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2-20 11:4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重点提示1、人类通过哪些活动增加环境的稳定性,又通过哪些活动致使环境更不稳定?
2、为什么说人一是最活跃的受灾体?人类活动是怎样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和防灾减灾工程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的?
3、人类活动通过哪些活动来“放大”或“缩小”灾情的?
4、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灾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增加环境的稳定性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使环境恶化修建水库减少旱涝灾害
植树造林
水土保持减少滑坡、泥石流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洪水和沙尘暴加剧
过量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震或坍方
严重环境污染导致酸雨、赤潮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害程度人自身的易损害程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工程措施影响易损程度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
影响因素:灾前的防灾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中的自救互救行为同是地震,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
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大,耕地、林草用地的减少,增加城市的洪水灾害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
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能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缩小放大社会经济看
灾害环境看社会经济看
灾害环境看区域特征:经济雄厚,政治稳定
人类活动: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建设防灾系统,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区域特征:灾害高风险区
人类活动:迁出区域特征:经济薄弱、政局动荡、人心失稳
人类活动:救灾不力区域特征:灾害高风险区
人类活动:进入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历史时期主要灾变:
经济水平:越来越高
灾害种类越来越多
减灾能力越来越强
灾情:财产损失越来越大
不同阶段的自然灾害: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