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

文档属性

名称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04-24 15: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问题研究思路导航一、农民工的由来与现状
二、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目前农民工存在的问题
四、探究: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对策与途径
问题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每年春节前后,在中国大地都有一股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浪潮,给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造成巨大的压力,形成极为繁忙的周期性“春运”。而构成这一潮涌的主体部分,是返乡和回城的农民工。这一景象被称为“民工潮”。
  可当人们司空见惯了十几年的“潮”起“潮”落之后,近年来又出现了“民工荒”现象:2005年、2006年春节之后,“缺工”成为沿海地区一些企业面对的现实问题。“民工潮”中又出现了“民工荒”,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民工的深层次问题。农民工者,农民工人也。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现象。
从事的行业:主要在交通运输、建筑、建材、采掘、纺织、服装、玩具以及在汽车、家电等行业,即主要发生在工业和服务业中。农民工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占到50%以上。人们很难想象,如果农民工一旦消失,我们的经济该如何发展,我们的城市该怎么运转。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之时,关心和保护农民工,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化解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民工迁移的原因:(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扩展到城市,农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第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需要劳动力;(2)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农民进城就业可以增加收入。(3)户籍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提供了契机。 农民工的巨大贡献:(1)增加经济收入
(2)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联系,进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4)民工外出打工的过程也是学习、长见识的过程,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目前农民工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一是农民工的工资长期偏低而且拖欠现象相当普遍。长期以来,有些地区农民工工资几乎就没变过,即使有增加,幅度也很小,赶不上物价的上涨。近年来,尽管各地清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拖欠事件依然屡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工工资拖欠仍达到1000亿元,其中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为72.2%,仅有6%的农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民工荒”的直接起因,就是企业开出的薪酬过低。
面临的问题:二是工作条件差,技术培训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在城市所从事的大多为脏、累、苦、差的职业,工作环境状况堪忧。据统计,我国农民工群体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76.4%,再加上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导致农民工伤病较多。目前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33.7%、10.3%、21.6%、31.8%和5.5%;而农民工的企业补充保险、职工互助合作保险、商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分别为2.9%、3.1%和5.6%。农民工一旦出事,很难得到应有的补偿,生活往往陷入困境。面临的问题:三是子女上学、生活居住、文化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长期以来,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城市公办中小学一般不接受农民工子女上学,而一些适合普通农民工子女上学、收费低廉的民办简易学校,在一些地方却得不到承认,有的被强行关闭。农民工由于收入微薄,所以居住条件比较差,通常是多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出租屋里,卫生、安全等方面均存在着隐患。由于长期远离家乡,业余生活贫乏,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体制性根源。
相关法律不健全,法制不完善。
政府管理和职能转变不到位。
企业社会责任弱化,农民工自身素质偏低。此外,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就业培训。他们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亟待提高,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不懂得通过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 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农民工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农民工是农民中比较先进、比较积极的部分,他们是带头和开路的,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就是解决农民问题。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使农民工真正成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人和职员,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并融入城市社会,这就为更多的农民转变为工人、职员,转变为城市居民开通了道路,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的宏大目标。所以,农民工问题有解决,意义非凡。解决措施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基本原则: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做好农民工工作的主要任务:1.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2.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3.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4.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5.切实为农民工提供相关公共服务;6.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7.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首先,要抓紧解决当前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彻底清理和取消对农民工的一切就业管理限制、收费和歧视性政策,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抓紧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加大监管力度,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着力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解决措施农民工远离家乡,置身于陌生的环境,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扶持和照顾。输入地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农民工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多为农民工排忧解难,统筹解决他们在就业培训、子女入学、公共卫生、居住场所、文化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和“春风行动”,搞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免费就业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以输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经费预算,实行同等待遇。解决措施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改革现在已经形成的农民工这套体制和做法。
要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区别。
要改革现行的人事劳动制度。一个企业两种工人,不利于管理,更不利于调动农民工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工人阶级队伍。
制定规划,采取措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要制定一套解决这个问题的总体规划,出台若干政策和措施。可选取若干城市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国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