关全练
1.C A.舳zhú。B.枢shū。D.纤qiàn。
2.A效→郊。
3.答案 (1)列数字 (2)举例子 (3)打比方 (4)引用
解析 答题时,可以根据说明方法的特点,结合句子进行甄别。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不能写成“举列子”“例数字”等。
4.答案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毛宁 清明上河图 北宋
解析 巧记妙背积累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正确填写。
能力提升全练
1.C“巧夺天工”形容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用在这里属用错对象。
2.答案 (示例)画作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水汽氤氲,上方源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之美;而旁侧的瀑布半掩半露,与主体瀑布相得益彰,再添一层气势。整个画作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思想艺术造诣。
解析 介绍画作的内容,即用说明性的文字将画作由哪些事物构成以及表现的内容简洁地表述出来。由图片可知,画作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瀑布是主体,先对其进行形象描述,展现其特点;再描述瀑布上方、下方及旁侧内容;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另外,“至少用上一个成语”的要求不能忘记。
三年模拟全练
1.答案 (1)六朝时期陶瓷上刻印或模印的文字 唐代陶瓷书法 (2)题款(书法) 题诗(3)(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读懂文章是筛选和提取的关键。(1)填写四个阶段中的两个阶段,答案在第①段。(2)答案在第⑤段。(3)答案在最后一段。
2.答案 文中第④段将瓷板书画和纸上书画进行比较,说明了因材质、料性不同,创作者的技法也不同,突出了瓷板书画创作比纸上书画创作更有难度,更显功力。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作用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可看出比较的两个方面:一个是瓷板书画创作,一个是纸上书画创作。比较了两者材质、料性、创作技法的不同之处。目的是突出一个方面:瓷板书画创作更有难度,更显功力。
3.答案 对陶瓷坯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有了解;能根据瓷坯特点运用技巧;有一定学养。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可以抓住第③—⑤段进行压缩整理。
五年中考全练
1.答案 (示例1)盥洗 (示例2)“盥洗”释义
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首先,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梳理全文的线索,可以以线索为题;其次,可以理出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或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标题;再次,可以结合主旨或作者的情感来拟写标题。本文介绍了古代盥洗的习惯和礼仪,并分析“盥”的来源以及古人是怎样洗手的,由此可以拟写出标题。
2.答案 作比较。突出了“盥”字词义扩大的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结合内容,联系所了解的说明方法的特征进行辨析。这里将古代的“盥”与现代的盥洗室的功能进行比较,可知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比较的作用是“突出”“强调”。
3.答案 不能去掉。因为用“广泛”一词表明那时筷子已被使用,但是使用范围不广,去掉后改变了原意。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这里可以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角度进行分析:①抓修饰、限制性词语,揣摩其准确、严密的特点;②抓模糊语言的运用,体会其准确性。该词从适用范围的角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答案 (示例1)“歪”字,上面是“不”字,下面是“正”字,意思是不正,斜,偏。(示例2)“休”字,左边是“人”字,右边是“木”字。意思是人靠着树休息。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运用能力。答题时,可以仿照所给出的例子,先分析字的构造,分别解说字的各个部分;再将两个部分结合起来,解释其含义。
核心素养全练
答案 (1)B
(2)墨色淡雅,富于变化,山水布置疏密得当。
(3)这首诗重点写景,诗人以大漠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象博大。
解析 (1)第⑤句总说中国画的风格,总领下文,应为首句;第④句承接第⑤句,强调中国画的“线条”;第②句针对第④句中的观点举出实例,所以应紧跟第④句后;第①句进行总结,应放最后。所以,排列顺序应为:⑤④②③①。(2)答题时,可在欣赏《富春山居图》(居部)的同时,抓住国画中的景物、线条等因素,结合第(1)题所介绍的知识进行综合概括。(3)答题时,首先找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挖掘其蕴藏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