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文档属性

名称 5.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12-16 20: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B国或地区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产 业 转 移企业乙企业甲A国或地区东亚有哪些国家?1、日本企业在青岛投资属
于何种产业转移?2、日本企业为何选择在青
岛投资?国际产业转移廉价劳动力等产业转移原因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因素之一: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地区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价格差异较大数量多
素质高
价格低影响产业转移因素之一:劳动力因素● 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劳动力价格较低
● 由高到低逐次转移。
●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又会向劳动力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1、韩国企业在北京投资属
于何种产业转移?2、韩国企业为何选择在北
京投资?国际产业转移广阔的市场等产业转移原因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因素之二:市场因素企业原先市场企业开拓市场图例企业产品贸易壁垒案例:日韩乘用车进军我国市场到岸价=50万人民币
进口费用 1)关 税=50到岸价X25%税率=12.5万 2)增值税=(12.5关税+50到岸价)X17%(税率)=10.625万 3)消费税=50万X12%(3.0L排量税率)= 6万
进口总费用 =50到岸价+12.5关税+10.625增值税+6消费税=79.125万 进口汽车到国内费用计算案例:日韩乘用车进军我国市场案例:日韩乘用车进军我国市场1、由于整车运输不便,运费偏高,并且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和民族汽车企业,对进口汽车设置关税壁垒。
2、有利于推动汽车销售,使我国的汽车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对跨国汽车公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1、香港企业在深圳投资属
于何种产业转移?2、香港企业为何选择在深
圳投资?区域产业转移廉价劳动力、良好的投资环境等产业转移原因分析影响产业转移因素之三:投入产出
相关企业服务行业
包括政府生产组织职工培训企业生产投入内部交易成本我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分布图1、优越 的区位条件方便交通,良好的工业基础便于工业联系,都可以降低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
2、多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如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高效的服务及优惠条件等)● 国际经济形式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地价昂贵 ……● 环境污染严重● 劳动力因素● 市场因素●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归纳总结--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知识结构概念和分类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劳动力因素市场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其他因素产业转移1.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中国兴办汽车厂,
主要原因是 A.利用大量劳动力??? ??B.近原材料产地 C.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D.广阔的消费市场 2.?为了吸引外资,发展中国家改善投资环境,目的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 ??B.降低劳动力价格 C.降低内部交易成本????????D.降低地价 3.下列工业分布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棉纺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钢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去瑞士建齿轮厂?随堂练习:6.该公司为我国和abc三国设计的产品具有差异,这是因为
A 工人工资水平的地理差异 B 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C 管理水平的地理差异 D 市场需求的地理差异7.一旦关税等贸易壁垒降低,该公司还会继续保持在abc三国的生
产布局,因为它仍然有利于
A 利用廉价劳动力 B 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C 降低能源消耗 D 降低原材料消耗 右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abc三国均为发达国家。第一阶段,该公司将国内生产的产品销往abc三国;第二阶段,该公司分别在abc三国投资设厂,以避开贸易壁垒。据此判断4至7小题4.影响该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 劳动力 B 原料 C 市场 D 动力5.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一阶段发展过程
中,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A 品牌优势 B 成本优势 C 管理优势 D 技术优势随堂练习:1、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从而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业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2、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
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P94 活动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P97 活动5、促使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国可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产业转移对象国可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图 5.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1)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
(2)产业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由于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而联系起来。 图5.14 产品生产环节价值链图5.13 产业典型 产品周期示意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96页思考:
1. 一、二级发达国家:开发期、增长期。
三、四级欠发达国家:成熟期。 2.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即利润很低,
但一般耗用的劳动力较大。 3.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将研究、开发一起引进。韩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劳动力就业 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国 环境污染改善产业转移对象国 环境污染加重(接受污染扩散)产业转移对象国部分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产业转移对象国 增加就业机会产业转移国 失业人口增加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恶性循环P97“活动”点拨:1、图5.16直观的显示了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形成“产业转移出去的多,转移进来的少→国内生产投资不足,生产困难→市场萎缩→产业向外转移,外资不愿进入”的恶性循环。 2(1)重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有利于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的优势,积累资金和造就产业工人。所以,劳动力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往往从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开始。 (2)不正确。珠三角、浙江能源、原材料缺乏,没有发展重化工业的基础,今后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础的技术改造,开拓高新技术工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档消费品,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东北属老工业基地,工业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导,今后工业发展方向应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有严格的环境评价,避免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珠江三角洲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
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知识网络概念和分类影响产业
转移的因素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其他因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