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塑料刻度杯2只、热水、冷水、切成大小相同的肥皂、搅拌棒、实验记录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创设情景导入
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对溶解有一定的了解,现在谁能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呢?
有学生说是用洗衣粉洗衣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加快洗衣粉的溶解。教师出示一颗糖,请问学生怎样把糖快速吃掉,学生讨论。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溶解的快与慢》。二、探究新知:
下发实验记录单,让学生学习教材后填写实验记录单后,学生汇报,明确改变条件和相同条件。1、实验一:是否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取两片同样的肥皂放入盛同样多水的玻璃杯中〈透明杯最好〉设定条件是:同时放入肥皂,水温一样,水量一样;不同的是,其中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强调设定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对比公平与公正,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两组实验中,除了一个需要研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都相同,这就是我们科学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的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是:经搅拌的那杯肥皂溶解的快,未搅拌的那杯溶解的慢。
实验目的
检验搅拌能否加快溶解
改变条件
一杯搅拌 一杯不搅拌
相同条件
1.水量相同。2.水温相同。3.肥皂量相同。4.同时放肥皂。5.观察时间相同。
实验结论
搅拌能加快溶解
2、实验二:水的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注意设定条件是:肥皂一样,水量一样,都不搅拌或都同时搅拌〈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不同的是: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水温不一样。
将温度不同的同样多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玻璃杯中,再放入同样大小的肥皂各一片。实验结果是:冷水中的肥皂溶解的慢一些,热水中的肥皂溶解的快一些。
实验目的
检验热水能否加快溶解
改变条件
一杯热水 一杯冷水
相同条件
1.水量相同。2.肥皂量相同。3.同时放肥皂。4.观察时间相同。5.都(不)搅拌。
实验结论
热水能加快溶解
3、实验三:是否粉碎溶解物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取两片同样大小的肥皂,其中一块切碎,一块不切碎。再同时放入盛同样多水的杯中。注意实验设定条件是:①肥皂同样;②水同样多;③水温一样;④都不搅拌或同时搅拌。不同条件只是一块切碎,一块不切碎。实验结果是:切碎了的肥皂溶解的快些,未切碎的肥皂溶解的慢些。
实验目的
检验切碎能否加快溶解
改变条件
一杯一整块 一杯切成小小的许多块
相同条件
1.水量相同。2.肥皂量相同。3.水温相同。4.观察时间相同。5.都(不)搅拌。
实验结论
切碎能加快溶解
三、师生共同总结老师引导: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学生:溶解的快慢与是否搅拌,溶解物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有关系。学生:我今后在溶解时,要想溶解的快一些,具体做法是把溶解物粉碎后放入热水中再快速搅拌,就可加快溶解;要想溶解的慢就不粉碎放入冷水中不搅拌就可减慢溶解的速度。老师激励学生:同学们这节课学习兴趣真高,不但能积极参与实验,而且能积极思考问题,认真总结所学知识,还能与现实生活联系。
巩固教学效果,首尾呼应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最快的方法把肥皂溶解掉。
学生积极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