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学会选择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实验为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冰的特点及水结成冰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科学探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在三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通过这节课学习,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相关的,还可以为后续的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见到过冰,对冰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因此,学生理解掌握冰的特点并不难,而且学生渴望探究自然界中自己所不熟知的各种现象,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冰的特点和水结成冰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理解水为什么能结成冰。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环节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图片展示】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图片。
【教师提问】看完图片后你有什么感受?
【开门见山】冰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结冰了》。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直入主题,把学生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冰上面,有利于快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环节二、小组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教师引入】我给每一小组都准备好了冰,请同学们拿出冰块,观察一下,冰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最多?限时1分钟。注意:
【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几点?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补充?
【学生汇报】冰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交流,发现冰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时认真、仔细的态度,学会观察的一些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真能干,通过观察思考知道了冰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冰是水变化而来。那么冰与水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比较呢?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不同点: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水——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柔软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冰的特点及与水的相同与不同。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
【实验探究】猜一猜,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学生思考并回答】水在0摄氏度开始结冰。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追问】哪幅图接近水开始结冰时的状态?
【教师引导】
该怎么做实验能让试管里的水结冰?
能不能现场做一个“冰箱”?
用什么来测量水的变化温度?
怎样让它的温度更低?
【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大约一半的纯净水,记录水的温度(常温下)。
(2)拿一只塑料杯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观察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温馨提示】
(1)正确使用温度计,注意轻拿轻放。
(2)测量水结冰的温度时,可以用温度计轻轻搅拌冰水混合物,使水均匀受冷 。
(3)维护课堂纪律,实验时保持安静。
【汇报交流】在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选择探究方法、合作探究,从而知道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环节三、实践运用
1、你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成冰吗?
2、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堂小结】要使水结冰,我们要为水创造一个低于0℃的环境温度,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时,水开始凝结,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板书设计