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 )
A. a、b、c、d
B. a、b、d、c
C. b、a、d、c
D. c、b、a、d
大气中的CO2浓度增加后,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造成大气环流紊乱等,对生物圈及农业生产产生各种影响。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2.“大气环流紊乱”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重大影响有( )
A. 减少了自然灾害
B. 导致原有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C. 对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D. 使得酸雨危害更加严重
下图是一种设想中的“云彩制造船”。这种船依靠风力驱动,会从海里抽取一些海水并以喷雾的形式释放出来,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这种水雾比一般水雾密度更大,颜色更白。这是人们试图通过地球工程对抗某种环境问题的一个创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题干中所说的环境问题是指( )
A. 臭氧层破坏
B. 酸雨危害
C. 物种减少
D. 全球变暖
英国摄影师勒弗朗向媒体公布了一组北极熊母子被困在狭小浮冰上的照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4.北极熊多以近海浮冰为跳板,巡游在海中捕食。然而,近年来科学家多次发现这些“浮冰行者”溺亡的现象。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浮冰消融且间距增大
B. 北极熊物种退化,体质下降
C. 人类捕杀,北极熊向外海迁徙
D. 海洋污染,导致食物减少
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 )
①臭氧层破坏 ②酸雨 ③城市热岛效应 ④湖水富营养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读下图,回答以下三题。
6.图示区域内风力较大的是( )
A. 东北部
B. 东部
C. 南部
D. 西北部
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其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示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工作原理属于( )
A.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 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 特朗勃墙的逆辐射原理
D. 空气隔层的室效应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8.农谚“露水起晴天”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 )
A. ②辐射增强
B. ④辐射增强
C. ③辐射减弱
D. ①辐射增强
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990百帕,乙地气压1 010百帕。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9.丙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10.下列四幅图表示极地东风,正确的画法应是( )
A.
B.
C.
D.
下图为“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此时( )
A. 为白天,吹海风
B. 为白天,吹陆风
C. 为夜晚,吹海风
D. 为夜晚,吹陆风
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四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据表回答以下两题。
12.关于四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主要受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
B. ②地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气候大陆性强
C. ③地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大
D. ④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1~2.8 ℃,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13.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南沿海台风发生次数会减少
B. 西部、北部温暖地区降水量可能增加
C. 春夏季节许多地区的干旱会减轻
D. 海平面上升,城市缺水状况将得到缓解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受热少
B.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2016年12月26日,超强台风“洛坦”登陆菲律宾,该国多地因暴雨发生洪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形成“洛坦”的天气系统是( )
A. A
B. B
C. C
D. D
读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16.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 地面辐射——D
C. 大气的吸收作用——B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7.地中海沿岸冬季多雨的原因是( )
A. 受M气压带影响
B. 受P风带影响
C. 受Q风带影响
D. 受N气压带影响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8.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
A. 极地东风带
B. 盛行西风带
C. 东北信风带
D. 东南信风带
下图为“全球降水量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图中②处的盛行风向是(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下列能源类型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 )
A. 天然气
B. 地热能
C. 风能
D. 潮汐能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B,C,D四地中,在冷气团控制下的是________。
(2)此时下列地区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
①西北地区 ②华北地区 ③东北地区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
(4)日本和韩国在________天气系统控制下,多为________天气。
(5) A,B两地的气温将明显下降的是________。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于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中国代表解振华强调,全球气候治理要巩固互信基础。
材料二 全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图。
(1)曲线图反映的全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趋势加剧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试说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哪些?
