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高三地理试卷(选修6)环境保护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2009学年度高三地理试卷(选修6)环境保护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09-12 19: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8-2009学年度高三地理试卷(选修6)环境保护
本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共70分)
单项选择题(2×2分 共20题 40分)
2007年5~6月,太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据此回答1~2题。
1、湖泊比河流更易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主要是 ( )
A、湖泊水比较浅 B、湖水的更新周期长
C、湖泊的面积小 D、湖水的盐度高
2、水体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 )
A、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B、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C、可能使太湖泥沙淤积,湖床抬高
D、使太湖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1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并回答第3~5题。
蒙古高原
——→
黄土高原
——→
华北平原
——→裸岩荒漠
———→沙丘
———→黄土塬
———→黄土沟谷
→河口三角洲
——
→冲积扇
(图1)
3、下列有关外力作用a、b、c、d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在c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酸雨 D、沙尘暴
5、蒙古高原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图回答6~8题。
6、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用煤来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主要不同是 ( )
A、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
B、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
C、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
D、火电站污染空气,水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8、综合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下列利用方式中,
具有战略前景的是 ( ) (图2)
A、② B、③ C、④ D、①
9、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水体污染 B、大气污染 C、火山地震 D、海平面上升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据此回答10~14题。
10、土地资源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无限性 B、可再生性
C、季节性 D、非可再生性
1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 ( )
A、1% B、19%
C、20% D、21%
1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 ( ) (图3)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温室效应
13、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
A、滩涂养殖业的发展 B、城市建设用地扩大
C、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14、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表1 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回答15~17 题。
表1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
5045
514
387
288
1344
15、由表l 分析可以看出 (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6、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17、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18、近年来我国舟山渔场实施了伏季休渔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
A、实现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B、避免高温作业
C、避免台风等自然灾害袭击 D、避免赤潮发生
19、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
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B、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C、城市综合定量考核制度 D、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20、近些年探测,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始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
①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 ??②无CO2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
③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④部分替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全对3分,只选一个且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共30分)
21.下列现象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多,产生垃圾、污水、交通拥挤等城市环境问题
B.过度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
C.地震灾害造成人畜死亡
D.水中缺碘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22.下列现象造成环境污染的 是
A.滥伐森林,滥垦草原 B. 汽车发出造声,排出废气
C.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D.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23.我国主要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A.黄河下游的断流 B.1976年的唐山地震
C.淮河的污染 D.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24. 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山区植树造林 B.草原上开垦耕地
C.工业废水的循环使用 D.饭馆食用进禁捕生猛海鲜
25.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因为( )
A.人口数量愈少,愈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B.提高人口素质,对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包护环境有积极作用
C.人类自身的生产受环境承载量的限制
D.控制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延缓作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26. 环境资源包括( )
A.土地 、水、矿物、生物
B.生产空间、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城市建筑
C.幽美的风景,容纳污染物的能力
D.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源的生产
27. 以下主张和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B.鼓励高消费,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持续发展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都有责任和义务,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
28.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下列属于公平性湮、原则的是( )
A.合理开发和利用自源 B.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危物种 D .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29. 下图为我国平均降水PH值分布图,有关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酸雨指PH值小于45 的大气降水
B.我国南方的酸雨属于典型的硝酸型酸雨
C.主要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SO2和NO等酸性气体所致
D.酸雨可腐蚀建筑物,使树木枯萎
30.“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A.防风固沙 B. 减少水土流失
C.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D.净化空气,消除污染
卷一答题卡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80分)
31.读下图,回答问题。(15分)
(1)简析②处土壤侵蚀强烈的原因。
(2)①处有“中华水塔”之称,成为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怎样才能保证水塔不枯?
(3)“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中福娃迎迎代表的珍稀动物是藏羚羊,为了方便藏羚羊的迁徙,青藏铁路在经过自然保护区时,应怎样设计迁徙的通道?
