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高一地理自我检测(1)
—宇宙中的地球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2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
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
面之间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1.液态水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下列叙述与地球存在“液态水”有关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4.宇宙中大多数天体的寿命与太阳差不多约为100亿年,我们现在能够看到最远的天体是:
A.是刚刚诞生的天体 B.正处在壮年期的天体
C.正处在发育期的天体 D.其实很多已经不存在了
5.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6.当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时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爆发几分钟后某地降水量增多
C.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弱 D.对人造卫星的工作没有影响
7.下列行星中,绕日公转周期最短的是
A.火星 B.地球 C.木星 D.冥王星
8.下列四幅图中(图1-1),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假设从我国西昌沿当地经线方向,向南印度洋发射火箭,火箭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南 B.由东南转向西南
C.由西南转向东南 D.由正南转向东南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0—11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0.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1.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2.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13.当全球各地皆为10月1日时,“北京时间”是
A.8点 B.12点 C.20点 D.24点
14.由于地球偏向力的影响,导致河岸侵蚀的是
A.北半球自南向北流向河流的西岸 B.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向河流的西岸
C.长江南岸 D.南半球自西向东流向河流的南岸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图1—2)回答15—17题。
1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16.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17.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
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读图1—3回答18—19题。
18.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19.当晨昏线从CD→AB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20.某地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当地有太阳直射现象以北无直射现象,这点是
A.23°26′S,160°E B.23°26′N,160°E
C.23°26′S,20°W D.23°26′N,20°W
21.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A.四季更替 B.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22.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
B.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日
C.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远日点附近比在近日点附近快
D.地球公转一周360°是一个回归年
23.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A.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没有变化 B.热带范围缩小
C.温带范围缩小 D.寒带范围缩小
24.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B、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镁层,下层为硅铝层。
C、硅镁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D、硅铝层在大陆、大洋地壳中普遍存在
25.在地球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
A.下地幔 B.内核 C.外核 D.软流层
选择题答题卡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题共5小题 共计50分)
26.读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1—4,回答:(10分)
(1)根据图中深度,说出各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
A B C D E
(2)b1和b2间是 层,这里是 的主要发源地。
(3)组成岩石圈的是图中的(字母) 。
(4)A层的上部为 层,下部为 层。
27.图1-5是北半球某地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已知∠1=450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0分)
(1)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2)当太阳位于b时,该地的节气是 此时∠2的度数是
(3)该地出现太阳直射现象的月份可能是( )
A.3月 B.5月 C.6月 D.8月
(4)若黄赤交角增大,则a光线与b光线间的夹角将怎样变化
28.读极地投影图(图1—6),图中ACB线是晨昏线,其中AC段是晨线,C点的纬度数值是66°34′。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0分)
(1)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图中乙点的地理坐标是 ;
(3)如图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4)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当日 时;
(5)图示季节,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图示
日期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
29.读图1—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0分)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 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 点钟。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点钟,中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达 小时。
(4)在图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如图所示,全球昼最长的地方是 ;昼夜平分点位于 。
30.读图1—8,甲为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示意图,为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在不同季节可适当调整调节杆。乙图为某日地球光照示意图。此日,若甲地(40°N、80°E)某太阳能热水器此时为一日内最可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时刻,请据此回答:(10分)
(1)此时,北京时间是 月 日 时 分。
(2)赤道上东半球的白昼范围是 至 。
(3)太阳能真空管与地面的倾角应为 。
(4)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
(5)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A 2.C 3.C 4.D 5.B 6.A 7.B(距太阳愈远,受引力愈小,公转周期愈长) 8.D(东经度随地球自转方向逐渐增大,西经度随地球自转方向逐渐减小) 9.C 10.D 11.B(丙、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昼夜长短变化更小,纬度更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纬度最高。) 12.A 13.C(全球各地皆为10月1日,即全球为1个日期,也就是180经线为0时或24时) 14.C 15.B 16.D 17.A 18.A 19.B 20.D 21.A 22.A 23.C 24.A 25.C
二、综合题:
26.(1)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5分)
(2)软流层,岩浆(2分)
(3)A、b1。(1分)
(4)硅铝层、硅镁层(2分)
27.(每空2分)(1)21°34′N (2) 夏至日 88°08′ (3)C (4)增大
28.(每题2分)(1)顺时针方向(2)0°0°(3)23°26′S 180°(4)8
(5)昼短夜长 北
29.(每题2分)(1)夏至日 23°26′N (2)晨线 4(3)8 24(4)B
(5)北极圈以内(北) 甲(赤道)
30.(每题2分)(1)12 22 14 40(2)10°W 160°E(3)63°26′
(4)拉萨(5)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