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重点)
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重点)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懂得战争中“人和”的重要作用。(重点)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难点)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吗?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
?孟母断织
孟子的母亲仉氏经常督促孟子勤奋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看见孟子就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孟子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是不分昼夜勤求而得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孟子专心读书,发愤用功,努力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二、【文学常识】
1、走近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后人尊其为“亚圣”。他主张仁政,王道。
2、走近《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3、背景链接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三、【听读朗读】
1、听读课文
2、读准字音
米粟(sù)
3、全班齐诵读课文。
四、【初读感知】
本文提出了什么论点?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
明确:天时、地利、人和。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明确:人和。
五、【读懂文意】
1、结合注释与自己的预习,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疏通文意。(温馨提示:注意依字译句和译文的方法)
2、勾画并质疑,提出组内的疑难词句,班内共同解决。
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他的寡助之君,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六、【合作探究】
1、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举例论证
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 ,强调了“地利”重要性。
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
类比和对比论证
由战争引申到治国,得出人和的实质:施行仁政。将得道者多助和失道者寡助做对比,突出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
明确: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七、【艺术特色】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总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八、【课堂练习】
1、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C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对“得道者多助”理解正确的是( D )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
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C、能懂得统治方法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
D、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3、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A )
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
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线,管理百姓。
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
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震慑天下。
4、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C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器 B寡助之至 极点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区域 D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5、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D )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6、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C )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7、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 )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D画线的句子(“域民不以……威天下……”这三句)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41张PPT。《孟子》三章 你知道孟子的有关故事吗?孟
母
三
迁
昔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杼新知导入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环境。孟母断织 孟子的母亲仉氏经常督促孟子勤奋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她看见孟子就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孟子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是不分昼夜勤求而得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孟子专心读书,发愤用功,努力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走近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后人尊其为“亚圣”。他主张仁政,王道。走近《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第一章:
背景链接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听读课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sù本文提出了什么论点?
由论点看,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哪些?
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初读感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懂文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内城外城包围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却不能取胜。连词,表修饰却,表转折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语首助词,无实义这 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作战的地理形势。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攻城:守方
谁能从历史上或现实中举个借助“天时”取得作战胜利的例子? 草船借箭.诸葛亮借助大雾的天气迷惑曹军,使曹军把好多的箭射到他的草船上来。
赤壁之战。诸葛亮借助东风,让熊熊燃烧着的很多小船冲向曹军的战船,把曹军烧得溃不成军,伤亡过半。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城墙护城河兵器甲胄坚固锋利泛指粮草放弃逃跑,离开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
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因此限制凭借、依靠限制使...巩固国防威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少好的政治,仁政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极点
同叛,背叛
归顺
内外亲属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凭借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他的寡助之君,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同叛,背叛
行仁政的君主摆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结构图解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治国道理类 推总总分梳理结构合作探究1、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2、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 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不胜胜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攻城:守方1、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败胜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 围攻一座小城但不能取胜。论证了中心论点的前半部分内容:“天时不如地利” ,强调了“地利”重要性。 城高池深、兵利革坚、米粟充足但弃城而逃。论证中心论点的后半部分内容:“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的重要性 。举例论证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分论点天时不如地利——进攻地利不如人和——防御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战争中需要“人和”治国需要“人和”结论得道者多助——顺之失道者寡助——畔之论证施行“仁政”(对比论证)(举例论证)2、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艺术特色: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课堂练习1、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2、对“得道者多助”理解正确的是( )
A、能搞好内部团结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
B、能讲明正确道理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C、能懂得统治方法的君主,他帮助支持的人就多。
D、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3、这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意思是( )
A、民心所向,上下团结,则战无不胜。
B、不能靠划定的疆域界线,管理百姓。
C、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巩固国防。
D、不能靠武力的强大,震慑天下。DA4、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器 B寡助之至 极点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区域 D亲戚畔之 通“叛”,背叛
5、选出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委而去之(萎靡不振地逃跑)
B池非不深也(池塘不是不深)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都,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D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CD6、选出对文章分析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
A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君子”是指文中所说的“得道者”。
C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施行仁政”
C7、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显得很有气势。
B第二段设了一个守城的例子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C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得道”的作用。
D画线的句子(“域民不以……威天下……”这三句)从反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B课堂总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仁政”事实道理域民……固国……威天下……战争需要人和治国需要人和中心
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板书设计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预习《富贵不能淫》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