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8-12-21 19: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请同学们回答: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主要包括哪些?
2.山地的形成和发展都与什么作用力有关?
3.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请用一只手示意.
4.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5.外力作用包括哪些?
下面请同学欣赏以下图片
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以上这些地貌的形成都与哪种地理要素有关?你能在同一地段找到这些地貌嗎?这些地貌的形成分别受什么外力作用?请同学们看书P77-79进行具体分析.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主讲人:雷继华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
按成因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作用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一)河流侵蚀地貌“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一)河流侵蚀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 谷 的 形 成初 期成熟期沟谷沟谷流水沟谷加深和延长V字形峡谷出现河湾U形河谷下 蚀溯源侵蚀侧 蚀侧 蚀P78活动张家界张家界河谷的形成 内力作用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外力作用使河床不断下切,河谷处在发育的早期阶段.(二)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ABC山区的谷口处中下游地区(上游)入海口思考:看ABC三个地区
分别形成了怎样的河流
堆积地貌?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积扇.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就形成广阔的洪积平原.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在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图.简要说明:
1.河流为聚落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哪种地形的聚落规模较大?观察下面两图,回答: 聚落选择的地点要注意哪些因素?小结河流地貌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聚落分布的影响
狭窄带状山地聚落分布的影响
明显带状平原聚落分布的影响
带状团状
1、中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湿润 B、平原面积小

C、文化背景 D、沿河流延伸
2、河流沿岸的城市主要分布在( )

A、中游和上游 B、中游和下游

C、上游和下游 D、中游
练习
(1)写出地貌名称:甲 ,此地形一般分布在 。
(2)甲、乙两地貌是由地质作用中的 力作用形成的。
(4)乙图为 地貌,多分布在 地区。
(5)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乙是流水侵蚀地貌,丙是风力堆积地貌
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冲积扇山口外三角洲河流入海处作业恭喜你,答对了!很遗憾!再想想?P80活动作业下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