32. 读漫画“最后的自卫”,回答下列问题。(14分)
⑴这幅漫画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
它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环境问题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问题。
⑶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绿荫”。
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
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
算了一笔帐,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
(1) 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保留烧烤这种饮食文化,同时又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结合实际列举二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4、“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下列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24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7)。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三:无锡地区(如图8)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⑴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________________。
⑵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⑶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⑷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35、有报道说:“某年3月28日11时左右,N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为此,环保部门开展了调查。(共17分)
资料1:“光化学烟雾”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其表现之一是对眼睛有明显刺激。产生“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是:①有较高浓度的一次污染物(如NO2等);②有强烈太阳光和较长时间的日照。
资料2:3月24日-28日有关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值如表2所示。
监测项目
SO2
(mg/m3)
NO2
(mg/m3)
总悬浮微粒(TSP)
(mg/m3)
3月24日
0.034
0.022
0.266
3月26日
0.036
0.042
0.361
3月28日
0.089
0.065
0.462
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0.115
0.112
0.130
表 2
资料3:“霾”是一种类似于轻雾的天气现象。据气象资料统计,N市各个月份中,最低日照时数在3月。有关气象资料见表3。
表3
日期
3月26日
3月27日
3月28日
日照时数
4小时
3小时
4小时
日照时间
11:00-15:00
12:00-15:00
12:00-16:00
风速状况
静风
静风
静风




天气状况
阴转晴
多云
晴间多云
资料4:对市民身体健康影响情况抽样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调查项目
“雾”的目击情况
因不适而就诊人数变化(医院就诊情况调查)
见到
未见
不清楚
眼睛
上呼吸道
头昏、疲劳
无反应
结果
55%
23%
22%
不明显(无因空气污染而受损病例)
略上升
不明显
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⑴3月24日~28日N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 趋势(2分),最主要的污染物是 (2分)。
⑵此次污染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填正确项字母)。(2分)
A、眼睛 B、上呼吸道 C、身体疲劳 D、没有影响
⑶综合上述分析,是否可以确定这次污染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请说明理由。(11分)
高三地理(选修)参考答案
1——5.BDAAC 6——10.BBCDB
11——15.BBDBB 16——20.BCAAC
21.AB 22.BC 23.BD 24.AC 25.BC 26.AC 27.CD 28.BC 29.CD 30.AB
31.15分(1)是传统农业区,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地势高差大,流水侵蚀性强;高原风大,风力侵蚀作用强烈。5分
(2)保护植被,退耕还湿。4分
(3)洼地“以桥代路”;修建缓坡通道;山地开挖涵洞。6分
32、14分
⑴生态破坏(2分) 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4分) ⑵发展(2分) ⑶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等。(6分,每个2分)
33.(10分)
(1)污染空气、破坏森林(4分)
(2)电烤(其他方式只要合理即可(2分)
(3)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饭盒、吃野生动物(4分)
34、(24分)
⑴水污染(或环境污染)(2分)
⑵自然原因:太湖初夏季节水温高;水位低、水体流动性差。
人为原因:工业污染、农业污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湖水氮、磷含量高,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答2条即可6分)
⑶2007年5月初,无锡地区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蓝藻上浮时间提前,光照充足,蓝藻繁殖生长速度加快;降水少,太湖水位降低,氮磷浓度提高;吹偏南风的时间提前,使蓝藻提前聚集到处于西北方向的无锡水域。(答2条即可8分)
⑷优点:污水经过芦苇等植被的生物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太湖地区污水的处理与排放问题(4分);缺点:运输线路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且要协调各方力量。(4分)
35、(17分)
⑴上升(2分) 总悬浮微粒(或TSP)(2分) ⑵B (2分)
⑶不可以 (2分)
理由:① O2 (或NOx)浓度不高;
②日照时数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③3月28日11时左右没有日照,光化学烟雾污染发生的可能性更小。(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