23.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气候类型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
(3)据图分析,⑤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类型⑥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当地时间2017年1月6日,哥斯达黎加的图里亚尔瓦火山喷发,火山灰形成巨大的“蘑菇云”进入大气层,形成火山灰云。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火山喷发形成的“蘑菇云”,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________和________。
(2)“蘑菇云”增强了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该作用对应图中箭头________。
(3)从理论上讲,“蘑菇云”会使当地白天地面温度不至于________,晚上温度不至于______,昼夜温差会变______。
2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V表示A点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________(南、北)半球气压分布图。
(2) F1是________力,与等压线________,且由________气压区指向________气压区。
(3) F2是________力,与风向V________。
(4) F3是________力,与风向V________。
(5) A处与C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
(6)画出B、C两点风向。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图中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右偏,c应为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2.【答案】C
【解析】“大气环流紊乱”可能使得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影响生物生存。低纬地区可能降水减少,对农业影响较大。选C项。
3.【答案】D
【解析】“云彩制造船”在海面上形成咸水水雾,可以有效削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描述和北极熊的生态环境推知,“浮冰行者”溺亡主要是由全球变暖、极冰融化造成的。
5.【答案】A
【解析】氟氯烃会破坏臭氧层,一氧化二氮会形成酸雨。
6.【答案】D
【解析】西北部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7.【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特朗勃墙吸收了太阳辐射而增温,而不是地面辐射,A错。墙体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由于玻璃和空气隔层对集热墙散发的热量起到阻断作用,体现了保温作用原理,B、C错,D对。
8.【答案】C
【解析】农谚“露水起晴天”主要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即图中③辐射减弱,地面降温快,近地面水汽凝结,形成露水。
9.【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及风向的判断方法,最可能为偏南风
10.【答案】D
【解析】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北风,从北极点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从南极点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11.【答案】A
【解析】若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海洋是高压,陆地是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所以为白天,吹海风。
12.【答案】B
【解析】据表分析,①地与③地1月气温明显高于平均值,①地7月气温低于平均值,③地7月气温稍高于平均值,说明①地与③地受海洋影响明显,且①地1月、7月降水量多于平均值,③地1月降水量明显高于平均值,7月降水量明显低于平均值。综上可知,①地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很接近地中海气候的特征;②地1月气温明显低于平均值,7月气温高于平均值,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同理,④地冬冷夏热,降水明显低于平均值,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据此分析,①地主要受西风影响;③地位于大陆西岸,气温年较差较小;④地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A、C、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我国冬季增温将强于夏季,西部和北部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水量可能增加。
14.【答案】A
【解析】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陆地受热少,气温低,形成冷高压,A正确;乙丁之间气流运动方向向上,是垂直运动,地转偏向力只影响水平运动,B错;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和风向,C错;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D错。
15.【答案】C
【解析】台风是热带气旋,气旋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四周气流向中心辐合。
16.【答案】D
【解析】图中A代表太阳辐射,B代表地面辐射,C代表大气逆辐射,D代表大气中云的反射;大气的保温作用是通过大气的逆辐射作用,使部分热量再返回地面
17.【答案】C
【解析】地中海沿岸冬季被盛行西风控制,读图,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北侧是盛行西风带,即Q 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 C对。受M气压带影响时炎热干燥,A错。地中海气候不受P风带、N气压带影响,B、D错。
18.【答案】B
【解析】图中乙风带位于北纬30°与北纬60°之间,应为盛行西风带。根据图中风向箭头也能作出判断。
19.【答案】A
【解析】读图,根据纬度,图中②处位于40°S~6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范围内,盛行风向是西北风,A对。
20.【答案】C
【解析】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污染很少,但仍有污染,A错。地热能属于地球内部能量,B错。风能是洁净能源,转化的太阳能,没有污染,C对。潮汐能是天体引力形成,D错。故选C。
21.【答案】(1)B
(2)① 西北地区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力最大
(3)气旋 阴雨
(4)反气旋 晴朗
(5)A
【解析】(1)A、C在冷锋前,D在暖锋后,A、C、D处在暖气团控制之下,而B在暖锋前,则处在冷气团控制之下。(2)西北地区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3)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在低气压(气旋)控制下。(4)韩国、日本在高气压(反气旋)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5)A在冷锋前,B在暖锋前,A地冷锋过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
22.【答案】(1)呈上升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 (2)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面积地毁林。 (3)多使用清洁能源,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上升趋势,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其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增温,全球气候变暖。第(2)题,由于人口急剧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消耗化石燃料增加,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另外,毁林造成二氧化碳的消耗速度降低。第(3)题,多使用清洁能源、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3.【答案】(1)①热带雨林气候 ③热带沙漠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⑥温带季风气候
(2)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3)全年温和多雨(或冬不冷、夏不热、全年降水均匀) 盛行西风的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1)根据图示气候类型的分布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①位于赤道附近,故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③位于南北纬20°~30°的大陆中西部,故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④位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⑤位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故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⑥位于35°~55°的大陆东岸,故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2)图示甲气压带位于30°附近,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北半球,故判断为北半球夏季。(3)结合上题分析,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故终年温和多雨。⑥为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
24.【答案】(1)① ② (2)③ (3)过高 过低 小
【解析】第(1)题,读图判断①表示大气反射作用,②表示吸收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蘑菇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反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即①和②。第(2)题,由上题分析知,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为③。第(3)题,“蘑菇云”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反射和吸收作用,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使晚上气温不至于过低,当地昼夜温差会变小。
25.【答案】(1)南 (2)水平气压梯度 垂直 高 低
(3)地转偏向 垂直
(4)摩擦 方向相反
(5)C
(6)图略(B点为西北风,C点为偏东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地面风的三个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始终与风向方向相反。风力大小与等压距和等压线的疏密有关。等压距越大,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