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专题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专题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12-17 18: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专题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月球上的火山喷发
B.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C.2006年台湾地震
D.气温下降
读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表,分析回答2题
地区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灾害种类 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台风龙卷风 酸雨雪灾 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灾 干旱洪水飓风龙卷风水土流失酸雨 干旱洪水水土流失 干旱土壤盐碱化生物灾害
2.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
A. 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C.夏热冬冷,1月均温低于0 ℃ D. 草原面积广阔、牲畜多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图1),做3~6题。
图1
3.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滑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
4.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5.下列选项中,与地下水作用关系不大的地质灾害类型是
A.地面塌陷沉降
B.泥石流
C.土壤盐碱化
D.土地沼泽化
6.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在长江、黄河中上游建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我国春旱较为严重的地区( )
A.东北地区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华北平原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现行的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8—9题。
8.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
A.干旱 B.水灾 C. 台风 D. 沙尘暴
9.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受印度低压控制
10.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 B.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
C.位于东南沿海,台风雨较多 D.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
11.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
图1
图2
12.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经常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我校高一地理兴趣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回答13~14题。
13.该地理兴趣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 )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的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14.该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阐述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最能说明城市引发洪
水的实验是( )
A.快速将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四处漫流
B.快速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很快被吸收
C.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前者水流速度慢于后者
D.慢慢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段时间后水四处漫流
15.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其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人泥潭,用力往上爬
D.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两个是最适合题意的,两项全选对的得3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共15分
16.我国地震灾害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为我国地处(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
C.太平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图11是四川、重庆滑坡、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四川、重庆多地质灾害是因为
A、地处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 B.地处我国主要地震带之一
C、河流众多
D、气候温暖湿润
18.下列铁路线中,受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A、成渝线 B.成昆线
C.宝成线 D.川黔线
北京时间2006年2月23日6时19分,莫桑比克中
南部地区发生里氏7.5级地震,震中位于莫桑比克
首都马普托北方约550公里处(如右图)。根据材料,完成19—20题。
19.本次地震( )
A.发生在世界大地震带上
B.发生在大板块内部
C.主要是由岩层张裂引起的
D.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度洋沿岸地区
20.目前,防震减灾的措施主要有( )
A.运用科技降低震级 B.提高工程抗震强度
C.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体系 D.控制震区常住人口数量
三、综合题:(55分)
21.(9分)2006年入夏以来,高温干旱在重庆和四川延续了近两个月。重庆素来有“火炉”之称,可是这次50年不遇的高温干旱,让习惯了酷暑的重庆人也热得受不了。
(1)2006年重庆夏季出现的高温、特大干旱事件,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分布和水旱灾害发生的 (天气系统)长时间控制川渝地区有关,可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是(写出一条最主要的措施) 。
(2)正常年份,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春末位于 。夏初,锋面雨带北移到 ,该地区出现 天气。7~8月锋面雨带北移至 、
地区。9月,锋面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
22.(15分)2000年4月9日晚8时左右,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藏布河扎木弄沟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历时约10分钟,滑程约8km,高差约3330m,截断了易贡藏布河(河床高程2190m),形成长约2500m、宽约2500m的滑坡堆积体,其面积约5km2,最厚达100m,平均厚60m,体积约2.8~3.0×108m3。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易贡滑坡发生位置
材料二:滑坡发生前后卫星图
(1)比较甲乙丙三幅图,简述易贡湖在滑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2)灾害发生30天后,易贡藏布河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将可能导致什么灾害?(4分)
(3)试从自然方面分析易贡地区发生滑坡的原因(6分)
(4)易贡地区滑坡,利用了 技术进行有效的监测,这种技术目前除了可以进行环境灾害外,还可以用于 。(2分)
2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每空1分,共13分)
材料一:2005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其主题是“天气、气候、水和可持续发展”。该主题是为了重视“气象、水文和相关的地球物理科学在人类进步、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保以及缓解贫困状况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它既充分肯定了气象科学及相关学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又表明气象科学及相关学科能够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材料二:下表是2005年8月广州某日的气象观测资料。
时 间 气温(℃) 气压(百帕) 降水(毫米) 风速(千米/小时)
11时前后 25 1 002 10 30
17时前后 30 990 50 240
23时前后 27 l 004 10 50
(1)我国主要的气象气候灾害有 、旱涝和 等。
(2)与材料二相对应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 )
A.低气压、伏旱 B.低气压、寒潮 C.高气压、伏旱 D.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 ,其灾害主要由 、 和风暴潮组成,在 季节影响我国的 地区。该天气系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称 。
(4)该日17时前后香港的风向为 (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5) 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利 弊 。
(6) 对此类天气系统的探测主要是利用 。
24.(8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广东省近百年来,平均气温升高了0.6℃~0.8℃,高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0.4℃~.8℃)和全国平均增温幅度(0.5℃~0.8℃)。近40多年来,全广东省年平均气温的升幅更大,增温率高达0.2℃/10年。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升高了1.2℃~1.5℃,比广东年平均气温升幅高一倍,增温率达0.28℃/10年,远高于粤北、粤东和粤西地区(增温率0.15℃/10年)。
(l)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珠三角地区为什么气温上升幅度高于省内其他地区?
