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文档属性

名称 河流地貌的发育(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6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09-12 19:1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材料编号(13)
班级 姓名 学号 设计人 任永良 使用时间:07.11.23
一、【考纲要求】
1. 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 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 理解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河谷的演变过程;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三、【课前自学】
(一)基础知识梳理
1.河流侵蚀作用类型:
1、 :使河流向源头伸长;
2、 :使河床加深;
3、 :使河流横向发展
2.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图4.17为河谷演变过程)
沟谷 ——> “ ”型谷” ——> “U”型谷
3.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平原、 平原
4.洪积扇或冲积扇成因:
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 、水流速度 、搬运作用减弱,泥沙堆积
5.河漫滩平原成因:
河流在凹岸 ,在凸岸 形成水下堆积体,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使河漫滩被 后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6.三角洲平原成因: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7.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 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平原上
8.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和 上。山区聚落形成明显的 ,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 发展
9. 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原因是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水运便利。这里的聚落 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岸发展,形成 聚落带。
(二)典型例题剖析
例题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①处是 ,它是由于作用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区的 。其形成原因是 。
(2)乙图中②处是 ,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解析:解题要仔细读图,此题考察流水的堆积作用和流水堆积地貌。
答案:(1)冲积扇;流水堆积;河流出山口处(2)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
(三)自学检测
1.下列侵蚀类型与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溯源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B.下蚀——使河谷不断向下游方向伸长
C.侧蚀——谷底后退,谷坡展宽,河流向横向发展
D.使河床加宽,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2.关于沟谷与河谷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沟谷由河谷发育而来 B.沟谷流水加深和延长是不断下蚀和侧蚀的结果
C.沟谷获取稳定地下水补给后就发育成出奇的“V”型河谷
D.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
四、【课堂导学】
(一)复习检测
1.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什么?在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有什么差异?
2. 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在河流的哪部位常见?试说明三者形成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突破
●河谷发育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表
河谷形成阶段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主要侵蚀方式 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 以侧蚀为主
河谷形态特征 河谷横剖面呈V型 河流在凹岸侵蚀,再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河谷横剖面呈槽型,上游窄而深,下游宽而浅。
●【例】P 84页 活动:探讨,黄淮海平原的不同地貌组成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利与弊?
解析总结:
(1)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高,水质较好,土壤排水性良好、不易盐碱化,多为稳产农业区。
(2)冲积低平原:地形平坦,多为黏土,夏季容易积水发生涝灾,下下水的矿化度较高,且水位较高,土壤有不高程度的盐碱化现象,生产低山前于倾斜平原
(3)滨海平原:地势极为低平,夏秋季节低洼易涝,组成土壤的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为盐土,这里是黄淮海平原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
难点突破 ●河谷的形成原理●
(三)小结
溯源侵蚀
侵蚀地貌 下蚀
侧蚀
河流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堆积地貌
河漫滩冲积平原
(影响聚落分布)
三角洲平原
(四)巩固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2.读右图景观图,判断正确的是:( )
A.假如该河流在在北半球,则a处易受侵蚀
B.假若该河流在南半球,则b处易受侵蚀
C.假若该河流在北半球,河流中有砂金,淘金处应在b
D.假若该河流在南半球,河流中有砂金,淘金处应在a
3.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主要原因是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
4.长江口崇明岛的成因是
A.断层上升 B.褶皱隆起 C.火山喷发 D.泥沙沉积
5.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
A.伸长、加深、展宽 B. 加深、伸长、展宽
C. 伸长、展宽、加深 D. 展宽、加深、伸长
6.有关冲积平原三个组成部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B.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入海口处
C.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海滨地区 D.各部分均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地区
7.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8.读下图,回答:
(1) 河流两岸,流水作用不同,一般是水流对 侵蚀,在 堆积为主。
(2) 图中河段A、B两岸中,水流对 岸侵蚀,在 岸堆积。
(3) 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
理由是 。
9.读下图。( 9分 )
1)甲、乙两地地貌均为河流的 作用形成的,其中甲地是 地貌,这种地貌一般分布在
地区。
2)图中河流的走向受到 因素的影响;沿河道的地下可能会找到丰富的 资源。
3)乙地适合发展 农业,若需打井 灌溉,则在图中A、B、C三处中的 处较合理。理由是
1、沟谷深及地下水层,地下水稳定补给。发育初期发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型。V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2、河流在凸岸堆积,在凹岸侵蚀,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3、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 形。
地理4.3河流地貌的发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