(2)试指出近年来我省与气候变暖相关联的一些地理环境问题。
25.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该图中反映的是 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
主要包括:一方面是 ,
另一方面是 。
(2)A属于救助措施中的 (方式),另外常见
的方式还有 。
(3)B和C均属于救助措施中 ,其中B
属于主要方法中的 ,C属于 。
(4)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
主要是在 进行,其中 更为重要。
参考答案:
1.C 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所以A错误);由自然异常变化造成(所以B错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的客体(所以D 错误)。
2.A 欧洲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以丘陵为主故BC 错误,D与题意无关
3.A ④泥石流、⑤滑坡发生于岩石圈。
4.C 洪涝和干旱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发生频繁、持续时间长、造成损失大的自然灾害5.B 泥石流大多受连续降水、暴雨激发,与地下水关系不大。
6.A ①②③④都属于防灾减灾建设设施。
7.D 华北是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春旱
8.B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7月份水灾发生频率最高
9.C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天气晴热
10.B 广东是亚热带季风气候A C D 成为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均不成立。
11.A 泥石流与植被覆盖率成反比
12. A 依据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不同作用,采用排除法可知A为最佳答案
13.D 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不是导致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
14.A 城市发生洪水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沥青路不利于雨水的下渗和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畅造成的
15. A 当在野外遇到滑坡或泥石流的时候,应该迅速侧向逃离,不能顺着山坡或泥流流向的方向逃离。其余都正确
16. BD 掌握“六大板块构造”图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7.AB 河流众多、气候温暖湿润与多地质灾害没有因果关系
18.BC 对照图例读图可知受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成昆线和宝成线
19.B C 读图可知本次地震处于非洲大裂谷带
20. BC是防震减灾的主要措施
21.(9分)⑴ 副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2分) 加强气象监测与气象预报(2分)
⑵ 长江中下游地区(或江淮)(1分) 梅雨(或阴雨连绵)(1分) 华南(1分) 华北(1分) 东北(1分)
22.(15分)
(1)湖水逐渐增多(1分),滑坡堆积体阻塞了湖泊的下泄出口(1分),而周围的冰雪融水和上游来水在不断增加。(1分)
(2)易贡藏布河水由断流到重新出现较大的径流。(1分)说明湖水已透过滑坡形成的坝体下泄,容易导致大坝崩溃,对下游地区形成大的洪涝灾害和泥石流灾害。(2分)
(3)易贡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受板块挤压影响,岩层破碎。(2分)
暖湿的西南季风气流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等谷地伸入,在高山阻挡下,降水量丰富。雨水沿破碎的岩石缝隙下渗,加剧了地层的不稳定。(2分)
周围冰川分布广,冻融一方面加剧了高山地区岩石裂隙的楔劈作用,又增大了河流的流量和对河谷的侵蚀切割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河谷两岸的边坡失稳和崩塌、滑坡的形成与发生。(2分)
(4)遥感 资源探查(2分)
23.(每空1分,共13分)
(1)台风 寒潮 (2)D
(3)热带或副热带洋面 强风 特大暴雨 夏秋 东南沿海 飓风 (4) A
(5) 利:带来丰富的降水,减轻伏旱(或旱情),缓解高温酷暑 ;弊: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 (6)气象卫星
24.(8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各小题总分)
(l)珠三角地区工业发达,工业污染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城市群、城市带初步形成,农田面积减少、绿地面积大幅减少(6分) 
(2)近年来,广东出现了旱涝灾害频繁、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珠江咸潮较频繁等现象(答出其中两项得2分)
25.(每空1分,共10分)
(1)洪水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向落水者抛救生衣,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3)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4)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
滑坡地点
乙 2000年4月19日
甲 1998年11月28日
丁 2000年5月9日
丙 2000年5月4日
PAGE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